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菜单

人气:加载中...

沉静的美国人 (2002)

豆瓣6.9分

主演:迈克尔·凯恩  布兰登·费舍  杜氏海燕  拉德·舍博德兹加  

导演:菲利普·诺伊斯  又名:沉默的美国人 / 安静的美国人 / 越战迷情 / 情场战场

豆瓣精彩点评:

暴风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非凡线路

剧情介绍

"

"

马尔克斯曾说过:“虽然把诺贝尔奖授给了我,但也是间接授给了格林,倘若我不曾读过格林,我不可能写出任何东西。”他是获得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也是马尔克斯的文学偶像——但即便如此,对于许多中国读者而言,格雷厄姆·格林这个名字依旧是略显陌生的。


近日,著名编剧、作家史航与作家止庵在北京skp rendez-vous 书店进行了一场关于这位传奇作家的分享会。



?整理 | 郝汉


坊间传说,格雷厄姆·格林是最会写男女偷情的小说家,《恋情的终结》写透了一桩风流韵事的开始和结束,狂热的爱和痛苦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爱情来过又耗尽。格林一生不安定的情史让他笔下的情爱故事极为好看,奠定了他在文坛的经典地位。


"

《恋情的终结》

[英] 格雷厄姆·格林 著,柯平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4


格林曾把自己的作品分为“严肃小说”和“消遣小说”。消遣小说包括那些间谍小说,比如《人性的因素》《命运的内核》《第三人》。这类作品依旧得益于格林波澜壮阔的一生。


他一生游历于墨西哥、西非、南非、越南、古巴、中东等战乱之地;还徒步穿越非洲利比里亚560公里,身染重病,险些丧命;他曾在中南半岛遭到炮击,与死亡擦肩而过;4次造访越南,亲临奠边府战役;曾任职于英国军情六处,从事间谍工作,并以此为背景创作小说,关注人灵魂深处的挣扎与救赎、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斗争,被誉为20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的卓越记录者(威廉·戈尔丁,1983年诺奖得主)。


格林的大多数小说,故事都不算复杂——没有繁冗的结构,也没有离奇的情节。只有大量丰富、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内心的痛苦和焦虑:追求爱情而痛苦,追求宁静不得而痛苦,无法得到信任而焦虑……读过格林的书后,你会发觉,自己的痛苦有人感同身受,有人理解,这种心理上的安慰,无疑就是最好的支撑。


在著名作家止庵和编剧史航看来,格林是他们至今为止最喜欢的外国作家。作为格林的拥戴者,他们实在为其作品在中国读者寥寥感到惋惜。


"

格雷厄姆·格林,英国作家、编剧、文学评论家。


今年是格林忌辰30周年,日前,硬核读书会借此契机,联合读客文化邀请到了他们二位,分享各自与格林作品的相遇。他们讲述了格林作品深处那种直击魂魄的道德力量,以及格林怎样揭开了关于一流作家、一流小说的真相,为什么如今处在巨大不确定性之中的我们格外需要格林的故事。


“格雷厄姆·格林是我至今为止最喜欢的外国作家”


史航:我们商量了半天,怎么聊格林呢?平时没有这么如临大敌,但是格林对我们俩来说都是心头肉,我们特别想不仅聊出我们感兴趣的格林,而且让诸位也能往前走一两步,给格林带带货。我先说一句,格雷厄姆·格林是我至今为止最喜欢的外国作家,没有之一。


止庵:我对一个人不知道格林,或者不喜欢格林,都会感到有一点点奇怪,为什么不喜欢格林呢?我聊一聊我怎么开始接触格林的,我最早读他的书是1980年代初,那时候中国就翻译他的书了,我们50年代译过他一本《沉静的美国人》(编按:本书现译名《安静的美国人》,下文同),但是我没有读过。最早读他的一本书叫《问题的核心》,现在叫《命运的内核》(编按:本书现书名《命运的内核》,本文暂保留止庵的习惯称呼),第二本叫《人性的因素》。


"

《安静的美国人》

[英] 格雷厄姆·格林坦贝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4


我作为读者始终对于文学有一个要求,我想读到一本好看的书,同时它又得是一本深刻的书。


我们有很多书很好看,但是看完就完了,可能很深刻,但是很难读进去。格林是我接触的作家里面最能体现这两点,把这两点结合得最好的作家,每一本书都让我读得放不下手,但是读完之后,或者读的过程中,我有一种长久纠缠着我,让我不安的东西,或者是难受,或者是困惑,等等。


