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菜单

人气:加载中...

离开拉斯维加斯 (1995)

豆瓣8.1分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  /  伊丽莎白·苏  /  朱利安·山德斯  /  理查德·刘易斯  /  斯蒂文·韦伯  

导演:迈克·菲吉斯  又名: 远离赌城(台) / 两颗绝望的心 / 远离拉斯维加斯 / 逃离拉斯维加斯

豆瓣精彩点评:一个酒鬼和一个婊子的爱情能拍成这样的一部电影中国影人都干嘛吃的

剧情介绍

本文独家发布于今日头条,同步发于微信公号:碧珊私读

前情提要:

最近很忙,哈,好像这几期解读每次都会提到很忙。最近,我的新小说《谷子书店》在月底就要上市,等到当当、京东、实体店都要铺货齐全估计要到12月中。所以在上市之前有很多事很多事要做。

到时候,我也会在本公号里发一些关于《谷子书店》的文章。这本书讲述了一家老书店经营五十年之后,在最后一天要搬迁发生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

今天要写《离开拉斯维加斯》这本小说了。我努力写好。

《离开拉斯维加斯》:爱是万物,也是虚无。身处深蓝却可仰望繁星

正文:

如果要评选世界上最让人绝望的小说,我想《离开拉斯维加斯》应该能排入前三。在写本文之前,我想了一下过去读过的那些书,把自己认为最为悲惨的小说都想出来放在脑海中和它比较,发现好像真没有书能在“绝望”两字上战胜它。

雨果的《悲惨世界》?虽然冉阿让被塑造成了世界上最悲惨的人,但自从他遇到神父被宽恕偷窃后,他一直在对世界施与奉献。他在养女获得幸福自己命不久矣的时候还是快乐的。

马尔克斯《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所有人都眼睁睁看着一件凶杀案发生,似乎那个被杀者应该很绝望,但并不是。他到最后结尾还在调侃自己中刀这件事儿。

杜拉斯的《情人》?终于有个差不多的了,五万多字,一个小女孩和一个中国男人在越南的情感故事。绝望的情绪一直在那几万字里侵染着,微醺着看它的读者,但我们都知道杜拉斯最终脱离了那个阶段后获得了正常人该有的生活,还写就了这本著作。所以也不算太惨。

张平的《凶犯》?我写过解读的一本非常棒的犯罪小说,全村人都阴谋陷害一个护林员让他悲惨死去。但护林员有信仰,有勇敢,去复仇杀死了害他的四兄弟啊,所以也不算太惨。

安妮·赖斯的《夜访吸血鬼》?路易和莱斯特虽然死了变成吸血鬼却获得了青春永驻,逃离了时间对活人的束缚,路易最后的绝望和反思,有一点儿庸人自扰的意思,也不算惨。

……

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样看来,至少在我过去阅读的小说书目中没有作品能比这本书更绝望。

《离开拉斯维加斯》:爱是万物,也是虚无。身处深蓝却可仰望繁星

哎,但它真正的魅力也正是在于“绝望”。

这本书的魅力在它封面上就有了。

是蓝色的,海底一样的深蓝,有一些雨滴铺满。这似乎来源于同名电影《离开拉斯维加斯》的一张主打海报。在那张海报中我记得主演尼古拉斯·凯奇和女主妓女萨拉两人沉入水底相互抚摸对方脸颊。但无论是这张海报还是这本书中国版的封面,都在用深蓝色向人传递出它故事的气质。

蓝、蓝。

blue,blue。

忧郁,忧郁。

迷人,迷人。

美国人把一种音乐就叫“蓝调”,听过的都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所以如果你心中渴望,要一个完全倾诉式的故事,一种内心独白,一点儿浪漫,一点儿疯狂,一点儿神经质,但主角是可怜又善良的,无法改变处境的,那么这本书正是如此。

