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菜单

人气:加载中...

血战莱茵河 (1951)

暂无评分

主演:理查德·贝斯哈特  加里·梅里尔  奥斯卡·威内尔  

导演:安纳托尔·李维克  又名: 大战英烈传

豆瓣精彩点评: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腾讯视频

剧情介绍

本文转载自 宁胡阏氏 在公众号的原创文章,已经得到作者授权。

今年是朝鲜战争70周年,各大网络平台都陆续推出有关朝鲜战争的文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上对于这场战争的议论越来越多,人们在感叹志愿军以强大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并战胜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时,也不禁对战争的一些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历史虚无主义者也展开攻击,颠倒黑白,歪曲事实真相。

今天重温那段历史,既是对先烈的致敬和礼赞,也是对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污蔑和诋毁的有力回击。

血战长津湖:中国人民志愿军条件艰苦,是如何击败美军的?"

战端

1950年9月末,朝鲜半岛战事逆转,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进犯。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朝鲜,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

第一次战役后,未受到重大打击的“联合国军”继续分两路北犯,其中西线为美第八集团军,东线为美第十集团军。志愿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隐蔽接敌,对敌军构成包围态势,并于11月25日发动反击,第二次战役开始了。在这次具有决定性的战役中,东线的长津湖及其附近地区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战斗,这便是闻名世界的“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战役当中的交战双方是中美两国的王牌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隶属于华东野战军,辖20、26、27三个军,其中20、27军是华东野战军当中战斗力最强的两个军,资历老,作战经验丰富,擅长攻坚,而26军组建时间稍晚,但是在华东野战军当中,战斗力属前列。

而“联合国军”在东线长津湖地区部署的主力部队为美陆战一师大部以及步兵七师一部,陆战一师隶属于美国海军战斗序列,擅长两栖作战,经验丰富,空地协同作战能力世界一流,二战时期曾在太平洋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美步兵七师隶属于美国陆军战斗序列,是陆军当中的精锐部队。可以说,长津湖战役是中美两国王牌部队之间展开的一场殊死较量。

血战长津湖:中国人民志愿军条件艰苦,是如何击败美军的?"

经过

1950年11月27日黄昏时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抢先一步,在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下发动了长津湖战役,第9兵团集中20军、27军主力部队,一举将长津湖地区排成一字长蛇阵的美陆战一师以及配属的美步兵七师第31团大部、32团一部切成四段,分割包围在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以及古土里四个区域,使其首位不能照应。

然而在包围圈内的美陆战一师、步兵七师毕竟是王牌部队,在第9兵团突如其来的打击下,迅速收拢被打散的部队,利用坦克、装甲车、汽车构成环形防御阵地,凭借装备的火力优势以及强大的空中支援,拼死抵抗,这使得火力不足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几番突入美军核心阵地,但都无法将夺取的阵地巩固,天亮后又不得不退回到原阵地,因而始终无法将被围的美军彻底歼灭,双方形成胶着状态,白天志愿军退回阵地防守,美军进攻,夜间志愿军进攻,美军退回阵地防守。战斗一直持续进行到11月29日,麦克阿瑟终于意识到取胜的希望渺茫,随即命令东西两线“联合国军”开始全线后撤。

在志愿军展开的猛烈攻势下,美军开始向古土里全线后撤,第9兵团层层阻击,使得美军撤退进行得十分缓慢,然而因为天气寒冷、补给困难以及战斗激烈,志愿军第9兵团减员较大(包括战斗以及非战斗员),第20、27军攻击势头减弱,美军在强有力的空中支援下,以装甲车、坦克为先导,拼命突围,志愿军因弹药匮乏、火力不足,无法有效阻挡美军撤退。

12月13日,美军撤离至兴南、咸兴地区,随即,“联合国军”以空中、海上的强大火力,阻挡志愿军向咸兴、兴南地区推进,掩护部队撤离,第9兵团因美军海空火力强大,无法接近兴南港。12月14日,撤离到兴南港的东线“联合国军”开始登船从海上撤离,到12月24日,朝鲜东北战线的“联合国军”全部撤离兴南地区,经由海上撤往三八线以南,临走之前,美军工程部队使用400吨烈性炸药将无法带走的物资、装备销毁,并且摧毁了兴南港,翌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进驻兴南,长津湖战役结束。

血战长津湖:中国人民志愿军条件艰苦,是如何击败美军的?"

