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电影曾有过默片时代,但是日本从未有过真正的默片时代,那是因为有一群被称为默片解说员的存在。
"由周防正行导演的影片《默片解说员》以闹剧为底色,大正时期为历史背景,以日本默片时期十分盛行的职业“弁士”的兴衰为线索,在银幕上重现了有声片来临之前,弁士让电影更加精彩的时代。
关于背景:弁士,亦称“活辩”,是日本无声电影时期电影放映过程中站在银幕旁边,向观众解说故事内 容与表演台词对话的说明者。
"影片所对应的时间是日本历史上的1912年到1926年的大正时期,在这段短暂而又相对稳定的时期内,日本经历了自明治维新后从前所未有的盛世,民主自由的气息十分浓厚,这段时期因此得名“大正民主”。
宽松自由的政治风向也催生了娱乐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对于民众娱乐开展社会教育,避免不健全、低俗的赢利、消费主义的娱乐,使得民众娱乐按照健康、绿色的导向发展,并且让工厂劳动的工人们从疲劳中恢复,投入到劳作的再生产之中, 是学界目前对大正时期日本所进行的有关于休闲问题研究的主旋律。
"对于好莱坞“明星制”的研究表明,是观众成就了一开始地位并不高的电影演员,让他们有了丰厚的报酬。明星制与弁士的起源和发展有着类似的历史轨迹。
电影刚传入日本时,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的理解还没有达到一种充分的自觉,由于社会环境及文化的影响,当时电影没有像文学与美术那样被纳入艺术殿堂,而是与歌舞、戏法等一同被归为杂耍之流。这一点与电影初期演员地位低下的境遇十分相似。
"随着工业化浪潮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居民通过公共交通、通讯、高等教育、出版和新闻业的进步,构建出一种新型的文化生活,其本质是对西方文化的模仿。作为窥视西方人生活模式的窗口,看电影成为人们最受欢迎的大众文化娱乐活动之一。
大众的追捧促进了电影市场的繁荣,辩士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至1920 年代中后期进入“黄金时代”,也就是影片中所对应的年代,片中的山岗秋声作为全国出名的弁士可以做到像大明星一样进行巡演,其地位就像是“沉默时代”的全民偶像,片中的弁士甚至可以告知放映员控制放映速度来配合自己的解说,其在观影过程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关于影片:导演周防正行此前凭借《大相扑》、《谈谈情、跳跳舞》、《即使那样、我也没做过》累计了不错的口碑,此次的《默片解说员》更是依靠着闹剧的底色讲述了悲凉的爱情故事,同时还对弁士这一职业最终消失的命运做出了隐含性指涉。
在双重悲剧的叙事内核下,即使追逐打闹的神经喜剧戏码几乎贯穿全片,也很难让人有“这是一部喜剧吧”的感觉。影片从俊太郎和梅子二人的童年开始,拮据的条件构建起那个时代平民的生活图景。
"如果说俊太郎依靠小偷小摸来填补童年匮乏的甜蜜记忆是那个时代穷人家孩子们的日常,那么梅子的母亲作为妓女经常要带着梅子搬家的生活就明显超出了同龄人的生活之痛。
人物身上所承载的地域流动性之大让人不禁好奇导演的意图。在那个年代,错过一次见面的机会,即将迎来的就可能是再也不见。那个下午,梅子在神社前等来的不是《怪盗吉格玛》的续集,回忆里分给她奶糖的男孩也就随着搬家逐渐模糊了。
"大量默片资料的巧妙使用也是《默片解说员》的一大影片特色,如果只是单纯地对于黑白影像进行堆砌,难免会陷入“元电影”的范畴导致影片观感降低。
导演周防正行巧妙地将默片资料作为情节的一部分,让默片的存在为影片叙事服务,不仅达到了向名作致敬的意图,更是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我在电影院看电影中的人在电影院看自己拍的电影”的奇妙体验,这无疑是对第四面墙的打破,而且是以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达成的。
"关于结尾:影片以男主工作的青木馆失火、男主锒铛入狱为结尾。在这两场戏中的场景都颇具象征意味。默片影院在大火中燃烧殆尽,象征着面在技术革新的浪潮下,注定被淘汰的无声电影。
尽管老板意外找到一整箱子钱,看到了影院重建的希望,但山岗秋声还是没落地离开了,预示着曾经风光无限的弁士们注定走向没落,即将到来的声音革命注定与他们无关。
"在男主入狱后,前来探望的梅子听到他在为狱友解说《怪盗吉格玛》中的桥段,听完只是让狱卒将象征二人情意的奶糖转交给男主就离开了。
这一幕中,未完成的心愿,身上背负着流动性的人儿,全部都在影片中重逢了,离得那么近,却又那么遥远。
就像整部影片的感情基调一样,明明是喜剧,却又让人笑不出。看完倍受感动,却又如鲠在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