《离开拉斯维加斯》:爱是万物,也是虚无。身处深蓝却可仰望繁星

我是在看到那部电影时喜欢上这故事的。

大概三年前,正在和一位女导演做我某部中篇小说的剧本改编。她从美国学习导演回来,鉴赏水平并不如她说的那样。当时,她让我多看一些凯奇的电影,比如《天使之城》?我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喜欢那个鸡汤又虚假的爱情童话。但我在看了《天使之城》后又去看了这部电影,也就是最终让尼古拉斯·凯奇摘得影帝桂冠的电影《离开拉斯维加斯》。

是一部低成本的片子。

开头儿,凯奇扮演的绝望男人本,毫无理由地在好莱坞某次派对上对抗了某个制片人,被大众(好莱坞名流和正常圈内人)视为无法理喻的神经病。之后,他就开着车来到拉斯维加斯,他决定要买够下面几个星期的酒,一天天醉倒,直到最后喝到死去为止。

这个故事设定很有意思。

很多时候看一部好小说能否成功都在于它的故事设定,也就是说,一句话能否概括出主人公要干什么,这句话又是否引发了你的兴趣。

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一个叫安迪的男人用了几十年筹划最终挖地道逃出了监狱。

比如《达芬奇密码》,博物馆发生离奇杀人案,玄妙都藏在名画里。

比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故事很棒,小说一般),一个印度男孩参加“谁能成为百万富翁”节目,用十三个问题赢得了巨奖还救出了他的初恋女友。

比如《谷子书店》,开了五十年的老书店要关张,看店主康阿婆和丈夫司徒老头儿怎么在24小时里保住书店?

这种设定,如果做得紧迫做的好,都会很容易改编成影视剧,因为目的明确,戏剧冲突好看,但《离开拉斯维加斯》的设定有点儿不一样。

《离开拉斯维加斯》:爱是万物,也是虚无。身处深蓝却可仰望繁星

它让一个没有任何原因解释,上来就告诉你他的生活完全没有希望的男人本来到一个最注重金钱的地方。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用钱可以交易一切的地狱(或者天堂?)。本开始倒计时要喝酒到死。细想一下还是非常恐怖的。更恐怖,或者说更绝望的是,小说还给这个绝望的男人加了一个绝望的女伴儿,同样没有任何希望的妓女萨拉。

萨拉是从危险国度被一个男人艾尔带到拉斯维加斯从事性工作的妓女。她才二十多岁,却已经伤痕累累。这伤痕中有艾尔给她的(奇怪,这男人靠萨拉活着却总打她),还有一些她在做性交易时客人们给她的。小说主要都是从萨拉的视角来写,所以我们对于萨拉基本可以判断她当时正处在这样一个情况中:

《离开拉斯维加斯》:爱是万物,也是虚无。身处深蓝却可仰望繁星

每天浑浑噩噩,接客为了生活,没有任何希望,好像立刻去死也并不比现在更坏,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客人是谁,遇到的每个男人都可能给她一点生意。对生活麻木。

在本书过了三分之一她才终于遇到的男主人公本的时候,本从萨拉的角度上看,本就是一个醉鬼,并不比其他客人们特殊多少。

在电影中,两人在开片没多久就相遇了。但在小说里,作者一直在写萨拉,还有带她来赌城的男人艾尔,介绍萨拉几次接客的情景,介绍拉斯维加斯弥漫在空气中的味道。那种颓废、消极、迷乱、无望的味道有一种吸引力。至少我在看的过程中被它们吸引。因为这种生活只有是完完全全浸透在那里面的人,被腌透了的人才能写出来。考虑到这小说就是作者自己的自传体小说,也就知道为什么他能写出赌城的精髓来。

