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说:”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
每一件传世的作品背后,都有一个非同凡响的艺术家。艺术家传记电影就像是一趟精彩的旅程,带我们走近艺术大师的世界。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16部艺术家传记电影,其中有维米尔、卡拉瓦乔这样来自欧洲近代的艺术大师,也有像奈良美智、阿布拉莫维奇这样近期很活跃的艺术家,每个艺术家电影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奈良美智的大头娃娃作品可堪称一绝,吸引了无数观摩的人们。
“孤独和疏理感”给了他创作的原动力,并最终带其踏上成功的阶梯。如今,奈良美智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着为数众多的粉丝,那一幅幅真情画作在他们的心中激起共鸣,愤怒的小女孩恰如每个人灵魂深处最躁动的部分。
进入新千年,奈良美智终于带着他的孩子举行了世界巡展。在此之后,他回到老家青森投入到“a to z”回顾展的准备工作中去。摄像机跟随着这位忘我的艺术家走遍世界各地,见证了粉丝们对他的崇敬与爱戴,真实记录了他创作中的点点滴滴,更触摸到他内心深处那不着痕迹的转变。只有时间周而复始,永未结束……
以悬疑片的手法记录了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一次作画过程。1956年盛夏,在法国南部海滨城市尼斯的一间画室里,面对难耐的酷热及聚光灯的强烈辐射,毕加索兴致昂然地挥笔作画:生动的线条在画纸上迅速游走和变形,一朵花先是变成一条鱼,接着变成一个美人,然后变成一只公鸡,最后变成了牧神。
本片导演亨利—乔治·克鲁佐(henri-georges clouzot)以拍摄悬疑片著称(据说希区柯克眼中的竞争对手只有一人,他就是克鲁佐。克鲁佐在拍摄这部美术纪录片时,放弃了当时流行的传记式或说教式拍摄模式。本片虽然也有很多悬念,但不是故事片常见的戏剧性悬念,而是画家的创作过程本身,千变万化的创作过程给观众带来了扣人心弦的感觉。
本片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毕加索创作20余幅画作的详细过程,观看本片成为近距离接触这位绘画大师的最有效途径。本片拍竣后,毕加索将拍片过程中所画的20余幅画悉数毁弃,因此本片显得更加珍贵。
弗里达(salma hayek 饰)是墨西哥著名的女画家,18岁之前她是一个快乐活泼的少女,跟其他人一样,享受着爱情的甜蜜。然而18岁的车祸让她遭遇重创,死里逃生的她从此跟病痛伴随一生。原来的小情人也离她而去。
躺在病床18个月的她整日与画为伴,她的画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活力与激情。
那时候她也真正开始考虑卖画养活自己,她前去请求画家里维拉指导自己的画,对方激赏她的天分。他们也从师生转变成一生的伴侣,他们结婚了。
婚后他们经历了墨西哥最动荡的革命时期,他们狂热地追随着共产主义的脚步,甚至当托洛斯基被斯大林逐出苏联后,他们不畏风险地予以热情接待。弗里达与托洛斯基朦胧的爱恋,以及她的女同性恋情结让她的感情史一样绚烂。
1954年,弗里达离开了这个充满了病痛的世界,但愿离去是幸。
本片跟随记录了素有当代行为艺术祖母之美誉的塞尔维亚行为艺术家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于2010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行的大型回顾展marina abramovic: the artist is present的全过程。
该次展览中,艺术家曾经最著名的几件行为艺术作品通过受邀的30位年轻当代艺术家重现,而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本人则在对艺术与人类无限的追逐反思中再次创作了一件惊世骇俗却又动人心扉的行为艺术作品。
同时本片还回顾了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与曾经的灵魂伴侣ulay之间的爱恨情仇。而ulay与玛瑞娜在表演现场的和解也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一部难得的片子,通过毕加索的家人,前妻,画商,朋友的解读,我们才知,尽管毕加索的晚年作品濒临色情的边缘,但也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不顾一切狂野地表达自己突破绘画技巧!
