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隘》由Atrem Cipin / Olga Dragunova / Veniamin Kac / Darya Zhovnar / Nazir Zhukov主演,又名 相爱不相亲(港) / 亲密不亲密(台) / Blizost / Tesnota / Closeness,是导演康捷米尔·巴拉戈夫2017年的电影,全片时长118分钟,这部电影豆瓣的评分是6.7分,这电影算的上可以了,制作还算精良,剧情不错,但众口难调,总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总的来说算不算优秀的电影,但也绝对不是烂片。本站推荐度一般,喜欢高质量电影的朋友可以找找其他的,电影荒的同学可以尝试看看,打发无聊的时间
网友LoudCrazyHeart的评价是3颗星
探讨了至亲血缘的内在关系。母亲对于子女的“回报”要求,例如生养了你你就得听我的。男女差别化的对待,母亲对待女儿和儿子的态度是不同的,为了救儿子要求女儿嫁给他人是非常大家长式的意识行为,从女儿的抱怨也可以侧面看出。弟弟被姐姐赎出来后问了为什么只有你一个人来,并要求马上去见妻子,这几句话直接坦然却最能反衬出当下谁最对他来说是重要的分量,姐姐听后立即起身走掉,可见弟弟自私的要求是有多让人气愤伤心。面对这些你本有足够的理由离开,当这些都不足以让人丧失掉你对家人的依赖时,是什么让你留下来?最后被母亲抱着说的那句话,是抱怨是渴望。有些选择是畸形的(牺牲女儿婚姻幸福这个我接受不了,父母并不认为,还涉及到宗教信仰问题),有些性格是惹人厌的,比如弟弟。但另一方面,母亲真的不爱姐姐吗,你怎么知道她付出了多少呢。
网友Настя的评价是3颗星
中文译作"狭隘"似乎是种误导,将我们的注意引向个人心胸的内部;事实上影片反映的逼仄与压抑更多是大小环境和远近亲朋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包含但不限于由内而外气量见识的不宏大。 橙红与蓝绿的撞色在视觉上非常调和。在此情形下让色彩的表意以最浅显和弥散的方式在冲突之间满溢出来,反而胜过零星隐喻的吞吐和匠气。 又一次看到犹太社区的氛围,家庭内性别地位的失衡和每个成员的无助、挣扎,以及戒不掉的私心。那件棕黄色外套成了爱的捆绑,从拒绝顺从的儿子的身上取下,又缚住了决意同行的女儿。几乎失声的她终于得到母亲的拥抱,却分外清醒地说“妈妈你只是没有人可以爱了”。 十分可看的处女作。
网友麦高芬的评价是3颗星
私人的部分做得挺好,以绑架来牵引出家庭问题、性别歧视,但往上再到社群、战争、宗教等宏观部分就不怎么样了,因为女主的共情实在太强烈了,所以视角框在她的个人感受上,很难发散到社会层面。女主的领地是蓝色,蓝色的房间、蓝色的衣服、穿蓝外套的男朋友;母亲的领地是黄色,黄色的头巾、打在脸上的黄光、穿黄外套的弟弟。在父母阴影下的女主活得太憋屈了,父母的世界围着弟弟转,她只不过陪衬的绿叶,只能成为交换的工具,跟房子货物一样,成为拯救弟弟的牺牲品,父母不会征求她的意见,不会顾虑她的感受,她在父母的眼里看不到愧疚,只有一圈圈缠紧的绳索,越来越破碎的裂痕。可笑地是最后母亲将弟弟掉下的黄外套披到了姐姐身上,用与其说是拥抱不如说是勒紧的姿势圈住自己的女儿的脖子——有什么比这样的爱更狭隘的呢?
网友hptg的评价是3颗星
影片中每一个人物都属典型,性格轮廓很容易就显现出来因此给人物彼此之间的交互作用留出很大空间,但是显然这些存在于族群问题、不平等对待和家庭关系之间的感性缝隙,都被处于一个层面上的情绪填满了,导致影片真实的力量是有的,放空的状态却迟迟不来,整个观影过程都在遗憾导演一直在为戏剧冲突加码。不过,一定要肯定新导演的这个能力就是影像和美学观念上的成熟并没有与文本上的不足产生割裂感,而是用一套视听语言来书写影片中的疏离和压抑,狭隘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被建立起来给导演不节制的表达方式一个包容性的空间。换句话说,一切痛苦都是靠谱的不是造作的。 还有还有,这种片子的风格形式(的不足之处)真是太太太具当代性了,让我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要补近年的三大电影节
网友高山白早的评价是4颗星
颜色相当出挑,姐姐的蓝色弟弟的绿色母亲的暗黄犹太社区的纯黑,听母亲话穿的黄蓝条儿的布拉吉,爱人的满身连车上的挂链都是姐姐的蓝。觉得是家庭片,民族啊暴力啊这些政治问题都是带氛围的小料,是姐姐蓝色后面偶然的红色。不知道导演怎么想的,不过比起绑架逼婚异族恋爱,还是父亲母亲的不同角色和与孩子的关系部分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