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艾德里安·布洛迪 马西娅·盖伊·哈登 詹姆斯·肯恩 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 刘玉玲 布莱思·丹纳 蒂姆·布雷克·尼尔森..
导演:托尼·凯耶 又名: 人间师格(台)
类型:国产剧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年份:2011 时长:97分钟 状态:HD
豆瓣精彩点评:
精神状态的超脱,不过是一种极端的孤独。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部反乌托邦式电影《超脱》。
男主亨利是个忧郁的单身男子,父亲在他出生时就不知所踪,7岁那年母亲自杀将他抛下,用他的话说,“没有人引导,我孤独地长大”。不仅如此,他还要照顾年迈痴呆的外公——他经常将自己反锁在厕所里大喊着女儿的名字,而为此亨利不得不半夜三更赶去老人院将他哄劝出来,疲于奔命。
总之,亨利是一个特别普通的男人,有内心的痛苦,也有身体的疲惫。
他是个临时代课老师。
而他新去代课的学校也是一团糟,学生们对老师毫不尊重,不相信老师,也不在意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家长们把孩子放进学校就放手不管,理所当然地认为教养好自己孩子是老师们的责任,若是有个风吹草动就来威胁老师“等着我的律师吧”;
老师们,也一个个愁肠百结,满腹惆怅——
中年男老师韦特总爱抓住铁丝网深深地后仰,感受自己还“活着”。他在课堂上从来得不到学生的任何回应,回到家里看到的永远是盯着电视的妻子和抱着电脑的儿子,没人理会他,他仿佛“隐形”了;
女老师萨拉貌美孤单,想找一个伴儿,安定下来,可又总是找不到,她越来越害怕;
帕克博士是心理导师,每天都要面对难管教、成绩差的孩子,终于冲着一个女生骂出心里话:你们会越来越堕落!
在校园的长椅上,年迈的老教师笑着对帕克博士说:你以为我每天吃那些药片是干嘛的,我只有吃药,才能抑制住控制,不去杀死一半的家长!
女校长被教育官员胁迫着提前退休,夫妻关系也冰冷到崩溃,她像是被抽干了力量的躯壳,躺在地板上向全校师生广播一条消息;
某次深夜从养老院回家的路上,他“捡”到了一个街头流浪的失足少女埃瑞卡,她无家可归,几近堕落。亨利给她一个住处,给她上药、清洗伤口,给她饭吃,带她去检查身体,试图让她回到正轨。
他最初没想管的,但如果一点不施以援手,她的人生将堕入黑暗,无法翻身。自暴自弃会成为习惯。
他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将她照顾的无微不至,并且与那些贪图她身体的人不同,他对她毫无欲念。后来,在埃瑞卡从良之后她每日为他做饭,他带她去医院做检查,两个人交换礼物。公车上她靠着他沉沉睡去,亨利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与他和母亲在一起的场景十分相似。他逐渐开始习惯她,然而这些仍不足以让亨利她打开心扉。直到埃瑞卡接触到他的外公,接触到他家庭里不为人知的部分,亨利才真正坦诚了全部。
后来,在亨利的外公死后,他将埃瑞卡送去了孤儿院。他觉得他应该有所改变,关于过去,是否应该彻底遗弃。他说,有时候很不好的是,我们再也没有能力,再去接受别人。
在孤儿院的人来带埃瑞卡走的时候,她拉着亨利,声嘶力竭地说:i love you。而他没有任何回应。
亨利去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让同学们写下自己的父母或朋友在自己的葬礼上会说些什么。其中有一个未署名的纸条上写着:
她曾是个很贴心的女孩,她对自己的生活似乎总不满足,可她有什么不满足呢,我和她妈妈给她提供了一切需求,可她为什么突然间变得如此愤怒、糟糕,如此刻薄。我们真的不理解,说实话,我们不需要反思什么。我们是称职的父母,可她还是通过结束自己的生命,报复了我们,愚蠢自私的孩子。她再也没有机会去上普林斯顿大学了。
写这个纸条的女孩是梅雷迪思,她因为胖而一直自卑,对于自己喜欢的摄影绘画也因色彩内容的昏暗消极一直得不到父亲的肯定。她的父亲希望她收敛起那个年龄的叛逆与愤怒,打扮打扮,减减肥,可以交一个男朋友或者考上一所好的大学。
然而,他们似乎不能够理解,梅雷迪思的叛逆与悲哀来自于家庭教育的扭曲与缺失。他们并不认可她,甚至于不太关注她。他们并不懂得她的内心,认为那不过是孩子气的不懂事。
在男主的第一节课上,她被班上的男同学出言羞辱,而男主帮助了她,给了她某种认可。后来她时常在校园里拍他的表情,忧郁的,感伤的。她觉得他们的思想在某一个层面上达到了共鸣,他们可以相互理解。