而为了悟透男人与女人,性欲与爱的关系,纪录片里会解密他是如何做的。毕加索一生都受性的诱惑,他在作品与生活中都全身心地享受性的乐趣。毕加索每次换个女人,也是每次换个标准,换个视觉,因为他要全部占有女人,直至她的视觉;这时他自己也换了个人。
“标准”、“改变视觉”、“性的对话”、“性与心的转换”、“占有女人直至她的视觉”,这是毕加索的艺术中的性心理学的一条粉红色线。如果狄德罗知道了,会说这是极佳的心理临床学。因为他早在两个半世纪以前就说:“一切生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禽兽都多少是人,任何矿物都多少是植物,任何植物都多少是禽兽……人是什么?人是某类倾向的总和。”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年生于德国, 上世纪80年代“新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之一。70年代师从约瑟夫·博伊斯(德国),深受其影响。 本片带领观众走进基弗的工作室和英国皇家学院回顾展,记录和讨论了他不同时期的作品。
纳粹主义的失败使得战后的德国更为迫切地需要重树民族的信心和历史的图像,新表现主义画家安塞姆·基弗在他的作品里渗透着对德意志的民族精神和浪漫主义传统的重新挖掘,其中既包含了对于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于日尔曼民粹主义式的光荣梦想的隐晦的召唤。
安塞姆·基弗的作品经常以圣经、北欧神话、瓦格纳的音乐和对纳粹的解读为主题。他努力正视纳粹时期的焦躁及德国的历史、文化和神话,并且希望为德国理想主义疗伤,助其复兴。基弗的作品一再提及纳粹时期,然而,人们无法判断他对纳粹的真实态度。但是,不管他是批评还是同情纳粹,不可否认,他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证明了这一点。
安塞姆·基弗的作品赋予德国的神话以历史的光芒,非但没有一国的狭隘,相反他对人类内在心灵层次的深刻揭示,如同对每个人做生物学上的解剖,在荒凉、阴霾世界中执着地自我追复。
意大利裔画家莫迪里亚尼在短暂的一生中都在与艺术大师巴勃罗·毕加索抗争。生前唯一一幅击败毕加索的作品,其中描绘了他深爱的女人。落拓不羁的莫迪里亚尼混迹在巴黎蒙马特高地画家圈子里,他过着充斥着酒精、大麻与女人的放荡生活。
在一次写生课上,他遇上了生命中的挚爱珍妮,他邀请她做自己的模特,为珍妮创作了大量肖像作品。但是在一幅准备参加画展与毕加索竞争的作品中,他留下了珍妮的眼睛没有画。他对珍妮解释说:当我了解你的心灵深处时,我将画你的眼睛。
他从珍妮身上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让他持续旺盛的创作激情。但是,他的艺术不能像毕加索那样被大众所认同,不良的生活习惯让他染上难以痊愈的结核病。就在他领取与珍妮的婚姻登记证时,遭遇了强盗,惨死在街头。
画展开幕了,所有观众都被画中女人的忧伤眼神所感动,甚至感动了毕加索,掌声久久响起。
画家梵高去世后一年,阿尔勒(法国南部一个城市,梵高割耳时居住的地方)的邮差、与其私交甚笃的鲁兰老爹,从梵高的前房东手中得到一封梵高生前想要寄给弟弟提奥却没有送出的信。
由于无法邮寄,他委托儿子阿尔芒完成这个任务,把梵高这“最后”一封信送到收信人提奥那里。但是,提奥已经去世,为寻找提奥遗孀的地址,阿尔芒来到梵高最后生活的离巴黎不太远的奥维尔小镇。
他和与梵高接触过的居民们聊天,拼凑出梵高生前最后六个星期里的故事——有人认为梵高是自杀,而有人则认为他的死有疑点,这让阿尔芒对梵高自杀一事充满好奇,决定寻找他死亡的真相。在这一调查中,原本反感梵高的阿尔芒似乎渐渐理解了文森特·梵高——这个疯狂而痛苦的天才。
本片采用梵高原画作品中的人物原型还原梵高的艺术人生,让观众在享受美得令人窒息的视觉盛宴时,抽丝剥茧地发现隐藏了一个半世纪的秘密。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2003)
少女葛利叶家境贫寒,于是来到画家维梅尔家做女佣。维梅尔和妻子、岳母一起生活,她们常常摆出颐指气使的神情,妻子对正当青春的葛利叶更是戒心重重。在非常苛刻和压抑的氛围下,葛利叶在维梅尔家过得卑躬屈膝。
维梅尔的画带给了她一点生活的乐趣。她收拾主人画室的时候,流露出了对艺术的天分。她跟维梅尔谈论对画的理解,二人的交心让彼此的情意慢慢滋长。
葛利叶知道不可能与维梅尔修得正果,但她愿意做模特奉献给维梅尔作画。她默默地,忍受着维梅尔给她的耳朵打上洞,戴上他妻子的珍珠耳环,画出这一刻的窒息的美丽。
故事发生在1915年的法国,年迈的法国印象派大师雷诺阿遭逢爱妻逝世、饱受关节炎之苦,他的儿子尚雷诺(日后成为法国大导演)更在服役中受伤,让他身心饱受折磨。当年轻貌美的模特儿安蝶降临到他的生活后,雷诺阿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创作能量。
然而回到蔚蓝海岸休养的尚雷诺,不顾雷诺阿的反对爱上安蝶,父子关系一触即发!