结果

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毙伤俘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13000余人,成功将东北部战线推进到元山地区,收复了朝鲜东北部大片区域,彻底扭转了朝鲜东北部战局,配合西线部分组成的第二次战役一举扭转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不利的战略态势。

长津湖战役之后,美陆战一师因在战役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战斗伤亡4000多人,非战斗减员7300多人,减员总数几乎达到全师总人数的二分之一),从此之后再也没有担任过“联合国军”在第一线的作战部队,其大部分时间都在三八线以南地区“围剿”北朝鲜渗透到三八线以南的游击队以及破坏人员,而志愿军第9兵团在长津湖战役中也付出了较高的代价(减员总数达到第9兵团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毛泽东提议让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在当前作战完全结束后整个开回东北,补充新兵,休整两个月至三个月,然后再开朝鲜作战”。

但是宋时轮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让第9兵团留在朝鲜咸兴地区进行休整,第9兵团26军经过短暂休整之后参加了第四次战役当中的议政府铁原地区的阻击战,成功阻击“联合国军”军长达38天,为第四次战役的最终胜利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到第五次战役开始之前,20、27两个军已经恢复了整体战斗力,第9兵团成建制投入到东线的反击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当中,第9兵团始终坚持在朝鲜东海岸负责警戒任务,并且挫败了美军在朝鲜东海岸登陆的企图。1952年,中共中央调整抗美援朝的兵力使用政策,令国内部队轮番入朝作战,到1952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顺利完成任务,辗转回国。

血战长津湖:中国人民志愿军条件艰苦,是如何击败美军的?"

气候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到部队基层官兵的战斗力及武器装备的使用情况,长津湖地区冬季气温低至零下30°c,这样的气温条件下,不论是人还是武器装备,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极大影响。

第9兵团大部分官兵都是生活在华东温带地区,全国解放后在福建沿海地区进行训练,年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因此部队对于极寒天气的适应性相对于北方的部队来说要差一些,另外在经过东北的时候,第9兵团的军列也没有长时间停留,而是直接开往了朝鲜江界,导致了第9兵团大部分人没有领到御寒所需要的大衣、棉鞋以及棉帽,意料之外的是1950年11月,长津湖地区遭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寒潮,部分地区气温下降到了接近零下40°c,来自温热带地区的第9兵团大部分指战员从没有经历过如此的严寒。

在长津湖战役中,第9兵团冻伤高达30732人,其中二、三、四度冻伤占冻伤人数的77.9%(二度冻伤的人员战斗力受到一定影响,三、四度冻伤的人员基本失去战斗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极寒天气严重地影响了第9兵团人员战斗力的正常发挥。

相比没有任何御寒设备的第9兵团来说,美军陆战一师在长津湖地区的部队是各项御寒措施充分到位,步兵配有鸭绒睡袋,武器装备有防寒配件,战斗人员穿有防寒服,但依旧有7000多人被冻伤,由此可见极寒天气对于缺乏御寒设备的第9兵团来说是一种摧残,这也充分说明了长津湖地区的极寒天气对第9兵团的战斗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另外,第9兵团的武器装备大部分都是抗战时期缴获的日式装备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美军已淘汰的美制装备,而这些旧式装备对于极寒天气的适应性相对于苏制武器装备要差得多,零下30°c的条件下,第9兵团武器装备中不少步枪、冲锋枪、机关枪枪管以及火炮的炮口都因为气候寒冷而收缩变形,导致了枪栓拉不开,炮弹无法塞进炮管,枪械射击时候卡壳,打不响等一系列现象出现,致使在长津湖极寒环境下作战时难以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有部分武器甚至失去了作用,除此之外,第9兵团部分官兵使用的手榴弹也是江南地区所制造,无法适应极寒天气,部分手榴弹也因为寒冷的天气而导致导火索无法点燃。

血战长津湖:中国人民志愿军条件艰苦,是如何击败美军的?"

武器

从中美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方面来看,长津湖战役中被第9兵团包围的陆战一师是由三个陆战团为骨干,再加上若干师直属部队而组成的战役集团,全师编制人数超过25000余人,有充足的运输车辆,其装备在美军当中最为精良,每一个陆战团都配备有24门火炮以及5辆坦克,除此之外,还配有一个拥有72门重型火炮的炮兵团。

54门105毫米榴弹炮,18门155毫米榴弹炮,这对于志愿军来说是巨大的威胁)以及一个由70辆坦克组成的坦克营(大部分为美军最新的m26“潘兴”坦克以及“谢尔曼”m4a3e8型坦克,这两种坦克防护能力虽然一般,但是相对于火力不足的志愿军来说,却很难对付,军中配备的85毫米火箭筒以及其他反坦克武器无法有效击穿坦克的装甲,只能通过战士使用集束手榴弹或炸药包来对坦克进行爆破摧毁。