她送给男主她拍下的照片,一个没有脸的人,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
她跟他表白,她哭着扑进他的怀里,恳求他不要拒绝她。但亨利毕竟是老师,当他表达拒绝的意思后,尽管他一再安慰她,但这还是极大的刺激了她本就敏感的心灵。
最后,她毁掉了自己所有的作品,选择用死亡的方式来解救自己的灵魂,在她所做的众多蛋糕欢乐的笑脸中,
只有悲伤的表情蕴藏毒药。
她选择用自杀这样的方式结束了她的一生,从而让故事得以延续。
电影的最后找到了两种挣脱痛苦的方式。
一种是梅雷迪思绝望的自杀,她说,自杀是脱离痛苦最永恒的方式。
而梅雷迪思的自杀也引发了亨利的另一种方式,那就是爱与救赎。他最终意识到老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意识到找到一个出口摆脱那无尽的痛苦重要性。所以,他接回了埃瑞卡,解开了纠缠在他心中多年的死结。
他说:“我们有如此之大的责任去引导一个孩子,好让他们不要支离破碎,半途坠落,而后悄然逝去。”
加缪: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电影中有大段的独白,用亨利角来看待自己和其他人的问题:我们都有自己害怕恐惧的痛苦,我们带着它回家,第二天早晨再带着它出门。加缪的话出现在开头,但却映射在影片的每一个场景里。每一个场景都是这句言语的释义。萨特的《禁闭》中始终在强调密室中没有镜子,其实不如说是在暗示他人才是镜子。他人映照出了那个真实而丑陋的自己,令人痛苦不堪。在影片《超脱》中,每个角色都是他人的镜子,人们畏惧这些镜子,所以做出了各种各样自卫式的伪装。但所有的这些掩饰不住他们的无助与孤独,当教师发觉自己所希望达到的意义在这个地方根本无法存在时,他们自身的意义也崩塌了。当韦特老师回到家中,看到的是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场景——妻子的眼睛永远盯着电视屏幕,儿子永远捧着笔记本电脑,而学校即将倒闭,自己面临失业的苦楚却无处倾诉。一切都变得如此死寂。
就像这台词描述的,年轻的我们,绝大多数的时候一直希望身边能有一个人,能够用他的能力和说服力,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像一个向导一样,更容易地去融入生活,也更透彻地理解这个世界。
小编总觉得我们之所以说是处在最好的年龄,并不是因为我们多年轻,而是这个社会给我们更多的选择,而我们可以没有包袱,或者是极轻的包袱去抉择,去充分利用我们的可塑能力。
所以能有个人在这个特殊的阶段给我们提醒,帮助,那应该是美妙和惬意的事情。难就难在那个人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就算我在这个最需要指引的年龄段没有遇到那个人,我也只会有些许遗憾而已。
小编看评论时看到有人说《超脱》不过是无病呻吟,说其中的生活绝望到了极端,太不真实,缺乏乐观精神,因此否定了它的价值,只能说这种评论是可笑的。他并没有关注到这部电影所表达的重点。这不是一部纪录片,并不是现实主义才意味着真实,才意味着好的艺术。我们也许不会在自己的人生中有这样的经历与体验,但在我们的灵魂中,我们和这些边缘人一样孤独。导演所做的,只是将这种存在的焦虑放大,加以戏剧性与艺术性夸张,但这种无法相知与互相伪装的孤独,属于我们所有人。电影的主旨并非驱逐一切乐观,而是强调无论如何乐观,人那内心的隔绝永远存在,无法消散。更何况,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人身处这样的边缘,感受着相似的辛酸。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埃瑞卡。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个角色是游离在主线之外的,几乎和亨利的代课主线和家庭主线无实质性的相交。但她代表着一种希望,一种在超脱人生态度上的温暖,这种温暖中和了超脱态度的寒冷,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看清世界的无意义性却仍然能积极活下去。
总之,不管是从配乐,演员的演技还是镜头的剪辑来看,这都是一部上乘之作,至于影片所要表达的,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你还看过哪些负能量爆棚的电影呢?快来留言分享给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