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本片,最大的感受莫过于,电影和小说一样,是需要铺垫的。
当一部电影的节奏太快,完全没给人以时间共鸣、就进入自己的节奏时,完全不能让人感受到这是在诉说故事给别人听,而只是作者或者导演在自言自语。《风之颜色》在这方面,显然是要承受批判吧。
一开篇,镜头和叙事来的太快,尽管是非线性叙事,但是应该给到位的背景交代是缺乏的,整个剧情切入的过快,有一种观众和导演本来不熟悉,但是导演却自来熟,以为他所了解的前提,大家都已经和他一样早知道、接受了一样。
虽然是一部观影体验并不十分愉快的影片,但本着既然遇到了,看了那么就是缘分的原则,还是想探讨一些有意义的东西。
首先,影片应该可以定义为一部悬疑、奇幻剧,因为整部影片的基调是“人是否有分身”、以及对“双重人格”的探讨。
为了达到一个唯美、吸引眼球的效果,影片披上了爱情片的外衣。
多次的出现大雪、大海、樱花这些浪漫的环境信息,以及男女主角多如牛毛的吻戏,不停的充斥在每一个阶段。但是这种没有过多情节和内涵的爱情片,实际是很难引起人的共鸣,让人感动的。
吻,不一定就是爱情。我们之所看到男女主角吻在一起的时候感觉到美,是因为爱情很美,是因为爱情的过程很美。很显然,影片在这方面的叙述和铺垫是空白的。
关于人格分裂,一个人深爱过一个异性之后,就无法再接受自己爱上其他的异性,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是需要深入的探讨和铺设。
但是在本片中,这种爱的矛盾,浅藏辄止,没有一丝丝能掀起人们心中的涟漪,甚至这种爱的挣扎和矛盾,不是男女主角在行动上和思想上的具体化,而仅仅是从女主姨妈口中说出来的一种第三者的叙述而已,仅此而已,毫无画面感。
一个人是可以分身成另外一个自己的。或者说在这个世界的某处,还有一个未知的自己存在。这个概念一抛出来,也是很好的切入点。但是本片显然是没有运用好。
但这种二次元的想法是玄妙和有魅力的。
试想,有一天,在某个地方,偶然与另外一个和自己很相像的自己能相遇,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你会希望他过的比现在的自己好,还是比自己差。你能了解到他的痛苦、悲伤和快乐吗?他会了解你的吗?
也许都不重要,但是如果心中相信有这样的事情存在的时候,整个人的境界可能会有所不同。至少很多执着,有可能会放下,因为这些执着,对另外一个世界的自己来说,可能并不重要,当你能换位思考,站在这样的角度去想问题的时候,也是一种超越。
影片中向《这个杀手不太冷》致敬的片段,来的没有太多理由,但这样的画面,显然是受人欢迎的。
还有在男女主角,一个坐在高速路上行驶的轿车内,一个坐在火车上,两个人,在两条路上并行前行的过程中,彼此远望的无奈,这种场景显然是吸引人的。
还有火车车窗上,在经过隧道时,突然映射出的自己的影子,以及走出隧道后影子消失呈现了户外真实的景色,这样的交错的镜头,也颇有深意。
当然,还有室内家具布局中,陈设着的多面镜子…
这些镜头都让人不禁联想到现实和幻象、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幻象、哪个又更重要?
对于魔术师,对于魔幻、对于这种普通人解释不了的幻象,人们有一种探索背后秘密的执著。虽然选择给男主这样一个职业背景,有助于加深影片的神秘色彩,但是最终也只是表现平平。如果纯粹是一部爱情剧,它并没有增添什么光彩。
但如果定位是一部奇幻剧,是锦上添花的布局。因为是魔术师,可以让一个人消失,也可以让一个人再回来,和影片中世界上另外一个地方的你相遇的主题,十分契合。
但如果你从小对这种魔术师、小丑叔叔、大马戏十分着迷,并有一种执著、或许会找到一些共鸣,然而大部分的人并不执着于此。
陷入矛盾之中的女主,不知道自己该做谁。男主告诉她,不用纠结要做谁,记住生命中那些美好的瞬间就行了。
是啊,即使是普通人,没有人格分裂,但我们的心里很多时候住着几个自己,时时刻刻要和矛盾的心理作斗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甚至在行为方面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倾向,但并不影响什么,也没人介意,甚至本人也不自知。
人可以随着心情,改变自己的发型、改变自己的形象,但是很少有人会去思考,是否有必要去整理一下情绪、或者改变一下行为的方式。
也许这并非本片要和我们探讨的主题,但是在女主发出我到底是百合、还是矢亚的疑问时,不禁让人产生一瞬间的共鸣,我们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自己?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