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菜单

人气:加载中...

熊爸天下 (1964)

豆瓣7.6分

主演:理查德·伯顿  彼得·奥图尔  

导演:彼得·格兰微尔  又名: 霸主 / 雄霸天下

豆瓣精彩点评:

剧情介绍

二战后的满目疮痍,在现代西方人们的心灵上留下了长久的阴影。人们迷失了方向,失掉了信仰,对理性产生了怀疑。人们在混乱的战后生活中惊慌失措,甚至失去了生活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塞缪尔·贝克特于1957年创作了独幕荒诞剧《终局》。戏剧中描绘的“荒原”场景,影射了当时西方社会经济萧条、人情冷漠、个人意识缺失的现实社会,透露了人们在战争后和平年代的困惑与孤独。

贝克特《终局》:一幅二战后现代西方的精神危机与生存危机图景"塞缪尔·贝克特

01 战后西方人精神支柱崩溃和心理危机的一个深刻的折射

《终局》是贝克特继《等待戈多》之后,对战后西方现实和人生的更加全面彻底的否定的写照,是西方人战后精神危机与生存危机达到全面幻灭境地的反映。

如果说,在《等待戈多》中,两个主人公毕竟还在等待,还有希望,而等待者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还是个身体健全的人;那么在《终局》中,几个人物都成了残废,他们都被彻底的空虚和绝望所控制:

主人公哈姆双目失明,半身不遂,被放在一张轮椅里,只能坐不能站;他的仆人克洛夫则相反,患着一种只能站、不能坐的怪病,哈姆的父母则分别“住”在两个垃圾桶里。

贝克特《终局》:一幅二战后现代西方的精神危机与生存危机图景"《终局》话剧剧照

如果说他们还有所等待的话,那也不过是在等待着“终局”,等待着开始时就已存在的“终局”——死亡。此剧开头的第一句台词就是:

“结束了,已经结束了,快要结束了,应该快要结束了。”

哈姆则高喊着:

“结束在开始时就出现了,然而还在继续。”

在剧中,哈姆的母亲首先在垃圾桶里饥寒交迫地默默死去,然后是他父亲死去,接着是哈姆在终场时死去。

四个人中只有克洛夫一人出走了,但剧中说他“走出这里就是死亡!”他同样留下死亡的阴影。

如果说,《等待戈多》的主题是等待,是不断失望然而仍不断怀着希望和仍未绝望的等待,那么《终局》的主旋律就是死亡,就是一切已经告终,就是绝望的、无可期待的、对死亡的等待。

对死亡的期待和预感,在哈姆身上还导致了他对他人充满怀疑、忌恨和敌意。他对克洛夫如此,对自己的父母同样如此。

贝克特《终局》:一幅二战后现代西方的精神危机与生存危机图景"《终局》话剧剧照

父母骑双人自行车摔断了腿后,被放在两个垃圾桶里。两个老人又冷又湿又脏又饿,但哈姆把他们视为累赘,骂他们“老混蛋”,“老不死的”,甚至要克洛夫把那两个垃圾桶盖好盖子抛到海里去。他一天给个老人一块饼干吃,父母伸出头来稍微多说几句话就要受到他的呵斥。

但别以为这一切单纯是因为哈姆不愿受拖累,这里有更深刻得多、也离奇荒谬的多的原因,这就是他恨父母生下了他,从而害得他在世上受痛苫,哈姆质问他的父亲:

“混蛋!你为什么生下我?”

这说明他对生活的绝望,已达到了根本否定生命的意义的地步。这也就是他所说的“开始就是结束”。他的这种绝望与痛苦,是因随着现代西方世界精神信仰的丧失,他无法找到一个准确的方向与答案。

绝望地期待着死亡自然是痛苦的,可怕的,但更可怕的却是对这种处境的麻木,甚至自我陶醉。

比如他的双亲,在相互隔离的两个垃圾桶内,连相互的手也够不着,却还在说着笑话,企图相互接吻、拥抱,甚至想着要行云雨之事。

贝克特《终局》:一幅二战后现代西方的精神危机与生存危机图景"《终局》话剧剧照

而哈姆坐在轮椅上,叫仆人推着在黑洞般的房间里兜个圈,竟自以为已“周游世界”,把轮椅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前不后地推到屋子中间,就以为自己正处于“世界的中心”。

这个双目失明、半身不遂的垂死者,一直在颐指气使地指挥这个,咒骂那个,发号施令,专横独断,而还要装模作样地同情所谓“我的穷苦的人民”。

这一切都在荒诞的色彩中更加增添了悲剧感。同《等待戈多》一样,《终局》也揭示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

于此,《终局》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它可供人们透视二战后西方社会现实和一部分西方人的精神状态的一个侧面,它是战后西方人精神支柱崩溃和心理危机的一个深刻的折射。

贝克特《终局》:一幅二战后现代西方的精神危机与生存危机图景"

剧中人物的处境、身体和心理都有明显的象征意义。美国荒诞派戏剧家阿尔比曾说:

“贝克特的作品都有社会内容和政治内容,就是要用来改造人们,使人们对世界了解得更深透。”

