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菜单

人气:加载中...

德·帕尔玛 (2020)

豆瓣8.1分

主演:布莱恩·德·帕尔玛  

导演:内详  又名:

豆瓣精彩点评:

剧情介绍

影像与历史:评《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名家"

|梁君健

编辑|姬政鹏

近期,一系列关于抗美援朝的影片在志愿军入朝作战七十周年之际上映和投拍。在这些类型丰富、形态多样的影片中,《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是唯一的一部纪录片,也是内容和形态上最为独特的一部。这部历史文献片中的百分之九十的素材来自于影音档案,很多内容属首次披露,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和独特质感。

影像与历史:评《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名家"

跟随着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我们走进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的资料库,看到了一排排贴着标签、得到精心保护的新闻纪录电影。随后,被这些胶片封存起来的历史影像在七十年之后再次进入到当下人们的视野中。

影像与历史:评《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名家"演员张涵予担任本片解说

在抗美援朝题材影片中饰演过重要角色的演员张涵予担任本片解说,以1950年的国庆节为起点,讲述了抗美援朝的决策过程和战争始末。《保家卫国》还使用了来自中、美、朝、韩不同国家的影像资料,努力在短短的90分钟内还原历史的厚重场景。同时,主创团队采访了新影厂仍在世的参加过抗美援朝新闻纪录片拍摄的离退休老人们,他们让黑白胶片上的凝重历史有了更多的人性温度。

历史文献片的传承创新

这部影片给人带来的第一观感是,眼前流动的每一帧画面都是珍贵的。《保家卫国》确实达到了导演郝蕴所期待的、用新闻纪录片这样的“国家相册”传递“原汁原味”的真实。

在史料的独家性、披露性,以及综合广泛信息建立时代情境的方面,本片延续了传统的文献片和政论片的思辨力量和历史视野,张涵予的音质和解说方式与影片的历史叙述气质也不谋而合。

影像与历史:评《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名家"

另一方面,在大量的首次披露影像之外,影片中占比很小的几段走访内容让人印象深刻,甚至成为这部历史文献片的点睛之笔。正是这些历史与当下之间的呼应和互文,更新了历史文献片的视听方式,提供了看待历史的多元视角,也让当代观众更加容易形成共鸣。

影片走访对象是仍然健在的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新影厂摄影师群体。他们既是这些历史影像的直接生产者,也是历史本身的直接亲历者。

对他们的采访,不仅帮助我们还原出历史档案资料的生产过程,也具有很强的口述史的价值,体现出个体在历史中的位置,呈现了对于历史的切身经验和微观叙述。

影像与历史:评《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名家"抗美援朝摄影队摄影师王瑜本

当年逾九十的老战地摄影师被问及是否还会想起在朝鲜的日子,他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陷入了沉默;等待良久,有些浑浊的双眼渐渐湿润和发出光芒,才缓缓地说出:“不待想了,不待想了……”。当时赴朝的摄影助理杨中耀老人,在镜头前打开了从未给别人看过的战场日记本。

经过这么多年,纸面上的字迹已经消褪得很浅,但是他仍然从这些发黄的页面上读出了自己当时的心境:“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卫和平,贡献出自己的一生,才能真正算是一个最可爱的人。”

影片的末尾,几位在世的老人被剧组邀请到了一个放映厅中,他们看到了久违的埃姆摄影机,立即熟练地操作起来;而这台机器的侧面镌刻的文字则记录了一位八一厂战地摄影师的姓名和牺牲时间,摄影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影像,它本身也成为了烈士的丰碑……

由于创作时间有限,上述内容所体现出的将史料作为主角的创作思路还应当更加彻底地得到贯彻。实际上,这些年来,围绕新出现史料而展开的纪实创作已经逐渐成为一股潮流,今年刚刚获得金鹰奖肯定的电视纪录片《城门几丈高》就是最新的案例。

影像与历史:评《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名家"抗美援朝摄影队翻译李永杰

在这些作品中,老的影像资料不仅再现了鲜活的历史、提供了确切的信息,对它的寻访、修复和重新评估使用也成为影片不可缺少的叙事要素、甚至是主要的故事动力。这种围绕历史档案而展开的当下行动的纪实段落,代表了我们今天对这段历史的态度和认识;历史也通过影像这一媒介成为了今天的社会思想资源和当代知识形态。

