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菜单

人气:加载中...

锅碗瓢盆交响曲 (1983)

豆瓣7.2分

主演:孙淳  殷亭如  陈烨  

导演:滕文骥  又名:

豆瓣精彩点评:

非凡线路

剧情介绍


"

我在写了《犁耙耢耧交响曲》、《锄镰锨镢交响曲》之后,就想写一写《锅碗瓢盆交响曲》了。锅碗瓢盆,是每个家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必备的物件,是舌尖上的记忆, 是家和烟火的味道,盛满了诗和远方。锅碗瓢盘交响曲,是每个农家小院里每天奏出的美妙音乐,是平常日子里的乐声,伴奏着将生活嚼的有滋有味,把日子过的活色生香,也可叫“色、香、味”的日子;锅碗瓢盘交响曲,也演绎出了家家户户的幸福、温馨和快乐。

"

锅,《辞海》上解释为:“烹调用具,即镬子……”。过去,农村里的大铁锅大都是农村里的手艺人用生铁手工铸造,非常厚重,一般不容易坏,大都能用几十年,锅也成了传家宝。锅的种类很多,分几印,这是当年民间约定俗成的单位。印锅按锅的直径区分大小,也就是以锅的口径大小而定几印锅,再按家庭人口多少用锅大小来确定购买几印锅,那时大都六印、八印、十印的,个别家口大的还有用十二印的,一个锅的大小就能衡量出一个家庭的人口多少。定好了用几印锅,再按照几印锅来垒灶台,这是不成文的规矩,垒锅灶的时候,还要考虑锅的高度,这直接影响着灶膛烧火的顺畅,太高了废柴,太低了挡火,这是垒锅灶的高低尺寸,这是围着锅转的一连串事。

锅,底朝天。这是看天吃饭,这个时候的锅,虔诚地向上张开了大口,接受着赐予雨露滋润丰收的庄稼,养活着这一家人。老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收成多了,就吃饱饭;收成好了,就吃好饭。遇到灾荒年,真是吃不上饭,吃不饱饭,吃不好饭,真的就“揭不开锅了”,锅那朝天的大眼就是最好的见证,下了锅的、下不了锅的和揭不开锅的一切都瞒不过大铁锅的眼睛,真像望远镜的“天眼”,不,应该说天眼像大锅,先有大锅,后有天眼。

锅,结情缘。锅凝聚起了一大家子人,一口锅里盛日月,都在“一个锅里摸勺子”,感觉出了亲情滋味,是锅让他们围坐在了一起,是锅的味道让一家人品咂、咀嚼着慢慢过平常日子。人一旦分开了家,不在“一个锅里摸勺子”了,就不是一个家、一个锅的味道里,那种亲情滋味就渐渐淡了。锅在检验着人们的亲情滋味。

锅,坐的正。锅在过去的房屋建构中,可真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坐的正,行的通。它也在见证着这一家人的为人处世。过去在农村偶尔听说:“xxx家被人给砸锅了”“这日子还怎么过?”砸锅是有原因的,不惹急了、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能给人砸锅的,这锅决定着一家子人的饭碗,昭示着这一家人居家过日子的顺利。没有了锅,日子真没法过。锅在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也感到了无奈,它最终看清了这家人的本质。

"

碗,《辞海》解释为:“一种敞口而深的食器。如:饭碗;茶碗。”其实,更通俗一点说,碗是人们居家过日子必需的一种饮食器皿。碗的起源目前还不可考,不过新石器时代就有了泥质陶制的碗,后发展为瓷质的碗。碗多为圆形,高度大都5-7公分,碗口宽而碗底窄,下有碗座。碗,分为大号、中号、小号。过去大都用中号碗或大号碗,图的是吃饱饭;现在大都用小号碗,那是吃出文明之风气。

碗,是平常日子里最方便的饮食工具,有了碗,才能吃饭,这是其它饮食工具所不可代替的,成了吃饭象征性的标志物。给客人面前摆上了碗那是一礼,先摆上碗,那是一种尊重,后摆上那是对客人不尊,忘摆上那是失礼。所以说,一个平常碗不可小觑,它既是吃饭的碗,更是地位和尊严。记得听说婚宴上有人大意了,给客人忘摆了碗,客人扭头就走,叫也不回。碗,看起来很重要。

碗,盛着的是父母的艰辛,盛着的是五谷杂粮。如其说盛着的是看起来是一碗面,一碗米,一碗汤,倒不如说盛着的是一碗人间烟火,盛着的是一碗平常日子。一碗水饺、一碗面,让我们吃出寻常生活的多滋味,人生这碗面,让我们吃出了多味的人生。空碗朝天,乍一看没有什么,也不是说碗里空空如也,碗里盛着的是饥饿的记忆,盛着的是物质匮乏年代的悲悯和辛酸。空碗朝天,那是一段历史的见证,那是空碗向天乞饭。过去,经历了艰难日子的大人们总爱以碗来说事,见孩子们碗底剩下了米粒,总会说:“碗底有三匹马”,就会引导着孩子们把碗吃干净、喝干净。时间长了,每当吃到碗底时,孩子们自然就会想起那“三匹马”,也就会自然吃干净了。碗,让我想起了青岛作家张金凤写的《空碗朝天》,她写出的是人生的哲理和境界。