因此,《终局》中四个人物及其处境,都是作为一般西方人乃至一般人类的象征而存在的。但这也反映了贝克特对整个西方社会进程及对整个人类的现实的偏见:

因为,剧中流露的彻底否定生存价值的虚无主义和把人生归结为等待死亡的悲观主义情绪,显然无助于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现实。

但就连这种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本身,也正是现代西方一部分人精神衰竭状况的深刻反映。贝克特要使人们“对世界了解得更深透”,或许就意味着要人们正视这种精神危机而不要麻木不仁。

02 在断裂的人物关系中,透视出人的生存危机

与《等待戈多》一样,贝克特选取一个狭小封闭的地下室作为舞台空间,戏剧中的人物也非常独特:他们是父子,是夫妻,是主仆,是朋友。

他们相互依赖,又彼此厌烦;他们分不开,却又沟通不了;他们没话找话,喋喋不休,是废话,是生活……这就是贝克特为我们展示的20世纪中期西方社会人类的生存状态。

贝克特《终局》:一幅二战后现代西方的精神危机与生存危机图景"《终局》话剧剧照

戏剧舞台“房子”外边所发生的灾难,已使他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一切的生灵都消失殆尽,而他们这几个人成为这个世界上仅有的幸存者。

而且,这几个人之间的关系也都是破裂和错位的,哈姆是房子的主人,有着绝对的领导权,他的仆人、他的父母和玩具狗甚至是邻居都是他的从属。

但实际上,哈姆是一个拥有权力却又非常可悲的人。他身为主人,却自私自利,只贪图享受而没有什么同情之心;他使唤的仆人克洛夫对主人哈姆充满了仇恨之心,在剧中克洛夫曾多次威胁着要离开,即使是哈姆放下尊严哀求他也是无济于事。

一个主人受到了他的仆人的威胁,这是人物关系的一个断裂。

贝克特《终局》:一幅二战后现代西方的精神危机与生存危机图景"《终局》话剧剧照

可以看出,哈姆虽然是主人但却是事实上的奴隶,他没有行动的自由,被限制在一个房间内,克洛夫是唯一能够伺候他的人。如果克洛夫离开,他必死无疑。

他们这种不即不离又彼此依靠的关系,如同被铁链束缚的两个人,一旦相互远离,就会被巨大的力量拉回来。在剧本开头,双方的对话就显示了这种尴尬的生存状况:

哈姆问:为什么你要和我待在一起?

克洛夫:为什么你留着我?

哈姆:因为没有别人了

克洛夫:因为没有别处了。

同时在剧中儿子和父母的关系也是断裂的。哈姆的父母因为事故失去了小腿,但哈姆竟然连基本的生存食物都不供给他的双亲,甚至不允许他们说话,还命令克洛夫把他们钉死在垃圾箱并把他们扔掉,可见他们关系的紧张和畸形。

而当哈姆需要听众的时候、他要证实自己还活着的时候、需要感情表达的时候,他竟然无耻的以食物为诱饵来哄骗他的父亲。他甚至责骂生他养他的父亲是“该诅咒的祖先”、“可耻的通奸者”。当他得知母亲死亡时的冷漠态度和无动于衷简直令人心寒。

贝克特《终局》:一幅二战后现代西方的精神危机与生存危机图景"《终局》话剧剧照

他作为主人对于他的邻居不施援助之手,而是看着他人因为黑暗而死亡。哈姆把西方上帝的教诲——要爱你的邻居,抛到九霄云外。

他不管父母、仆人的死活,不给他们食物和点灯用的油等等,其实是他放弃了权力的标志。他知道这样的结果是覆灭,但他由于对于世界的失望,所以不愿意再在这个世界上存在。

正如他赶走作为他的腿和眼睛而存在的仆人克洛夫一样:他们相互依赖又彼此厌烦;他们分不开又沟通不了;他们回忆、希望、梦想,在相互牵扯间走向了一个“终局”。

这就是贝克特视角下的人类生存尴尬而真实的写照。




《终局》通篇下来,没有感动人心的情节,没有丰富多彩的画面,也没有太多有意义的对白,却勾勒出人类的荒诞存在和精神危机:

人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都是时代的边缘人,他们不但肢体麻木,而且心灵扭曲,他们相互依赖,不可或缺,却怨天尤人,麻木不仁。这就是人的荒诞存在,人们失去了信仰,举步维艰,唯一的出路就是等待死亡,这就是贝克特书写的人类的悲剧命运。

贝克特《终局》:一幅二战后现代西方的精神危机与生存危机图景"

但是,贝克特在塑造这些人物的悲惨命运时,又透露出丝丝的希望,在克洛夫无奈之际,他透过窗户,看见了一个远处的小男孩,似乎是人类再生的希望。

在这个已经“终局”的世界,新的生活虽已开始显露出希望之光,但这些深陷绝境的人,又能否冲破重重束缚而走出终局?贝克特并没有给出答案。

至此,戏剧落下帷幕,留给了观众无穷的回味与遐想。

动漫熊爸天下高清在线观看由没事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熊爸天下剧照,熊爸天下hdbd高清版,熊爸天下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熊爸天下》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没事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