"

《人性的因素》

[英] 格雷厄姆·格林 著,韦清琦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12


史航:我把止庵的话再加一句注解,看格林的书太合算了。无论你想找个好看的书还是深刻的书,最一举两得的永远是看格雷厄姆·格林。


半嘲讽、半同情地看待人间,格林身上的“英国性”


止庵:格林是一个英国作家,我觉得英国作家有一个人会被经常提及,那就是毛姆。从大的方向,他们是一个方向上的作家。


作家里面有好多种,有一种作家可以称之为绅士,他本身不动声色,他看到人间各种喜怒哀乐,对此略有一点讽刺的眼光,其实这样的作家,在法国也有,在德国也有,但是在英国很明显。他们是以一种半嘲讽、半同情的眼光来看芸芸众生,把这些人的一生看在他的眼里面。


格林跟毛姆有什么区别呢?毛姆也是我热爱的作家,毛姆的著作权已经结束了,在中国各处都在出毛姆的书。毛姆跟格林有一个区别在于,毛姆某种意义上说是有限度的格林。毛姆在任何一个方向上,他大概只能做到50%或者70%的格林。


"

《刀锋》

[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著,林步升

猫头鹰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12


格林写痛苦,比方说《问题的核心》里的痛苦,毛姆也写痛苦,但是毛姆的痛苦程度没有这么纠结,他总有一个限度。当毛姆写到各种人性丑陋或荒谬的时候也是这样,都没有格林写的那么严重。


另外,毛姆对于这个世界没有格林沉得那么深。在毛姆心中还是有他喜欢的人,比如说《刀锋》里面的拉里,还有《月亮和六便士》里面的思特里克兰德,这个世界仿佛还有一种人是活在社会秩序以外,能够不为世俗的东西所约束的。


但是在格林笔下没有这样的人,大家都是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毛姆比较接近于格林的一些消遣小说,比如《一只出卖的枪》《一个被出卖的杀手》《我们在哈瓦那的人》。所以,格林严格说是一个更深刻、更黑暗、更透彻的毛姆。格林也是更纠结的一个毛姆,更不能放下的一个毛姆。


"

《一个被出卖的杀手》

[英] 格雷厄姆·格林傅惟慈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1


毛姆是很能自洽的,在他的作品里面自己能够把自己的事儿给圆回来,包括我们看《刀锋》,虽然主人公的命运都是悲剧,但是自己都能圆回来。格林的作品,我们看《恋情的终结》和《问题的核心》,它们都是圆不回来的。如果圆回来就活下去了,就没事儿了,主人公的爱情就能成立了。


我猜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毛姆在中国的读者比格林更多,因为大家受不了。我发现读者对于好多黑暗的东西是接受不了的。比方说,我常在微博上推荐书,大家经常会问:“有没有好看光明一点的书,太黑暗了,我看不了。”我就特别奇怪,如果看书都是要看光明的书,那还不如不看书。因为世界上光明的事儿很多,想找光明很容易。


史航:刚才他提到毛姆,我想换一个人进行比较,海明威。大家觉得海明威专门写强者和硬汉,但你看他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武器》《海流中的岛屿》,他其实是脆弱的人,外强中干,他就像一大块饼干掉在牛奶杯子里,过一会儿就松软了,他是这样的人。他的人生是要撑一会儿再说,撑不住拉倒,能拍胸脯就拍拍胸脯,拍不了再说。


"

《太阳照常升起》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著,吴建国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3


而格林在这一点上比他狠,格林不冒充硬汉,他直接躺,你不能再把他打倒了,但他在这中间寻找人的生存之道。格林的主人公们给我的印象都特别深,他们不仅纠结,而且被自己的责任感弄得死无全尸。


“作为一个天主教作家,他关心人类的底线问题”


