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日式料理的朋友,如果不知道日本美食界三大公认“食神”,自诩吃货就勉强了。
这三个大神是:
[寿司之神] 小野二郎
[天妇罗之神] 早乙女哲哉
[鳗鱼之神] 金本兼次郎
能被称为“神”,一定是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这部纪录电影说的就是这个:
《和食双神:最后的约定》
和食 ふたりの神様 最後の約束
《和食双神》介绍了日本三大食神中的两位:小野二郎,早乙女哲哉。
(请自备零食;熬夜慎点)
豆瓣评分8.6(永远不要低估吃货们的力量)
食神一:小野二郎
全世界年纪最大的米其林三星主厨,这部记录片拍摄时老人家已经91岁高龄。
名声享誉全世界,各国大厨、领导人都慕名而来。
(奥巴马对小野二郎的寿司赞誉有加)
食神二:早乙女哲哉
15岁开始做天妇罗学徒,天才大厨,被誉为“天妇罗之神”,其时70岁。
(天妇罗是日式料理中的油炸食品,用面粉、鸡蛋与水和成浆,将新鲜的鱼虾和时令蔬菜裹上浆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这也能封神,真是行行出状元。)
两位老爷子是好朋友,他们的缘分要追溯到三十年前。
30年前,小野二郎听说有一位了不起的天妇罗职人,便慕名来品尝。
日料江湖上风格迥异的两位绝代高手,在各自的高峰上都是寂寞如雪。
这一尝就是30年的你来我往,惺惺相惜,切磋共进。
被问起谁的食物更好吃?
“都好吃”! 二郎说毕笑得前仰后合。
另一边,“老头子是闷色鬼”,爱喝花酒的早乙女却说二郎是闷骚型老色鬼,两个老祖父总互相开玩笑。
好可爱的老头们啊!
从头到尾番茄酱除了舔屏外也感受到了“技进乎道”的匠人魅力。
几十年如一日,九十多岁的小野穿起工作服依然满满的仪式感。
每日主料也必亲自试吃。
举手投足,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体现出对食材的用心。
(对待鱼肉要用心)
(对待米饭要用情感)
(包寿司的紫菜,温度到位了才好吃)
“说是去吃寿司,倒不如说去吃那份心思”,早乙女如是说。
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呢?
nhk知道早乙女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就让一名20多岁的小姑娘在其店里做学徒,进行为期两周的考核。
据说到他店里的吃客中,女孩子可以有个特权,要求他画一幅小画作为留念,男士们则免谈。
而考核当天,一个那么喜欢漂亮姑娘到处喝花酒的人,在nhk摄像机前对女学徒勃然大怒。
这段话让番茄酱很受震动。
前不久央妈也开始放《大国工匠》,也开始谈工匠精神。
可总感觉工匠精神似乎离我们很遥远。
焊接技师张冬伟能在0.7mm厚的殷瓦钢板上“绣花”;管延安将导向杆和导向托架安接缝处间隙误差做到了零缝隙。
这些工艺都确实灰常牛,虽然佩服,还是离我们的生活有距离感。
可是吃,我们天天在用舌头来计较,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些美食大师时,“工匠精神”更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工匠可以像小野二郎这样像个有道高僧,也可以像早乙女哲哉这样的吊儿郎当的花心老爷爷。
但当他们一进入美食模式时,就必须敛容正色,虔敬以对。
鱼生、米饭、紫菜,所有食材都是有生命的。
把他们当成死物,他们就永远是死物,把他们当成生命,他们才有可能产生让顾客味蕾爆炸的功效。
挑选最新鲜的食材,是日复一日的功课,不能稍有放松,精心对待这些食材是一名主厨的第一课。
当技艺日增,功力升级,阶及神明,这时技进乎道。
那什么是“道”呢?小女子番茄酱说说自己的感受。
1.道法自然。
早乙女去小野店中无需点餐,小野会拿出“江户前之终极20贯”亲自招待。
以味道清淡的白身鱼(鲽鱼)为开端
第二贯墨鱼寿司
然后是竹荚鱼
接下来是金枪鱼赤身、中腹、大腹三连发。(鱼肉浓厚程度逐渐递增)
饿了么?番茄酱已经倒下......
接下来的醋渍小鳍鱼正好巧妙的掩盖了金枪鱼的肥腻。
结合客人口味的承受度,从清淡——递增到浓厚——再到一个解腻的中和。
上餐的流程是有节奏的,仿佛一支乐曲,时而嗨如大川,时而缓如平湖。
手法上,每一贯寿司,小野二郎都用全身力来感知它的形状,然后力道集中于表面,迅速一握。
每一粒米都是悬浮的状态,二郎塑造寿司美观形状的同时又留出米粒与米粒之间的空气层,使口感松软可口(怪不得在日本吃的寿司和国内味道不同,尽管吃的不是二郎寿司)。
看似简单的一握,实现起来绝不简单,每一贯寿司都承载着几十个、上百个经验的积累。
章鱼不能放盐,要不间断的“按摩”一小时,为了揉断肉中的纤维,更好地提炼出肉质中绵软的弹力和浓厚的风味。
虾不能先煮,必须直到做寿司之前才下锅,捞出后要淋上冷水使其冷却,当场做成寿司。(一个字:鲜!)