面对无止无尽的苦痛折磨,雷诺阿仍坚持坐在特制的轮椅上,将变形的手用绷带缠上画笔,把苦涩转化成缤纷愉悦的色彩,为世人留下更多精彩的作品。
《透纳先生》讲述了英国画家约翰·透纳充满创作激情的一生,他曾经因创作手法过于先锋而备受诋毁,然而透纳视绘画创作为生命,一生佳作累累,即使临死前都挣扎着爬起床临摹一具女尸。
他在晚年尤其自19世纪40年代起即致力于绘画形式与色彩的探索,用食材、口水等不可思议的颜料作画,引来一片争议之声。
整部影片摄影和光线赞,画面感很好。
乔治娅·奥基弗是一位个性独立自信自强的先锋女性,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著名摄影师史地格兹相识了。起初,两人的相处并不愉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艺术家之间的心心相惜让两人之间的距离越走越近,最终摩擦出了炙热的爱情火花,史地格兹甚至为了乔治亚而结束了自己的婚姻。
两人之间的爱情虽然璀璨,但却犹如划过夜空的烟火,无法持久。随着乔治娅的名气越来越大,无法望其项背的史地格兹感受到了被抛弃的滋味。
在反复的争吵和背叛中,乔治娅与史地格兹的感情终于走到了尽头,离开成为了乔治娅唯一的选择,然而她明白,这并不是她人生的终结,而仅仅是开始。
梁文道称:“约翰?伯格是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真正传人,一手是投入公共领域的锋锐评论,另一手则是深沉内向的虚构创作。”约翰?伯格于今年1月离世,使得这部纪录片成为他晚年生活弥足珍贵的记录影像。
影片由四部风格迥异的短片构成,串联起一年四季。以约翰·伯格生前所居住过的小镇昆西为背景,用平实的故事以及诗一般的画面,为约翰·伯格褪去艺术家和名人的光环,还原成一位普通的老人,真诚质朴。小村庄中的居民也各有故事。
导演也用更多历史影像穿插融合在老人的生活中,给人以诗的穿越感和遐想的空间,是一部非常优美的纪录片。
1883年,43岁的罗丹第一次见到19岁的卡蜜儿。因为卡蜜儿,罗丹改变了对女人的看法,他发现卡蜜儿不但是理想的爱人,也是天作之合的工作伙伴。在他俩热恋的1885至1896年的十多年间,罗丹创造出非常多出色的作品,像《蹲着的女人》《我很美》《上帝的爱抚》等,许多人认为,罗丹把生命中最大的热情给了卡蜜儿。
卡蜜尔也是一位极具艺术天份的美少女,与罗丹忘年相恋。但是,大凡和大师的恋情总是充满折磨和坎坷一样,卡蜜尔也一样。他们之间疯狂而充满激情的爱情,会带给卡蜜尔怎样的命运呢?
影片是对性、犯罪行为和艺术的一种深思,导演成功地将影象和绘画这两件生命中重要的元素呈现出来,丰富地描绘出意大利传奇画家的一生。
本片是一部传记体影片。英国的先锋派导演贾曼也是一名画家,他怀着对卡拉瓦乔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崇敬心理和对画家生活的浓厚兴趣,拍了这部关于艺术家生活片断的作品。
本片的手法和题材不拘一格,从各角度都给人以新鲜感。本片获得1986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是英国1986年最卖座影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