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原著小说改编影视在中国开始流行开来,尤其是在港台地区大量兴起。
原著改编为影视制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为编剧减轻了创作难度,也为原著作者扩大了宣传力度,为原著小说增强了影响力。很多作家也因此而声名大噪,其中最代表性的就是古龙。古龙小说在被楚原导演改编成电影之后立刻收到大众突飞猛进的关注。
原著小说改编影视最多的就是香港的邵氏电影,邵氏电影也是最早大量改编原著的电影公司。第一部改编原著的武侠就是诸葛青云的《血苻门》,随后又改编了大量的古龙、金庸、黄鹰、温瑞安等名家的原著作品,开创了武侠电影的辉煌时期。
除了武侠小说之外,邵氏电影还有改编言情小说,其中有当时着力刻画人性的先锋的言情作家依达的小说《舞衣》《小楼残梦》《面具》。
到了80年代,原著小说又被大量改编成电视剧,其中仍以武侠小说为盛;但影视改编也开始走进了投机取巧的时期。
首先由一部《一剑震神州》开始,把古龙的《浣花洗剑录》与金庸的《笑傲江湖》混在一起改编。之后王晶更是别出心裁讲武侠小说改良成赌片,写出了《千王之王》(源于古龙原著《英雄无泪》)和《千王群英会》(源于古龙原著《浣花洗剑录》)。剧中南千王罗四海与北千王卓一夫的原型就是朱猛与司马超群,而卓丽的原型就是卓东来。
王晶继续把古龙的《三少爷的剑》改成了两部《赌神》电影。后来还把楚原的武侠电影《爱奴》改良成《赤裸羔羊》《赤裸特工》《绝色武器》《魔鬼天使》。就连美国的《本能》和法国的《尼基塔》,甚至是当年红极一时的《包青天》中的两个单元《踏雪寻梅》和《蝶影遗恨》也是源自于楚原的《爱奴》。
胡金铨成名电影《大醉侠》的编剧丁善玺也投入此道。在为周令刚编写的《神捕》中,不但将《大醉侠》中的人物金燕子复制,甚至借用温瑞安的《四大名捕》中众多元素,只是把四大名捕变成了三大神捕。另外丁善玺还在《新包青天之侠骨神算》中,用了诸葛青云的原著《怒马香车》。
台湾有部武侠剧叫《挥剑问情》,片名是陈青云的武侠小说,内容里的人物却是诸葛青云的武侠原著《紫电青霜》。另外还有一部《冷月孤星剑》,里面的人名用的是诸葛青云的风格,例如夜夜秋雨孤灯下的司马长风、恨满天下碎心人的白秋霜、今宵无事游天下的东方飞鸿,以至于很多人以为是诸葛青云的原著。而其中马景涛演的那个坐在轮椅上看似无情却很多情的秦膑,根本就是温瑞安武侠《四大名捕》中无情的翻版。黄日华演的《萧十一郎》里面,不但有四大名捕,而且还有诸葛先生,简直是“古温大集合”。
周游制作的那部由张信义编剧的《神州侠侣》是源自于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和卧龙生的《天马霜衣》。而周游后来的经典之作《金剑雕翎》中,第三部《金剑风流》的内容却是源自于古龙的《九月鹰飞》。
古龙的《楚留香传奇》也被人改良成《戏说乾隆》《飞鹰》《诸葛亮》《御用闲人》《玉面飞狐》;还有《小李飞刀》被改良成了赌剧《胜者为王之王者之战》;《流星蝴蝶剑》被改良成了《笑看风云》。另外电影《和平饭店》和《韩城攻略》也是源自于古龙的《陆小凤之幽灵山庄》。当年楚原也曾把楚留香的名字用在陆小凤的故事里,拍成了电影《楚留香之幽灵山庄》。台湾也有《中原一点红》的电影,用的是《陆小凤之决战前后》的故事情节,人物除了中原一点红,把楚留香改成了楚飘香。
其实外国电影也有被套用的,例如吴宇森导演的《碟中谍2》就是源自于希区柯克的《美人计》,郑伊健与黎明演的《双雄》就是源自于肖恩康纳利的《勇闯夺命岛》,杨佩佩的《侬本多情》是源自于美国电影《脱衣舞娘》,蒋勤勤演的《七夜》是源自于希区柯克的《蝴蝶梦》。
但是影视改编最离谱、最混乱的,当属曹景德制作的那部由刘骐编剧的《香帅传奇》。这部剧是由古龙的《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之决战前后》和《陆小凤之凤舞九天》、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金庸的《笑傲江湖》、吴宇森的《喋血双雄》六部作品拼凑而成。后来刘麒又为周令刚编写了源自于美国电影《罗马假日》的《保镖之天之骄女》。而刘麒的桥段假装若女博人同情做卧底,竟然在三部他编剧的作品郑少秋版《香帅传奇》、朱孝天版《楚留香传奇》、何家劲演的《保镖之天之骄女》中一再出现。
另外徐克的《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用的是卧龙生的风格,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用的是古龙的风格,除了人物名字之外,似乎和原著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过如此路线延续下去的影视改编就无成功之作,反而一再被骂,例如电影《四大名捕》用的是《神奇四侠》的元素,除了人物名字,也与温瑞安原著无关。
多年来,影视圈里的抄袭事件一直屡见不鲜,如今更是抄袭成风。被影视圈中抄袭的多为武侠作品,尤其以温瑞安先生和古龙先生的作品为最。就连外国影视剧也在抄袭中国的武侠,可见武侠在观众心中是多么的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