此外陆战一师还能得到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密切的空中支援,该联队通常编制为3个中队(72架飞机),最多时达7个中队(约150架飞机),并且陆战一师的空中支援由第一航空队派出老资格飞行军官作为前进航空火力控制人员随地面部队行动,随时为空中作战飞机引导攻击目标。

而我军第9兵团的武器装备虽然在解放军当中十分精良,但是与陆战一师对比处于绝对劣势,据统计,第9兵团总兵力15万人,拥有平射炮160门,迫击炮1321门,重机枪580挺,轻机枪3056挺,冲锋枪12282支,高射机枪3挺,虽然装备的火炮数量总和远多于美军陆战一师,但是其大部分火炮都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旧式装备,主要是轻型野战炮、步兵炮和迫击炮,绝大部分火炮口径不超过100毫米,无论是威力还是射程均不及美陆战一师装备的火炮。

另外在入朝时,第9兵团还把部分重型装备(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国民党105毫米榴弹炮等)留在了国内,全员几乎都是轻装前进,而且志愿军第9兵团既没有任何装甲车辆,也没有任何空中支援,仅有的1000辆保障后勤支援的载重汽车也在美军的空袭中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武器装备方面与陆战一师根本没办法相比,火力上处于绝对的劣势。

血战长津湖:中国人民志愿军条件艰苦,是如何击败美军的?"

后勤

从后勤保障上看,第9兵团的后勤保障条件完全不如陆战一师,刚入朝的时候,第9兵团就失去了后勤保障,部队所需的粮食只能通过人背、马拉等形式运送,还要翻越人迹罕至的狼林山,生活必要的补给品以及枪炮和弹药极度匮乏,物资和给养只能通过在朝鲜当地筹措,但是因为部队要隐蔽前进,行军选择的道路是气候极其恶劣、人烟罕至的朝鲜北部狼林山区,所以第9兵团官兵能从朝鲜当地筹措到的粮食、补给极少,导致了第9兵团在长津湖战役中无法得到充分的补给,志愿军战士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忍饥挨饿与“联合国军”最精锐的部队战斗。

而陆战一师则有充足的后勤保障,拥有绝对制空权的美军可以从空中和地面同时完成对陆战一师的日常补给需求,即使陆战一师被第9兵团彻底包围,补给线路被彻底切断,固守在包围圈内的美军也能通过空投进行补给支援,从而作困兽之斗。

从医疗保障上看,第9兵团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伤员在前线进行简单处理后只能通过人扛马拉的形式走十几公里山路转送到后方基地,长时间的转运很难保证志愿军伤员不受到二次伤害,加上美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这对伤员后送是巨大的威胁,因此,第9兵团医疗保障条件是十分不足的。

而陆战一师在下碣隅里修建了简易机场,可以在必要之时起降大型运输机(主要运输机型号为c-47型,运载能力极强),拥有绝对制空权的美军完全不用担心转运伤员的途中遭到轰炸。伤员就是通过空中运输快速转运到后方接受治疗,除此之外,陆战一师还配备有直升机运送伤员。因此,医疗后勤保障条件方面,第9兵团完全没有办法与陆战一师相提并论,这也是导致第9兵团大规模非战斗减员的直接原因。

血战长津湖:中国人民志愿军条件艰苦,是如何击败美军的?"

政治必要性

王牌部队是一个国家军队中的精神支柱,在历次战争中,围歼王牌部队都能在政治上震慑敌人嚣张的气焰,如果在一场战役中能够将敌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全歼或者是击溃,则能够对敌在政治、心里上产生极大地影响,并且从某种意义上也能够动摇敌对势力的信心,例如二战时期美军集中力量击沉了象征日本海军军魂的“大和”号战列舰,这一举动令当时的日本全国感到震惊,再如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一举将国民党整编第74师全歼,从心理上给予国民党极大地震慑。因此,有必要在东线给予陆战一师一个巨大的打击来达到从心理上、政治上震慑“联合国军”。

1950年10月25日,“联合国军”在云山地区首次遭遇到了志愿军的打击,被迫后撤,但是气焰依旧嚣张,在志愿军迅速在朝鲜的崇山峻岭中隐蔽起来之后,“联合国军”从东西两线开始试探性攻击,彭德怀针对这种情况,采用示弱骄敌的战术,引诱“联合国军”,这使得“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气焰更为嚣张,他认为志愿军是“装备低劣,且战败走”,麦克阿瑟也傲慢地宣称:“中国人不是一个不可辱的势力,兵力最多不过六七万人”。麦克阿瑟十分狂妄,敦促东西两线的部队快速向北推进,争取在圣诞节到来之前结束朝鲜战争,这就是“圣诞节总攻势”。

