关闭

菜单

人气:加载中...

心灵想要大声呼喊 (2015)

豆瓣7.6分

主演:水濑祈  内山昂辉  雨宫天  细谷佳正  藤原启治  石上静香  高桥李依  古川慎  

导演:长井龙雪  又名: 好想大声说出心底话(港) / 好想大声说出心底的话(台) / 心灵的呐喊 / 心灵呐喊 / 心在呐喊 / 心欲呐喊 /

豆瓣精彩点评:“我喜欢你。”“谢谢,但是我有喜欢的人了。”——啊啊啊多久没见如此爽快的感情线了,让我点一万个赞!结局对胃口,音乐也耐听,但全篇的矫情好心累。心理疾病应当及时看医生,不要指望努力和友情解决问题……

剧情介绍

如果是经常看少女向动漫的大家一定对《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和《开花物语》这两部作品耳熟能详,而今天要介绍的这部作品《心灵想要大声呼喊》,正是制作了这两部动画作品的制作团队制作的。这部动漫是由长井龙雪执导,冈田麿里编剧、a-1 pictures制作的一部动画电影。

《心灵想要大声呼喊》:浅谈童年创伤和社会认知在剧中也曾出现过彩蛋,男主角扳上在骑车上学的途中,手机里播放的,正是《花开物语》中的音乐,让看过《花开物语》的大家都会心一笑。

《心灵想要大声呼喊》:浅谈童年创伤和社会认知这部动画讲述的是围绕着小时候被蛋之妖精封印了语言能力的女高中生成濑顺,在音乐剧的帮助下,和同班同学坂上拓实,仁藤菜月和田崎大树等人结下了深厚的羁绊的青春群像剧。

而我认为,之所以成濑的语言能力被封印,归根结底都源于童年创伤,童年创伤导致她自己幻想出蛋先生,封印了自己的语言能力,才发生了后来的一系列事情。童年创伤对小孩的影响程度之深,在他们未察觉之时,往往会影响其自我认同。这部动画我已经不想吐槽情感线的凌乱了,但抛开情感线,从童年创伤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部动画的情感表达还有细腻程度都是一部上乘之作。很多人拿这部动画和《声之形》作对比,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动画的制作时间比《声之形》早2年,并且在设定方面和《声之形》完全没有相似之处。仅仅是因为都是失语这个特征,未免也太过草率。

前面提到的,我认为这个故事的主线依旧是以女主的成长为主线,男主坂上虽然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我并不想花费笔墨在男主角身上,成濑身上更能挖掘出一些东西。这些事情的开端是因为成濑的失语,而埋下这根线的诱因正是因为童年创伤。

今天的主题就借着这部动漫聊一聊童年创伤对人的影响和反思。


痛苦的童年为神经症埋下源头

幻想自己是公主,并且想要拥有一位王子来迎接自己的戏码,是不少小女孩内心的幻想,成濑也不例外,她是一个天真开朗,喜欢和人交流的小女孩。在山上有一座“城堡”,而这座“城堡”其实是爱情旅馆。某天她看到父亲从那座城堡里出来,兴高采烈地告诉母亲,爸爸就像王子一样从山上的那座城堡出来了。一语成谶。父亲和母亲分开了,父亲走之前,扬起一抹意义不明的笑容对她说:“现在所发生的一切,不正是你多嘴所造成的吗?”

《心灵想要大声呼喊》:浅谈童年创伤和社会认知在成濑幼小的心灵中,她已经给自己打下了“多嘴”的烙印,她认为这些不好的事情的发生,一定是因为自己多嘴导致的,她幻想出蛋先生,这个虚拟的妖精形象,封印了她的语言能力,从此不再说话。

其实在心理学上,成濑的这种无法再开口说话的行为就是神经症的表现,这些形形色色的,难以理解的神经症症状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几乎每一名这样的神经症患者都想要消除这些症状。成濑虽然是自己选择了不开口说话,但她不说话的时候同样痛苦。神经症又名神经官能症,是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有持久的心理冲突并为此深感痛苦,但其戏剧性的症状常缺乏明显现实意义,而且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思考特.派克在他的《心灵地图》一书中宣称:神经症症状本身并不是病,而是治疗的开端,它是来自潜意识的信息,目的是唤醒我们展开自我探讨和改变。

《心灵想要大声呼喊》:浅谈童年创伤和社会认知就如片中的成濑,一开口说话就会腹痛,只是因为童年的创伤体验所导致的。

患者也罢,周围人也罢,很容易关注患者富有戏剧色彩的症状。不过,按照精神分析的概念,虽然患者为神经症的症状痛苦不已,但这只是一个象征,问题的核心在于患者的一些创伤体验。只不过,这个创伤体验主要并不是源自此时此地的创伤事件,而是产生于幼年发生的一些创伤事件。