因此,这部影片还可以展示出更多的对史料的寻访、修复、辨识的过程,用纪实性的力量更好地展示出历史对当下的价值。例如,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提起了影片中首次披露的一段毛泽东关于抗美援朝的公开讲话,这部分素材最初是没有声音只有画面的。但是导演坚持认为,这么重要的会议,只要录像,一定会有录音。

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当时的同期声终于找到,并通过胶转磁和手工比对,最终配上了画面中的口形。对同期声的不懈寻找,声画同步的技术处理过程中逐渐合二为一的历史浮现,都会是很好的影像素材,也能够为我们认识这段历史提供一个独特窗口。

重回大历史,传递正义感和价值观

虽然历史文献片早已不是当下电影甚至是纪录片的主流,但这一体裁在历史呈现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重回“大历史”,将史料、叙事、史识统一到一个总体叙述框架中。

由于戏剧性叙事的要求,不论是《敦刻尔克》《1917》还是《八佰》《金刚川》,改编自真实事件的主流战争影片的主要叙事视角是微观和个体的,即使在视听还原和历史质感上纤毫毕现,也很难全景展现整场战争的来龙去脉。而历史文献片则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这种叙事的局限。如果说故事片主要传递了基于个体视角的人性思考和人文精神的话,那么历史文献片则长于呈现总体视角下的理性思辨和历史观念。

影像与历史:评《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名家"

摄影术的机械复制的特征,让来自于历史现场的真实影像具有可信度很高的史料价值,历史文献片正是利用了历史影像的这一特征去重建当下观众对于遥远历史的认知和信念。

不论是看《金刚川》还是看《保家卫国》,当“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的旋律响起时,穿越历史而来的震撼都能够不约而同地让人潸然泪下。但虽然如此,现实主义电影或真实改编电影,它和真实影像之间所带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情感,仍然具有质的区别。

我们尽可以讨论《金刚川》在改编过程中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之间的竞合关系,但当面对这些来自于历史情境之中的真实影像时,尽管我们能够看出若干剪辑叙事上的春秋笔法和光影呈现上的现场搬演,但它所透露和传递出的在场目击的特质,仍会立即让观众肃然起敬,迅速地进入到那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思考微观和个体之上的抽象话题。

影像与历史:评《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名家"

在历史叙述方面,《保家卫国》充分发挥了历史文献片的上述特质,在宏观历史进程和微观个体切片之间取得了很好的统一。来自中外战地摄影师拍摄的真实历史影像,包括对这些新闻片中的中、英、朝等不同语言的原声解说词的使用,把观众迅速地拉入到历史现场,去体会当时的不同国家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和认识,传递出多元丰富的意涵。

在大历史框架下的个体故事,则使历史影像档案有了现场感和温度。其中既有我们从小就熟知的战斗英雄,也有我们不那么熟悉甚至是第一次听到的来自历史现场的心声。

影像与历史:评《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名家"

在影片开头后不久,我们体会了刚刚入朝的紧张气氛:“大桥像一双臂膀,抱着两岸,我伸手就能摸到它。士兵们前行地非常安静,但我听到有人在计算距离:朝鲜,离祖国仅一千零五十步。”

通过战士的书信,我们也得以进入到他们的心扉,直接触摸他们的情感世界:“我不是不需要幸福,我不是天生爱打仗;可敌人要剥夺我们的幸福,我没有别的选择。”影片还通过90年代发现的被郑重珍藏的毛岸英的遗物,展示毛泽东这一历史伟人的家庭情感。

当无数的“小人物”被结构到这个“大历史”中,历史文献片所强调的史识和观念也得到了建立。虽然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不断深入,各种观点持续争鸣,但《保家卫国》有力地呈现出历史的正义和牺牲的价值。

影像与历史:评《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名家"

我们理应继续探讨历史的细节,不断推进对于历史真相的认识,让人道、和平、交融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但当面对历史时,我们仍然应当充分地认识和肯定具体历史情境中的正义和价值。

这部纪录片不仅呈现牺牲,而且呈现牺牲的原因和牺牲的价值;不仅描摹个体情感,也展示出情之所由的历史情境。正是对于新建立的共和国的信念和力量,让这些刚刚放下枪的老兵和十七八岁的孩子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汇聚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影像与历史:评《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名家"

声明

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影像与历史:评《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名家" 战争片德·帕尔玛高清在线观看由没事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德·帕尔玛剧照,德·帕尔玛hdbd高清版,德·帕尔玛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德·帕尔玛》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没事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更多

相关影片

HD
HD
HD
HD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