止庵:格林是天主教作家,他是有信仰的作家,但他是不是在作品里面宣传宗教呢?他其实没这么做。


宗教使得他关心“信仰”这个问题,而他这个信仰不是一个简单的相信什么,不信什么,它涉及到很多问题。比方说涉及到良心这个问题,涉及到人格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生存的底线问题,还涉及到人跟另外一个人之间那种关怀、爱护等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是用宗教眼光去看的话,我们会不当一回事,也就是说这些作品涉及到一个信仰。信仰使人变得深刻,但是它并不给人解脱。它可能使人更痛苦,因为你深刻,所以你痛苦,因为你痛苦,所以你深刻。


"

《吉诃德大神父》

[英] 格雷厄姆·格林 著,房小然 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12



我看格林小说有一个深切的感觉,这是他对我吸引力最大的一点。我们平常老觉得自己活得还不错,活得美滋滋的,实际上并没有好好审视过自己。如果好好审视自己,你会发现每天过得都不如意。他的小说实际上在写一个人堕落的过程,但他这个人承受不了自己的堕落。


比方说拿《问题的核心》举例。搁在我们这样一个环境里,我们读者会觉得主人公没必要这么痛苦,人好好活着就行了,非得跟自己纠结什么呀?但他的问题就在这里,所谓《问题的核心》,如今译成《命运的内核》,并不是在讲命运的事儿,而是在讲本来都不是问题的东西,突然发现它成为了问题,在这之后,我们怎么面对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世界。


故事主人公是一个警察局的副专员,专员要退休了,人家说要指派一个专员来接替,你现在就这样了,不会再高升了,但他在那里待了15年,挺不容易待的一个地方。因为这个原因,他对自己的人生有点困惑,特别是他的太太感到没有面子,他太太一直陪他的那个动力也不存在了。这个事情就从这里开始万劫不复了,一步一步往下走。


但是我们换一个人说,副专员也不错了,不就是在一个人底下干活吗?他太太想通了说,我丈夫比其他人的位置还是要高呢,那这个故事就不成立了。所有人都对自己有期待,有内省的要求,全部问题都来自于这里。我觉得格林写的书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考察、追索。


格林的作品是关于人类底线的作品,而且这个底线他告诉你它确实存在。我们现在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对这个底线的模糊,但是这个底线,大家宁肯自欺欺人地相信它不存在。但格林在他作品里面,就提示我们确实有这个东西。


他设定出这条线,因为人有信仰,人有良心、良知,设定了这条线之后,人一旦落到这条线上就受不了了,就无法逾越,就活不下去了,更别说落到这条线之下了,如果落到这个下面,人跟动物是一样的。咱们中国古代有一句话“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一点点,他写的就是这么一点点,人不能掉到兽的那个位置上去。所以像这样的书,它不是教育的书,但是我一边看一边有敬意,世界上有这样的作家,他真的在替我们想这样的事情。


"

《命运的内核》

[英] 格雷厄姆·格林 著,傅惟慈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11


史航:《问题的核心》,在我心目中排在第一位。一句话讲《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故事,就是殖民地警察局警官婚内出轨的故事。这是里面很重要的堕落,他出轨的女孩很年轻,几乎可以当他女儿。


如果读小说有弹幕的话,大家要愤怒地砸电脑了,怎么会有这样的故事,这部小说的内容提要气死你,但故事却让你肝肠寸断,让你和他同谋。他从来不替自己找理由,但是我们能看到他是怎么光着脚走到这个荆棘路上的。从另一个角度说,这是一个堕落的故事,这是一个活该的故事,这是一个不自量力的故事。


一个人如果不是超人,但地震了,他却想把所有人抱着跳出去,这是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不自量力的故事是很特别的。因为主人公是天主教徒,他活着以为能帮助所有人,但因为他活着,所有人都受到了伤害,他唯一选择的就是自杀。一个天主教徒自杀是非常独特的事情,是不可以发生的事,是罪孽。


这对自身的信仰是一个折磨,就像掐死自己的孩子,像一个养猫的人杀猫一样,仿佛毁掉花了一生来建立的事情。所以主人公自杀不仅是杀他自己,也是杀死了自己心中的天父。


“20世纪的许多小说不再讲故事,但格林依旧专心做好这件事”


止庵:咱们从写作角度谈谈格林。我们读书不光是读道理,读道理可以不读小说。小说这种艺术不能不涉及到“如何写”这个问题。像我们编一个电视剧,编一个电影,怎么编怎么导演,这里头是有一种艺术的。