小说的共分为四章,章节名分别是:樱桃、酒吧、柠檬、梅子。

我想,这大概是作者心中对于赌城印象最深刻的吧。

一些细节,一些小水果,让人在醉酒的时候有一点儿甜蜜的果子。

却并不充饥。

《离开拉斯维加斯》:爱是万物,也是虚无。身处深蓝却可仰望繁星

电影中,凯奇因为自带巨星光环,从出场到后面片尾“死去在床上”,都展露了他作为一位好演员该有的特质。他很适合这个角色。我在读小说的时候,心想着那个早逝的作者(他在小说开拍后两周自杀)的样貌,觉得,可能大概,他和凯奇唯一的区别就是,他的绝望没有向凯奇那样被放大发光。

小说中的本更平民,更像一个普通的绝望的青中年男子。能够知道他事业没有建树,妻子离开,生活陷入泥潭,但他并不具有凯奇那种虽然不英俊却忧郁迷人的双眸。所以,小说中当本遇到萨拉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醉鬼和普通妓女的相遇,就和在北京工体,半夜三更很多醉酒的人邂逅那样差不多。套用现在的话,两个垃圾人相遇,没什么稀奇。

但为什么《离开拉斯维加斯》能够俘获奥斯卡评委的心呢?还感动了上亿观众?原因就在于这个故事里邂逅是常规,但邂逅之后的故事是极为独特的。

本遇到了萨拉,本看出萨拉是妓女,提出让她陪自己过夜。

但其实萨拉和他真独处一室的时候,他却独自睡了一晚上。他一心求死,无所在乎,其实也不在乎妓女和性。萨拉却在和他分开后继续在赌城拉客。

他们再次相遇,萨拉可能由于对他的同情或者需要男人的慰藉,竟然带这个醉鬼回了自己的住处。在这个时候,其实他们两个人都是在用这种方式安抚自己绝望的心。

片中有一条隐形的线,就是萨拉很快爱上了本,本也爱上了萨拉。萨拉内心中渴望和本达到肉体的融合,可本因为醉酒影响身体完全不可以。在电影中,也在这小说中,虽然只点到几处,但对于读者和观众来讲就意义不同。因为萨拉每天还在和不同的客人通过发生关系来赚钱,和她最爱的男人却不可以。这种矛盾点一般的编剧如果没有生活体验编出来可能自己都不信。

两个都浑浊的人,至少一个一直在浑浊中被浸透的有点儿浑浊的妓女,两个人却以一种精神恋爱的纯洁方式共同生活,挺不可思议。也是这个故事的成功之处。

《离开拉斯维加斯》:爱是万物,也是虚无。身处深蓝却可仰望繁星

我不知道多少看到这里的书友朋友会相信这样的设定。

经历少一点儿的可能不会相信,成熟一些的,我想会更容易接受吧。

曾经有一位男性友人。他在某门户网站做电影编辑。每天上夜班,每天过的很绝望,单身状态。他曾说过自己和一个根本不算熟悉的女孩在一个晚上约会又在一个房间里和衣拥抱睡到天明。他给我讲完这件事,我觉得那时候的他和那个女孩都是在飘零中寻找暂时的慰藉。后来这位朋友在某次潜水中溺亡,才32岁。这件事儿事也成为我对他最深刻的记忆。

这件事和本和萨拉的故事有些相似。那个男孩是北漂打拼的文艺青年,北漂者们忍受着巨大压力、无望、不确定性等诸多消极情绪,和本这个谜一样的男人会相似。

我喜欢电影中萨拉和本的几段戏。

一段是本送给萨拉耳环。萨拉去买新衣服送给本,无论怎样,希望他绝望中有点希望。本呢,买了一副耳环。小说中写道,那是镶嵌玛瑙的白金耳环。电影中,那是一对有墨西哥风格的银镶黑玛瑙耳环。萨拉拿起了耳环,可能从没有男人送过她礼物,她受宠若惊。“我现在就戴上,”她好像是这么说的。本呢?在小说中,他的心里描写过多,外化的行为不够。电影中,凯奇只用了一个意味深刻的微笑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两个人,都很珍视现在的短暂幸福,但两个人也都知道他们的前方似乎不会有天明到来。