美军陆战一师11月下旬推进到了柳潭里地区,与江界的直线距离不到100公里,而步兵七师先头部队第17团已经推进到了鸭绿江边的惠山镇,距中国仅一江之隔,这是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第一次到达鸭绿江边,美国步兵七师第17团的士兵则是模仿1945年盟军在莱茵河边的举动,解下裤子向鸭绿江边撒尿,这一新闻立刻成为了美国几乎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华盛顿的美国政要也认为战争快要胜利结束了。由此可见,“联合国军”在其士气和对待战争的态度上已经是感觉稳操胜券。因而从政治角度来看,有必要发动一场战役来打击整个联合国军嚣张的气焰,从而从政治上赢得主动权。

血战长津湖:中国人民志愿军条件艰苦,是如何击败美军的?"

军事必要性

从军事的角度上说,分析一场战役的必要性要立足于当时的背景,了解双方的战略态势、战略部署,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综合分析之后才能相对客观地得出结论。长津湖战役在军事战略上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长津湖地区险恶的地形有利于志愿军将“联合国军”各个击破;二是美军的战略意图迫使志愿军不得不发动大规模攻势以避免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人工湖泊,位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在长津湖以东约30公里,是由长津江最大支流赴战江所形成的赴战湖,两大湖泊及其附近地区被称为长津湖地区,湖泊周围崇山林立,平均海拔1300米,人烟稀少,冬季年平均气温在零下30°c左右,气候条件十分恶劣,翻越平均海拔2000米的狼林山脉有两条简易的盘山公路可供使用,但是公路的宽度仅能容纳一辆汽车单向通过。

长津湖地区的地形对于志愿军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一来险恶的地形可以给予孤军深入的“联合国军”致命性的打击,因为狭长的公路不利于美军机械化部队展开,公路两侧险要的关隘和高地对于志愿军来说无论是阻击还是伏击“联合国军”都十分有利。除此之外,孤军深入的陆战一师完全分散在从咸兴到中朝边境之间120英里的崎岖山路上”,如此一来,则更加有利于志愿军集中优势兵力将陆战一师各个击破;二来长津湖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有利于志愿军躲过美军的空中侦察,隐蔽开进,从而达到攻击发起的突然性,地处狼林山的长津湖地区崇山峻岭,植被茂密,冬天又是白雪皑皑,这对于空中支援几乎是0的志愿军的隐蔽行军是十分有利的。

因此,从军事、政治两个方面综合来看,正是因为有了东线的长津湖战役,才避免了出现第二个“仁川”。若长津湖地区没有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那么按照麦克阿瑟原先计划,美军将翻越狼林山,包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后路,将志愿军拦腰切断,那么抗美援朝将彻底失败,因此,军事上,长津湖战役是十分有必要的。

血战长津湖:中国人民志愿军条件艰苦,是如何击败美军的?"

结语

总体评价长津湖战役的胜负,应该从战略战术两个角度分析。战略上,志愿军将“联合国军”永久赶出兴南地区,解放大片土地,将战线南推到朝鲜半岛的蜂腰处,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战略局面,为朝鲜停战的达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说中方取得战役胜利疑问不大。战术上,美第十集团军在志愿军十余万人围攻之下,大部安全撤出了长津湖地区,其部队组织能力强,能做到退而不乱;装备机械化,机动力与后勤保障能力强大;海陆空配合密切,火力占压倒性优势。

志愿军除了人数和士气外,其他各方面全面处于劣势,仅凭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超强的忍耐力与敌血战,为战役的胜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正是从像长津湖战役这样的多次作战中,志愿军逐步认识到了自己与对手在武器装备以及后勤补给上的巨大差距。

所以,在随后进行的抗美援朝作战中,装备建设成为人民军队建设的重中之重。军部和总部以陆军部队的改造和空军部队的组建为重点,大批进口苏式装备,组建或扩编新的军兵种部队,使得人民军队的建设在很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新中国在苏联的援助下逐步开展了包括国防工业在内的现代化重工业建设,为的就是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国防工业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当时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极端落后的面貌。

评价战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要依据当时的政治、战略的背景,要站在民族的高度,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历史虚无主义者无论是看待历史问题还是评价历史人物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往往站在个人的角度,或者是以当今时代的目光去看待过去,或者以西方的价值观念作为评判标准,来评价东方的战役、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客观的。

电影血战莱茵河高清在线观看由没事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血战莱茵河剧照,血战莱茵河hdbd高清版,血战莱茵河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血战莱茵河》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没事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