当时,对于眼中缺乏人格力量的小孩子来说,这些创伤是”不能承受之重“,如果直面它会遭遇心理死亡或实质死亡。所以,幼小的孩子会发展出一套特定的心理防御机制,扭曲创伤事件的真相,将其变得可以被自己所接受。从这一点上讲,,神经症是一种保护力量,课保护幼小的孩子度过可怕的童年灾难。

成濑的童年可以说是很难用美好来形容,父亲的话语就好像魔咒一样围绕在她的心间,彼时,她尚且年幼,那句话是对她自我认知的否定,她用自己尚浅的的生活经历给自己塑造成为了一个充满幻想,能用自己的话语给他人带来幸福的自我,但父亲告诉她,她的语言是伤人的利器,无法给人带来幸福,只会给人带来灾难,差不多就是把她全盘否定,这样的打击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于是她产生的防御机制就是,不再说话,看似荒诞,实则合情合理。

美国心理学家四考特.派克认为,这是生命的一个秘密,童年的痛,弱小的我们无法承受,必须扭曲以保护自己。但当神经症真正展现的那一刻,我们其实已经长大。这就好比是,戏剧化的神经症状在提醒我们,喂,你长大了,有力量了,别逃了,现在是正视童年那个不能承受之痛的时候了。

于是有了接下来发生的故事。


被压抑的愤怒变成了焦虑

成濑的母亲独自抚养她长大,在日本那样的社会环境下,作为家庭主妇的母亲,因为婚姻的不幸而又重新踏入社会,压力可想而知。在片中,母亲不允许成濑出现在人前,因为一个不能说话的孩子,会引起他人的非议。成濑开口说话腹痛进了医院后。母亲站在她面前,很无力的说:”太差劲了!又是那个莫名其妙的蛋的能力吗?!你就这么恨我吗?到现在你都不肯说话是吗?“这一连串的质问,成濑一直握紧双手,低垂着头,没有说话。

《心灵想要大声呼喊》:浅谈童年创伤和社会认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让一个小孩子过早地承担来自父亲的不屑,母亲的质问,这样的压力,她势必会有所怨言。明明我是为了大家好啊,之前不是因为我话多所以你们分开了吗?我不说话了为什么你依然不开心?为什么总是忽略我?为什么非要让我承受这么重的压力?她心里也一定有着愤怒和攻击性。本来母亲的存在就是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但是成濑没有。她的母亲把生活的压力带到了家庭中,对成濑心生怨怼。

可能是她看到母亲的压力更重,而她的自我认知里也明白,不能把矛头指向母亲。所以她不光”封印了“自己的话语,还把自己的愤怒压抑下去。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她所承受的压力越大,在她心中产生的攻击就越多。但是这些攻击性,她在家中根本没有机会表达,只能压抑到潜意识中去。她这是把矛头对准了自己罢了。并且可以料想的是,以后她对自己的愤怒感只会越积越多,但其实还是对父母的愤怒。

《心灵想要大声呼喊》:浅谈童年创伤和社会认知但是,愤怒情绪比较找到一个出口,在实在无法忍受时可以适当的宣泄一下。成濑也有这样一个出口,那就是把愤怒当做焦虑来表达。前面提到,当她所承受的压力越大,在她心中产生的攻击性就越多,压力就是焦虑,由此,在成濑心中就会形成一个心理公式”焦虑=愤怒“。也就是说,当她的潜意识中积攒了太多的愤怒时,他们表达出来的反而是焦虑。

所以,当她在门外听到了坂上对仁藤的告白时,她的心中一时间无法接受,而且还有一种无名的愤怒。但是,她的心理机制注定不允许她表达愤怒,所以只能用焦虑的方式表达出来。潜意识里的那个源自童年时的”脓包“,即语言是伤人的利器这种类似的场景所激发。所以她选择了逃避,明明是自己那么想要当女主角的音乐剧,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告白,她选择了逃避。

《心灵想要大声呼喊》:浅谈童年创伤和社会认知当男主角找到她时,她在山上那座已经破败了的爱情旅馆。像一个坏掉的人偶一样,她当时十分焦虑从她的话中就能感觉到。明明从小到大我的生活体验就告诉我,我的话语一定会带给人伤害,但是我不想这样,我改变了,我用音乐剧的方式把我的心用音乐唱出来了,为什么?我的心别人就是看不到,到头来,果然还是不行啊。要是不怪我自己多嘴的话,那到底应该怪谁?