碗,盛着邻里间的情谊。过去那家做了好吃的,都盛满了碗,打发孩子送了东邻居,送西邻居,邻居们也左右端详着别给空着碗,放上点东西压着碗,邻居间就是这般来回捣鼓劲,碗就充当了邻居间的友好使者,传递着真情和友谊。

碗,还象征着一个人的工作、事业的“饭碗”,那是一个人的前程。如:“铁饭碗”“泥饭碗”。过去,有了固定的工作、好的岗位,就等于有了“铁饭碗”,就可以高枕无忧,旱涝保丰收;现在,打破了“铁饭碗”,换上了“泥饭碗”,人人都在为吃饭的“饭碗”而努力,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碗的意义也很大啊,它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又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

瓢,是用来舀水、撮取面粉或收取粮食等的一种器具。过去,大都用大小葫芦或木头做成,现在看起来似乎落后,却很接地气,富有浓郁的乡村诗意生活气息。现在很少能见到这种葫芦瓢了,大都用塑料瓢或铝制水舀所代替。

瓢,过去在农家或农村生活中用处很多。它分为:水瓢、面瓢、粮食瓢。水瓢,用来舀水做饭、煮米、浇菜、舀水打药、浇压地瓜、泼场院;面瓢,主要用来挖面、盛少量的面;粮食瓢,主要用来撮粮食,都是过去那个年代里很顺手的工具,似乎不可代替。过去天热的时候,到了谁家里,拿起水瓢从水缸里舀着水,就“咕咚、咕咚”地喝,很是方便。在很久以前还有酒瓢,用来盛酒饮酒,瓢饮。

瓢,因为用处多,在日常生活中说得多,也叫得多。譬如:照葫芦画瓢,比喻刻板地照着做;按到葫芦起来瓢,比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瓢泼大雨,比喻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东扯葫芦西扯瓢,比喻说话东扯西拉。记得我们平度当地著名作家辛显令曾在《喜盈门》中写道:“三秋大忙季节,别在家东扯葫芦西扯瓢了,你和我一起把分的玉米秸拿回家吧!”瓢写进了农家日常生活里,也写进了《诗经》里,写进了《论语》里,还写进了“唐诗宋词”里。《诗经》里的“三千取一瓢”,《论语》里的“一箪食,一瓢饮”已传诵了几千年,瓢的历史和用途不算长吗?诗圣杜甫的《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瓢饮唯三径,岩栖在百层。”意思是说,我原本是岩栖在山林的隐逸之士,有瓢饮山泉就心满意足了。杜工部把“瓢饮”尽情地写进了诗里,多么富有情趣啊!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写下了“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歌颂了颜回的高尚,也写出了瓢饮的酣畅。

"

盆,《说文解字》上说:“盆,盎也。从皿、分声。”敛底宽上类似盎的盛器是盆之范式。通俗地说,盆就是盛东西或洗东西所用的器具,口大,底小,多为圆形。

盆,按大小分为大盆、中盆、小盆;按质量分为泥盆、瓷盆、铁盆、铝盆、铜盆;按种类分为饭盆、食品盆、面盆、菜盆、洗碗盆、脸盆、洗脚盆、澡盆、洗衣盆、花盆等。

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不小。饭盆,主要盛着面条、米、汤等,饭盆里盛放着一日三餐;面盆,里面放着的是面粉,调和上水,就开始揉面,把生活柔和地揉到一起,揉出了生活的劲道,做出了味道的香甜和形状的多姿多彩;菜盆,洗出了菜的洁净和光亮,拌出了菜的品质和芳香,拌出了当地的名菜—“热拌凉”,拌出了平常日子的“色、味、香”;脸盆、澡盆、洗衣盆,洗出了卫生与健康。

盆,还延伸出了水盆、盆景、盆地等,延伸出了生活的情趣和意义。

锅碗瓢盘交响曲,成了人生和生活的主旋律,唱出了生活的和美和甘甜,也唱出了诗和远方。

"

作者简介:乔显德,笔名江北乔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电力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在线、江山文学签约作家。创作散文等200余万字,荣获首届“娘亲杯”全国征文大赛奖、首届黄河口散文奖、第五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散文类二等奖等六项国家级奖。《家信》《大海行船》列入全国十几省市高考模拟试题。

国产剧锅碗瓢盆交响曲高清在线观看由没事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锅碗瓢盆交响曲剧照,锅碗瓢盆交响曲hdbd高清版,锅碗瓢盆交响曲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锅碗瓢盆交响曲》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没事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