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菜单

人气:加载中...

机器人侵犯地球 (2008)

豆瓣3.5分

主演:C·托马斯·豪威尔  贾德·尼尔森  Darren  Dalton  Sinead  McCafferty  

导演:C·托马斯·豪威尔  又名:

豆瓣精彩点评: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腾讯视频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优酷视频

剧情介绍

哲学性可比柏拉图之《理想国》,趣味性可比h.g.威尔斯之幻想作品,冷峻得像一把上膛左轮手枪,讽刺性直追《格列佛游记》。——皮特里姆·索罗金

说起反乌托邦小说,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可能会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或者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不过今天要聊的并不是这两本书,而是完成于1921年的反乌托邦小说《我们》。

《我们》是苏联作家扎米亚京所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与《1984》和《美丽新世界》齐名的反乌托邦小说代表之一,值得一提的是,《1984》和《美丽新世界》的创作同样受到了《我们》的影响。这部小说由于涉及对当局的讽刺,因此被认为不宜发表,扎米亚京本人也因此被当局处理,在高尔基的求情下,才得以流亡至巴黎。直到苏联解体前的两三年,也就是1988年,扎米亚京的《我们》才得以公开发表。讽刺的是,扎米亚京定居巴黎之后,再也没能创作出比肩《我们》的小说,因为已经脱离了那个环境,让他无法得到创作灵感。

尤金·扎米亚京1884年出生于沙皇俄国,二十多岁时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并且因为参加革命被捕而遭流放至西伯利亚。说起来,扎米亚京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拥护者,在革命期间,不仅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学习建造船舶等,同时也创作小说讽刺沙俄军队,投稿支持马克思主义报纸。扎米亚京也曾因为没有参加二月革命而感到遗憾,当他从英国(沙俄公派前往英国监督破冰船的建造)回到革命胜利的祖国之后,感慨道“我很遗憾没有看到二月革命,只知道十月革命,这好像我从未谈过恋爱,但是在一个早晨醒来后,却发现自己已经结婚10年了。

可是十月革命之后,扎米亚京却渐渐将讽刺矛头指向苏联当局,虽然他依旧支持列宁的思想,但是却无法忍受他们的一些政策,因此被列入政府的黑名单,《我们》小说一出,更是将他推向人民的对立面。

乌托邦鼻祖《我们》:自我被集体主义吞噬,个人将沦为纯理性工具"

1. 乌托邦下的完美世界

那么《我们》这本书究竟写了些什么呢?

一个联众国,一个看似完美、理性、有秩序而又统一的国家。这里的公民没有名字,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号码,主人公的号码就是d-503。

在这个联众国,公民不需要秘密,所有的房间四周都是透明的玻璃,所有房间的家具、布置都一模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邻居们在做什么。除此以外,联众国的每个人都一本时刻表,所有人在每天的同一个时刻醒来,同一时刻开始工作,同一时刻结束工作,同一时刻开始吃饭,同一时刻将汤勺送到嘴边,一起跟着钟声咀嚼五十下,同一时刻出门散步,同一时刻走进礼堂,同一时刻上床睡觉。

乌托邦鼻祖《我们》:自我被集体主义吞噬,个人将沦为纯理性工具"

当然,这个乌托邦世界照顾的不仅仅是公民的生活起居,还包括恋爱、结婚、生子。在感性社会中,人们确定伴侣一般都会有一个标准,即使消除贫富差距,人们也会根据容貌来选择愿意交往的对象。在联众国中,似乎没有“恋爱”的说法,公民的一切“恋爱”欲望都被简单粗暴地直接与“交配”划上等号。因此,无论是英俊的公民还是丑陋的公民,想要和任何一个人交配,都可以提出申请,申请通过就可以得到一张粉红色的票,无论男女都可以拿着这张粉红色的票去找自己喜欢的那个人,对方也不会拒绝,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拉上窗帘,进行交配。