我这里要说一下这个故事的艺术处理手段。

在小说里,萨拉视角在叙事时会突然插入她的意识流想法。比如她在接客和人搭讪的时候,会突然插入她某次和另一个客人的情景。还经常插入她和艾尔来到这里时的情景,他打她,逼迫她,和别的妓女在一起的片段。这种写法,我想是出于作者对真实萨拉原型的同情和了解,已经不需要虚构自己就跳出来她过去的生活。

但在电影中,这一段的塑造用了闪回和讲述两种方式。我很喜欢。

闪回,闪回她和艾尔来到赌城的过去生活。

讲述?其实是访谈性质。一个人对着镜头不断诉说。这部电影很大胆,它让萨拉对着镜头一个人说她赌城的印象和过去生活。是纪录片风格的,偶尔插入,没有任何征兆。结合影片的主线内容反而让它形成了一种比较特殊的审美感受,那就是:萨拉已经逃离了赌城,过上了新的生活,她好像没谈到本,但我们知道那段日子是她重获新生的原因。

我当时和那位导演曾经说过这一段的处理用在我们的剧本中。她显然更喜欢鸡汤常规做法。

同名电影在对小说的改编上还挪了一个事件位置,作为渲染剧情达到最高潮部分,达到绝望顶点后下落的布局策略。这个改编也很值得说说:

在小说中,萨拉一出场就被几个男孩骗去完成了一次她不情愿的粗暴交易。男孩们带着青春期的无辜的脸,对她这样的下等妓女做出了非人对待,只用钱打发。她上出租车被司机讽刺“像坐到了鸡蛋上”。但在电影中,这一终极事件被放在了萨拉和本分手后。本为了让萨拉对自己死心故意去找另一个妓女发生关系,萨拉气的离开本,再次投入无望的赌城生活。她被一帮男孩强迫交易后被出租车司机讽刺。这种“比悲惨更悲惨”的升级事件让她在那之后收到了本快不行的消息,她的个人境遇和本都同时达到了同样绝望的程度。

所以,在最后片尾,那个悲伤的房间中。她在本临死前终于和本发生了肉体结合,本也在那顶点到来的一刻离世,从而达到了剧情的最终升华。

而电影,也在那个镜头中结束。

萨拉坐在本身上,生死两隔,画面定格,音乐响起“my one and only one.”

通常来说,我不喜欢这样的故事。

不喜欢一个故事一味地贩卖苦情或贩卖色情,不喜欢故事为了宣扬灵与肉而展现灵与肉,不喜欢自己都不去拯救自己的无能主人公陷入沼泽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

上面写道的它电影最后的处理时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当然描述起来有点儿难为情。但,它的这种处理确实和我很喜欢的小说《查泰来夫人的情人》和《情人》,还有《廊桥遗梦》有相近性。但它又是不同的,小说中完全没有达到我提到的三部作品的文学水准,但电影做到了。把电影这一段的视听表现力如果给了《廊桥遗梦》小说中,那封叫“从零度空间的坠落”的信中所写高度,应该是比较适合的吧。

在作者介绍中,小说作者的父亲说这本书是作者的绝命书。我也这样想。但同时,我又在想,一个人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才能让他绝望到毫无希望,一蓝到底的境地?是他真的无法自救还是有意放逐内心,懒惰和逃避呢?因为他自己的悲剧诞生了一部经典电影,这种牺牲值得吗?还有,虽然绝望的深渊有其吸引能力,但我们是否也应该每当站在深渊边缘时都用力逃开深渊,避免被深渊蛊惑呢?

书友朋友们请自己想。

本文独家发布于今日头条,同步发于微信公号:碧珊私读




s,edo???o??

国产剧离开拉斯维加斯高清在线观看由没事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离开拉斯维加斯剧照,离开拉斯维加斯hdbd高清版,离开拉斯维加斯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离开拉斯维加斯》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没事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更多

相关影片

HD
1999
HD
BD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