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铁岭人王连昌,1945年出生,自幼长了一对异于常人的大耳朵。为此,人送外号“王大耳朵”。
"电影《耳朵大有福》王连昌是铁道工人,工作一般、家庭一般、什么都一般。平时除了上班就是洗衣、做饭、买菜、去公园遛弯儿。人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找人聊天,聊大城市铁岭的逸闻趣事,聊自己的命途多舛,除了诗词歌赋和看雪看月亮,他什么都能跟你拉呱拉呱白扯白扯。为此,人又送外号“王大白话”。
王连昌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叫做“处世之道有四乐”:助人为乐、自找欢乐、知足常乐、有分歧也乐。王连昌常说:别看咱物质生活一般般,咱是那精神上的“万元户”。为此,人再送外号“王大精神”。
“王大耳朵”、“王大白话”、“王大精神”王连昌虽然啥都一般,却有个不一般的发小哥们张惠中。
(2)
沈阳人张惠中,共和国同龄人,著名喜剧导演,曾与赵本山合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包括小品《红高粱模特队》、《昨天今天明天》、《拜年》,电影《男妇女主任》,电视剧《乡村爱情》(第1部)等。
张惠中有个儿子叫张猛,自小就迷画画,最后考上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毕业后进入老爹所在的辽宁电视台做舞美设计。
"导演张猛除了卓越的美术功底,张猛还特喜欢写故事,2005年和2006年,张猛给父亲接连写了两个小品本子:《功夫》和《说事儿》。这两个由张惠中执导的小品帮助赵本山连续两年获得春晚小品类节目一等奖。
父亲是大名鼎鼎的现实主义喜剧导演,母亲是演员,两次编剧的成功让张猛开始觉得,自己除了干舞美,或许还能干点别的事儿。
(3)
2002年,27岁的张猛和电影学院的朋友回铁岭过年,顺便看望老叔王连昌。东北人冬天喜欢猫冬,意思是冬天太冷,成天躲在家里不出门。那一年的铁岭寒风吹雪,王连昌就拉着大侄子张猛偎在火炉边上天天抱着个半导体收音机瞎“白话”,白话着白话着张猛突然心中一动,说:叔,我给你拍个片吧。
当时王连昌很痛快的答应了,还补充了一句:把俺那肋叉骨拍清楚了!
后来,张猛带着自己花了四天时间以王连昌为主角拍成的117分钟纪录片去德国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和韩国釜山电影节参展。没想到韩国party entertanmen映画社对这个纪录片很感兴趣,就问张猛能把纪录片改成电影吗,于是张猛就写了个剧本交给韩方,名字就叫做《耳朵大有福》,再后来,韩国party entertanmen映画社也很痛快的给张猛投了钱,成为电影《耳朵大有福》的联合摄制方之一。
2006年,张猛开始筹拍电影《耳朵大有福》,主角王抗美选定由赵本山的御用搭档范伟出演。
(4)
2007年,范伟45岁。此前,他最著名的标签是“赵本山的搭档”,就像吴孟达之于周星驰,于谦之于郭德纲,在赵本山的喜剧之路上,范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耳朵大有福》中的范伟除了和赵本山(及高秀敏)合作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春晚小品,范伟还和赵本山搭档拍摄了电视剧《刘老根》、《马大帅》及《乡村爱情》等。电影方面,除了在《男妇女主任》、《手机》、《求求你表扬我》、《天下无贼》中饰演喜感十足的配角外,还在《看车人的七月》和《芳香之旅》中担纲对演技要求更高的主演。