乌托邦鼻祖《我们》:自我被集体主义吞噬,个人将沦为纯理性工具"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联众国没有“婚姻”这种概念,那么也就意味着“生子”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虽然在小说中,作者并没有明确地提到生孩子的相关要求,但是一个普通的女性号码是绝对不可以生孩子的。生孩子也同样需要申请,并且普通公民丝毫没有“家庭”的概念。说起来也很矛盾:明明是一个集体主义社会,但是在爱情方面却又非常个人,每个人都是相互孤立且几乎没有互动,完全就是一个极端的理性主义社会。

这颇像是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所提到的理想国的特点:共产、共妻、共子。当然,联众国比理想国进步的地方在于为理想国加了一个前提“男女平等”,这与柏拉图所认为的“男性之间的爱慕是至高无上的”男权社会是截然不同的。

乌托邦鼻祖《我们》:自我被集体主义吞噬,个人将沦为纯理性工具"

继续回到联众国,在这个乌托邦世界里,主人公d-503认为古代人类——大概也就是现在的我们——不同的、随意的时刻安排是荒谬的,随意地交配、生孩子就像动物一样,没有确定严格的“母系标准”、“父系标准”是不可理喻的。

总而言之,我们的主人公d-503一直很享受他所生活着的这个伟大统一、有秩序的联众国。

2. 现实中存在的乌托邦

其实扎米亚京写《我们》这部小说的时候,只不过是把极端集体主义的弊端事先描绘出来了,这也正是因为扎米亚京所处的环境,给他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

在20世纪20年代,十月革命才过去了几年,但是改革依旧如火如荼地进行。人们相信“家庭”是在提倡自我中心和物质占有欲,也是在压迫妇女和儿童,完全、理想的社会中,家庭将会消亡。而曾经家庭的一切职能,则由国家来承担:在公共中心和公寓区里提供托儿、洗衣、食堂等服务,从家庭中解放出来的妇女,可以自由加入与男性平等的劳动大军。彼时,以男性为主的家庭模式和相应的性道德也都会消亡。

乌托邦鼻祖《我们》:自我被集体主义吞噬,个人将沦为纯理性工具"

苏联教育思想家西耶塔·莉莉娜写道:“家庭喜欢孩子,使他变得任性,鼓励他视自己为宇宙的中心。”因此,当时普遍认为,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最大障碍。理论家们也建议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理性之爱”,来取代目前这种“自我中心的爱”。这也就意味着,私人空间和财产(包括物质和孩子)将会消失,一切都以“我们”为主语,而非“我”。

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新型住房设计就以“消除私人空间和隐私”的特点进行改造,目的是在于敦促大家,从“私人家庭”转向集体生活。为了加速传统家庭系统的崩溃,人们开始给男女同居和合法婚姻,赋予同等的法律权利。

无独有偶,苏联的这种乌托邦世界的存在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步伐,而在半个世纪后的美国,这种乌托邦的存在,则是为了解放自我。

1968年,美国工程师约翰·威廉森和他的妻子芭芭拉·克拉默创办的砂岩俱乐部,也是乌托邦世界的缩影。起先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打造一个自由性爱的俱乐部,但是随着发展,后来变成了一个没有任何契约文件约束的理想国。同样,他们没有秘密,坦诚相对,所有人不论男女一起劳动,共同生产。基因优秀的人才能够得到繁衍后代的允许,对于孩子的教育,也由所有成年人共同完成,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同样不存在“我的”、“我”这些称呼,都是“我们”、“我们的”。因为砂岩俱乐部的所有物质、成年人、孩子都是共享的,没有人有资格称一件玩具为“我的”。

不过,这个砂岩俱乐部基于性解放背景下,没过多久就被其他民众举报,被政府禁止,砂岩俱乐部也就此解散。

不可否认,无论是苏联的理想型社会还是砂岩俱乐部,在某些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提倡男女平权社会——真正的平权,共同劳动履行义务、共同享受成果行使权力,比如对孩子实行分享式教育和让孩子生存在集体环境中,尽量减少生父生母对孩子的溺爱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如提倡多种形式的伴侣关系,打破传统的男女家庭分工结构等等。但是综合来看,这种矫枉过正的社会形式,势必会带来道德的败坏和纯理性情况下的人格障碍。同时,长期的隐私空间的缺失,给人带来的是精神上的折磨,极有可能会带来许多精神疾病。

那么回到《我们》中,主人公d-503在这种他习以为常的生存环境中,能否觉醒?又能否为自己的自由做出反抗呢?