此时的她已经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即使我不用语言来表达我的心,用其他方式表达还是不行吗?她焦虑的根本在于,她想找一个罪魁祸首给自己的结果负责,倒头来根本找不到,她不知道现在的局面,舞台的缺席,家里关系的恶化,到底应该怪谁,明明自己已经不说话了啊。这才是她焦虑的根本。

而在这部动画最妙的点在于,男主角坂上他明白了成濑的焦虑,他知道了成濑的焦虑只是因为对他,还有周围一切的愤怒,他让她用言语来伤害他,成濑说出了潜藏在心底里的话。

这正是德国专家螺丝霍普特说的,”哀悼“。坂上慢慢引导成濑说出,确切的说是吼出心里的话就是让她把潜意识里的攻击性转移到他的身上。然后承认自己童年的不幸,接受这个事实,最后和这个悲剧说一声再见,就像是哀悼自己一个逝去的亲人那样。那样一来,她的愤怒情绪就会得以宣泄,潜意识里那个“脓包”就会消失一大半,并且“焦虑=愤怒”这种神经症式的心理公式也会被改变。

《心灵想要大声呼喊》:浅谈童年创伤和社会认知不过,必须澄清的一点是,这个心理分析并不是说成濑的母亲应该被谴责。生活先是毒害了她的母亲,她的母亲已经一位很辛苦的母亲了。他们都很不幸。在这种情况下,成濑去承担了部分的不幸,是正常的。生活对成濑来说,就是不公的,但她的神经症就是对这个不公正的接受,他就像一个容器,接受了疾病给这个家庭中的部分“心病”,最终以自己得了神经症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神经症可以说是一个“善”,在坂上和班级同学的帮助下,成濑的神经症已经好了一大半,当她最终被治愈的时候,她一定会明白,这个给了她巨大痛苦的神经症也塑造了她的优点。


我们的社会更喜欢好孩子

正如成濑的母亲那样,我想不管是哪个国家的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听话,乖,不要做一些让父母为难的事情。但,听话的好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如父母所愿我已经停止了不胡闹,不说话,为什么你们还是不满意。

成濑小时候滔滔不绝的样子成了她的阴影,她不再说话了,成了她心目中的好孩子了,却依旧得不到母亲的重视。

我们的社会,文化,就是喜欢好孩子。

心理学家胡慎之说:”经典的好孩子,在家里听父母的话,依赖父母,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依赖老师。这样一来,这个孩子的独立空间会受到挤压,他会觉得不是为自己而活。于是就缺乏动力。他可能会出色的完成家长和老师交给他的任务,但却表现得比较麻木,对很多事情都缺乏欲望和追求,这也是抑郁的 一种体现。“

《心灵想要大声呼喊》:浅谈童年创伤和社会认知我的理解是,他们觉得,人生不是自己的,而是父母的,他们在为父母而活,他们学习,生活的动力来自父母的压力。

不正是成濑的表现吗,她已经是一个好孩子了,什么事情都是为了让母亲少一点担心,不说话,害怕说话母亲就不开心;对母亲的质问从来不反抗,因为她觉得反抗的话语一定是伤人的,她不愿意伤害她的母亲。

动画的开头,成濑一脸阴郁的打开门去学校上课。她呆在学校也是无所事事的在草稿本上绘画,画着她想象中的鸡蛋先生。她是缺乏激情的。因为,她努力学习也好,按时上学也好,都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为了满足母亲的期待。这种刻意的努力,是一种强迫性的努力。母亲要时刻提醒她,她也要经常督促自己,才能继续努力下去。但是,他们仿佛对努力来的结果,譬如好成绩等都没有什么热情。

有一个很有趣的新闻,北京教委会出台的新规定,禁止学校和老师给小学生布置作业。本是好事,但却引出了很多家长的焦虑。多家媒体报道,他们不知道,除了学习,还能和孩子谈什么,如果没有作业,孩子的时间应该怎么打发。不用来学习,孩子不会学坏吗?

有作业也好,没有作业也好。我想我更关注的是,父母和孩子真的不能够构建起深刻的情感链接吗?

每个人都孤独,而打破孤独的唯一答案是,能与其他人或其他事物构建真切的链接,也就是有人情味的链接。

情感链接,是最真切的链接之一。但中国人羞于谈感情,其实是内心对爱绝望,结果是,父母不能与孩子进行流畅的情感交流,而只能进行语言层面的交流。语言层面的交流即思维层面的。身、心与脑三者中,头脑层面的交流是最靠不住。《圣经》中写道,人类齐心协力想造一个通天塔,上帝为破坏他们的努力,叫他们学会说话,但学会说话后,他们便起了争执,通天塔就修不下去了。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没有语言,人能通心,从而可以建立真正的链接;但有了语言,就割断了心,人们都以为自己的语言是正确的,因而起了争执。

简单来说,执着于头脑层面的链接,其结果是,你要符合我头脑的想象,你要与我语言要求你的一模一样,这才是我的好孩子。

我想这也是成濑以及其他好孩子的悲哀。

动漫心灵想要大声呼喊高清在线观看由没事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心灵想要大声呼喊剧照,心灵想要大声呼喊hdbd高清版,心灵想要大声呼喊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心灵想要大声呼喊》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没事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