2005年,高秀敏突然去世,春晚“铁三角”宣告解体。后来,外界普遍将高秀敏去世当做赵本山和范伟分道扬镳的引子。2005年的《功夫》成为赵、范二人最后一次合作的春晚小品。之后范伟开启了自己独立的事业版图,尤其在电视剧和电影方面发力尤多。2006年,范伟凭借文艺片《芳香之旅》获得人生中第一个电影奖项——第30届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特别表演奖。与此同时,赵本山也进入了自己喜剧表演的高峰期,就在范伟开拍《耳朵大有福》的时候,2007年,赵本山凭借电影《落叶归根》入围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很多人认为,《落叶归根》是赵本山电影表演生涯的巅峰之作。
(5)
2007年春天,东北小城集安,张猛正式开拍自己的首部电影《耳朵大有福》。
原本,电影计划是在正月十五开机,但因为上一年10月,范伟在拍摄电视剧《左伟和杜叶的婚姻生活》时驾驶摩托车不慎跌入路边一个两米左右的沟里,导致胸椎十二骨折,必须卧床静养,所以剧组就一直从冬天等到了春天。开机的时候,集安附近的山上有些还有残雪,原剧本写的全都是冬天的戏,后来张猛把拍摄顺序打乱,先拍有明显冬天景致的戏,但最后没拍完,就把时间改成了冬春之交。
集安小城隶属吉林省通化市,位于中朝边境附近,东南与朝鲜仅隔一条“雄赳赳”的鸭绿江。另外,集安还是古代高句丽的别都(这可能是韩方把拍摄地定在集安的原因之一)。但在电影拍摄时,集安已经没有任何“高句丽王都”的昔日雄风。那时候的集安只是东北众多老工业区之一,到处都是倾颓的房屋,废弃的工厂,天空灰蒙蒙的,街道空荡荡的,颇有几分末世未来的况味,尤其是空荡狼藉的大厅和不时响起的苍凉突兀的汽笛,更让人想起无数“大江东去”的挣扎和无奈。
"《耳朵大有福》中的小城集安说句题外话,后来大鹏拍《缝纫机乐队》也把外景地选在了集安,还在集安的滨江广场建了一座22米高的巨型大吉他雕塑。
本来晚上9点集安街上就没大有人了,但听说喜剧大咖范伟来拍戏,很多吃瓜群众纷纷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把个不大的拍摄地围的水泄不通,熙熙攘攘极度混乱,张猛一度特意请来警察帮忙维持秩序。
(6)
为了让范伟更深入的体验角色,张猛特意把人物原型王连昌请到剧组担当助理导演。
第一次看到王连昌,范伟就笑着对他说:看到你之后我老伤自尊了,原来以为自己长个大耳朵挺有福呢,没想到和你一比,我这真是小巫见大巫啊。他还开玩笑的对张猛说:我觉得我的耳朵吧,还真没大到能被人叫成外号的程度,咱这电影不如改名叫《福相》吧,你看我胖乎的,一脸福相,多符合。
对于在《耳朵大有福》中饰演的角色王抗美,范伟认为:这次自己演的和《刘老根》、《马大帅》中的喜剧形象完全不同,这次自己饰演的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就生活在东北的,芸芸众生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么一个人。
电影中的王抗美55岁,为了更贴近角色年龄,范伟在电影中尽量把自己扮的老气了一点。影片中有一场戏是王抗美在深夜的街头骑自行车,这场戏一共6个镜头,短短20米的一条路,剧组粘了一条布条,范伟就顺着这条布条一遍又一遍的骑直线,因为这场戏远景、近景、特写各个角度都需要,加上试戏,再加上偶尔剧组个别部门出错重拍,一直到零点以后,范伟还在天寒地冻的集安街头一次次的骑直线,有人数了一下,那一天,范伟整整骑了33圈。
每天在现场忙前忙后看着范伟演自己的王连昌也情不自禁的说:“我相信通过范伟的表演,这部电影一定会引起和我一样的老百姓的共鸣。
(7)
影片《耳朵大有福》主要讲述了铁路退休职工王抗美退休后两天内的生活。王抗美除了修铁轨别无所长,退休后收入大减,又没评上工伤,加上妻子住院、女儿女婿婚姻危机、儿子整日胡混一事无成、老父寄居别处晚景凄凉,王抗美自己也害有气喘病,“重活干不了,轻活不会干”,对于生活,他虽有心却力不足。为了多挣点钱,他拼命找活儿干,差点干了传销,差点干了擦鞋的,差点干了蹬车的,剧场进不去,送礼送不上,辛苦一生,最终却落了个一生蹉跎,命运就像一个又一个重重的拳头把王抗美打的鼻青脸肿,王抗美也气愤、也郁闷、也绝望,但最终,他依然像野草一样倔强而顽强的活着。
在豆瓣上,《耳朵大有福》评分高达7.9分,好于83%的喜剧片。但其实,就像网友说的:
“一个优秀的喜剧背后,必定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悲剧。
千百个没名没姓的王抗美在街头与你擦肩而过,被拥挤的人潮、嘈杂的歌声、苍茫的风雪和血色的残阳所淹没、所掩埋,最终成为没名没姓的弃子。
有人以微薄之力为这些无名者树碑立传,写文悼念,但没有人为这千千万万个无力的肉体和麻木的灵魂埋单。”
与其说《耳朵大有福》是喜剧,不如说它是一出悲喜剧,或许,悲剧的成分还要更多一些。
电影里,眼看父亲受到子女虐待而自己无能为力成为压倒王抗美的最后一根稻草,恰好出门时他撞碎了一个人的啤酒,那人要求王抗美道歉,未果后又无奈又置气的说了一句“不看你岁数大我整死你!”终于,濒临绝望的王抗美爆发了,一头顶在那人胸前,像野兽般嘶吼着:“整死我吧,反正我也不想活了!欢迎整死!”
那一刻,多么像现实世界里每一个普通的我们。
“欢迎整死!”相信每一个曾经为了生活玩过命干过架受过伤流过血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刻。
"命途多舛的王抗美夜深人静,一路被人忽悠、被人恭维、被人教训、被人欺骗、被人奚落、被人无视、被人打击也被人打了的王抗美骑着破自行车,在无人的长街上高声唱着《长征组歌》: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玉皇若问人间事,一曲高歌万古愁!
深夜,老男人一曲高歌,把人生的末路穷途唱了个通通透透。
这样的一个王抗美,总是让人笑着笑着就泪流满面。
(8)
2008年,电影《耳朵大有福》在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亚洲新人奖评委会特别奖。当时的评审团评委之一演员秦海璐说:“这部影片充满了人性关怀,对白幽默现实。”导演张猛领奖时非常激动,说是完成了自己一个持续了十二年的梦想。他动情的说:
“当年结婚时,我答应拍一部电影送给妻子,结果没有完成。后来妻子怀孕了,又承诺孩子出生时拍一部电影送给她,也没有实现。如今孩子七个月了,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因为《耳朵大有福》,张猛被人誉为第六代文艺片导演,还有人叫他“东北贾樟柯”。后来,张猛又陆续拍了《钢的琴》、《胜利》等,依旧关注老东北,依旧关注小人物,其中电影《钢的琴》豆瓣评分高达8.4分,并荣获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帝、香港亚洲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特别提名”、第3届悉尼中国电影节特别推荐奖、第28届迈阿密国际电影节“最佳国际电影奖”、第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艺术探索奖”、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最佳影片”等诸多荣誉。
对于《耳朵大有福》这样一部导演处女作,虽然有部分情节稍显粗糙和生硬,但整体来看,它依然是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优秀作品。尤其是范伟入心入骨的倾情演绎,真正演出了小人物的灵魂,真正演出了影帝级的超一流水准。
时光网曾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耳朵大有福》具有一种冷静记录时代的沉淀性质,以底层小人物的真实生活,表现出普通老百姓苦中作乐的人生,折射出最真实的生活原景,其细节生动具体,笑点中带着深深的悲悯,范伟以一个出色演员的表演功底,演绎出一幕看似喜剧的真实悲剧。
现实虽然充满艰辛和无奈,但生活总要继续下去,在这个层面上,《耳朵大有福》讲述的不只是一个笑中带泪的故事,更是生活本身。
一直到今天,很多人还是无比怀念《耳朵大有福》里那座破落而温暖的小城,那个失败却拼命的俗人。
因为,那个俗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