3.自由的绝唱

主人公d-503一直以联众国的统一的秩序感到骄傲,直到他认识了一个女性号码i-330。

i-330跟许多其他的女性号码不一样,她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一直吸引着d-503,i-330当着d-503的面抽烟、喝酒——这在联众国里都是不被允许的。而且i-330总是眼神忧郁,想着心事,这更让一直循规蹈矩的d-503感到着迷——他从来没做过梦,没有幻想过,但是认识i-330之后,他开始做梦,开始经历之前从未经历过的事情。

乌托邦鼻祖《我们》:自我被集体主义吞噬,个人将沦为纯理性工具"

更可怕的是,他开始想要占有i-330,在这个乌托邦世界里,是没有私人财产的,每个号码也是,他们是属于联众国的,而不是某个人的。但是d-503看到i-330和其他男性号码在一起时,却会感到不开心,他明白自己“生病”了。接着,d-503就疯狂地爱上了i-330。

i-330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呢?她渴望推翻乌托邦的这一切,推掉限制人们自由的“绿墙”,在一次所有的号码们和联众国的最受尊敬的人物“全能全知者”的集会中,i-330和其他几个抗议的号码制造了一场骚乱,在骚乱过后,一些号码开始觉醒,d-503也在和i-330交往的过程中慢慢觉醒。

由于d-503是制造“积分号”飞船的一位重要的工程师,因此全能全知者亲自找到了d-503,并表示他知道d-503和i-330之间所发生的一切,当d-503已经做好了为i-330和她的梦想作出牺牲的时候,全能全知者的一句“你不觉得她是因为你是‘积分号’的建造者而接近你的吗?他们需要懂得建造飞船的人,所以你被i-330选中了,仅此而已。

d-503彻底崩溃,他开始怀疑i-330,甚至开始恨i-330,在此之后,他和其他号码一起接受了“思想净化”的手术——这个针对联众国所有人的手术就是从i-330制造的那起骚乱、绿墙被破坏之后对民众的要求。

在小说的最后,d-503在笔记上写下了最后一句话:

不过,在纵横城市的第40大街上,我们成功地竖了道临时高压电墙。我希望我们获胜。不止如此;我坚信我们终将获胜。因为理性必胜。

扎米亚京的讽刺意味已经不言而喻,他自己评价《我们》:

这是我迄今为止最滑稽、最真切的一部作品。

这种完全将自由意志吞噬的集体主义,正是扎米亚京所为祖国担忧的,很多事情后面也被他不幸言中,被剥夺自由意志的人也如同行尸走肉般,所谓“纯理性必胜”听起来就像是机器人的地球侵略宣言。

在《我们》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作者营造了一个与现代生活截然不同的乌托邦,那里有秩序、机会均等、人人平等,甚至像是描绘了一个美妙蓝图,解决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种种矛盾,然而看到最后,这个乌托邦却让人感到恐怖——尤其是这句“我们成功地竖了道临时高压电墙”,更是让人毛骨悚然。

这位生活在联众国的模范公民d-503,经历过爱、恨、失望、绝望和“灵魂梦”的他,最终还是选择回归纯理性王国,按照时间表工作休息,和其他人一样的动作穿衣、没有一个多余的手势,和其他人以一样的步伐散步,不会踏错一个节拍,用数学公式歌颂这个人类文明最巅峰的国家,不会多一个符号。

剧情片机器人侵犯地球高清在线观看由没事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机器人侵犯地球剧照,机器人侵犯地球hdbd高清版,机器人侵犯地球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机器人侵犯地球》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没事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更多

相关影片

HD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