早乙女这边,也拿出毕生绝学招待二郎——“至高天妇罗”。
同样是虾,这位天妇罗职人的秘诀在于:27秒!
别家店铺都以将食材炸至1分钟作为铁律,但早乙女的做法是以220度的高温,只炸27秒。
外衣酥脆,里料半生,虾的鲜甜被最大程度的保留。
和虾不同,沙梭鱼要炸到几近焦熟的程度,水分炸干,提炼出细腻的口感。
易碎的海胆,腥臭的海鳗,在早乙女的油锅里走一遭,通通起死回生。
料理就是两位职人努力的结晶,他们可能比了解自己更了解他们手中的食材。
二郎清楚知道捏每一贯寿司用几分力道最准确,捏哪个位置才好吃;早乙女也对每一种食材的炸制火候精确到多少度,多少秒,了然于胸。
正是因为他们对每一种食材属性、制作规律的不断探索,才成全了食材的美味。
这两位食神都是技艺惊人,但他们毕生的技艺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美食入口那一瞬的通感。
这个通感不是某一个人的偏好,而是大多数人的喜欢。
这个通感既炸裂,又返璞归真,回味绕梁,神清气爽。
所有极致的技巧都会符合自然界的规律,这才是"道"。
2.大道至简
虽然寿司和天妇罗完全不同,但两位职人的目标是一致的:
如何提炼出食物最原始的味道,如何使食物最原始的味道不被破坏。
相较之下,中餐是做加法,日餐是做减法。
大家伙儿回想一下平时家中做菜流程:葱、姜、蒜是基础调料,放完花椒放麻椒,麻椒不够加辣椒,光是酱油就有生抽、老抽、豆豉油、海鲜捞汁——
如有雷同,恭喜了您内,您家正是标准的中华料理!~
仅是厨房就可一窥两国料理的迥异风格:
(中餐厨房操作台,料碗之多)
(日餐米其林三星厨房操作台,自行感受)
除了做饭,建筑也是如此:
(中式建筑,大气繁复,雕梁画柱)
(日式建筑,大多简洁质朴)
料理、建筑等各种不同,反映了两个民族的差异,乃至“儒”和“道”的区别。
“儒”多被用于“进阶”,“道”则多被用于“退藏”。
“道”如无粮野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儒家则进庙堂之高,修典章、分尊卑、建制度。
儒是加法,道却是做减法,越回归事物的本真越好,这也正是日式料理的“内在精神”吧,这也恰好是番茄酱心头好。
3.一以贯之。
小野二郎26岁起做寿司学徒,早乙女哲哉15岁起做天妇罗,如今一位91,一位70。
本该颐养天年的两个老爷子依然步履不停,哪怕小野二郎已患有狭心症(缺血型心脏病)。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一个杰出的匠人?
不是每天被外界各种事情所吸引,今天炒股、明天炒房、后天融资。
不是每天急得不得了地寻求改变,今天转型、明天跨界、后天劈叉。
美国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说,他演奏的活98%都是工匠的活,他的理由是,“如果拉琴,你音都拉不准,还谈什么创作”。
在各行各业苦恼无出身之路的职场苦逼们,大家在各自的领域里是否存在基本的音准问题呢。
这就和木匠把木头刨平,车工的误差不能超过几丝,外科大夫手术干净创面小缝合漂亮是一回事。
而这样的基本功训练,需要多年的心手合一才能做到。
我们现在轻基础,重创新,像这些美食大师把基本功练到炉火纯青,创新对他们来说是问题吗?那不是小菜一碟,信手拈来嘛。
离开基本功谈创新,不就是耍流氓吗?
这吓人的基本功成就惊人的技艺,惊人的技艺来自于日复一日的重复,一丝不苟的坚守。
“50多年就干这一件事,你有没有觉得特别枯燥无聊,你有没有觉得时光很慢?”高晓松采访早乙女哲哉时问到。
“没有啊,我觉得很自然。我是贫苦人家出身,5岁开始沿街卖报,15岁学炸天妇罗,对我来说50年好像很快就过去了......我甚至没觉得日本这个社会有什么很大的变化......”
一个70岁的老人,经历了日本的战后萧条、振奋、崛起、衰退等各个时期,却说“我甚至没觉得日本这个社会有什么很大的变化。”
50年的心无旁骛与专注,大抵如是了吧。
择一事,终一生,而不知老之将至。
匠人的世界——如此纯粹。
早乙女震惊于二郎的寿司每天都在进步,特别是那道醋渍小鳍鱼。
幸村纯,三星米其林餐厅主厨,从一星到三星从未换过菜单,同样被问“你改变吗?不然每天都做一样东西多无聊?”
幸村讲了一段振聋发聩的话:
小野二郎、早乙女哲哉、幸村纯,杰出的匠人们何其相似,从不追逐“轻浮”的改变,沿着一件事的纵轴不断精深下去,才是真正的改变。
影片结尾,说起自己的梦想,91岁的二郎说:“我的梦想是最后一刻在工作的时候倒下离开,人生最后一道寿司希望是醋渍小鳍鱼吧。”
“要问来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还想做寿司人。”
老爷子的“梦想”终会实现,那也是所有匠人的梦想。
只是那个时候,还蛮让人难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