格林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也是关于小说技巧、小说结构的一个高手。我们讲到格林必须得提到故事这个词。故事现在很多作家瞧不上,一谈到讲故事好像层次就显得比较低。因为故事是很早的概念,最早大家写小说都是写故事,到20世纪的时候,大家开始瞧不上写故事。虽然小说不写故事也可以,但是确实会不太好看。


格林是在20世纪坚持写故事的一位小说家。格林早期的几部作品是很现代小说的,后来他发现不成,还是得按照讲故事这个路数走。


讲好一个故事是很复杂的事情。我拿《我们在哈瓦那的人》做比喻比较容易,这部小说的故事性比较强。


"

《我们在哈瓦那的人》

[英] 格雷厄姆·格林 著,吴幸宜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12


小说里有一个电器店的经理,突然一个人看到他了,说你这也没有生意,根本卖不出一台电器,给你派一个活,你可以在这里的间谍机关当个头儿,他说我没有这个经验,我不会。那人说,没事儿,你干得来,可以往下发展人。他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我不知道去哪找情报。那人说这个好办,你编就行,情报局远在英国不会知情。这个小说是从蒙人骗子的角度写来的,上来就把这个底告诉你,我这是一个骗局。而且最有意思的是,英国那边发现他的工作干得不错,说要给他派一个助手来,从英国派一个女助手,这个助手去他们家工作,于是这个事情马上就要败露了。


这个小说非常奇怪,一个故事可以从好多种角度讲,他取了一个最难的角度,而且情节发展非常快,事情眼看马上就要败露了,但下边一转,变成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因为这是一个有悬念的故事,我只能说到这里。


《恋情的终结》:一个“第三者”发现“第四者”的故事


止庵:《恋情的终结》严格说是比《问题的核心》要简单的一个故事。它就是讲一个人,他有一个好朋友,他喜欢上了这个好朋友的妻子,好朋友的妻子成了他的情人。但两年前,他朋友夫妻俩奇怪地就不跟他来往了。过了两年以后,他偶然又遇见了他的朋友,跟他在雨天里一边走一边说,结果在他朋友的言谈之中,发现他过去的情人(现在仍是这个朋友的妻子)另有一个情人。他就非常不舒服了。


史航:第三者发现了第四者。


止庵:原来情人不理他了,把他扔了,又找一个人。如果说《问题的核心》起始于一种自省,一种自我的愧疚,这部小说是起始于嫉妒。假如说这个人没有嫉妒之心,这个小说不成立,爱找谁找谁,反正我再找别人就完了。他是一个嫉妒的人才有的故事,就跟史考比是会感到愧疚的人才成立的故事一样。


我们讲包法利夫人,她是奢侈,对精神物质有极大的要求。如果包法利夫人有一天节俭了,那么这个故事就不成立了。她不节俭是作家设定的前提。我们看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也是这样的道理。我们可以理解白流苏为什么喜欢范柳原,但范柳原为什么非得喜欢白流苏呢?这个不必问,他是属于一个前提。《恋情的终结》的主人公是一个作家,他是嫉妒心非常强的人。他雇了一个侦探,去调查他朋友的妻子,这个侦探不断给他提供报告,这个报告里真的出现一个情人的情人,出现这么一个人,结果他发现这个人调查的对象,其实就是他自己。


"

《倾城之恋》

张爱玲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3


史航:第四者就是第三者。


止庵:他雇的那个人就是调查他,怎么回事呢?归结到一个点上,这有一个“问题的核心”,虽然这个问题不是《问题的核心》里那么大的一个问题,关于整个人的生存问题。


《恋情的终结》里的问题核心是关于女人情感的。对于格林来讲,他笔下的所有人都是一个有特色的人,我们偶尔看国产电视剧或者电影,会发现编剧对人的理解不够,设定不够,我们给他设定的都是职业上的问题、爱情上的问题,都到不了性格的问题。


但格林笔下的人,他首先面临的是自己的一个毛病、一个执念、一个症结,他永远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他比我们影视作品的设定要深刻就在于此。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执念、有症结,有的我们知道,有的我们不知道,不会像电视剧和电影里面那么简单。


"

《喜剧演员》

[英] 格雷厄姆·格林 著,郭贤路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7


按理说,文学作品应该比我们的生活要深一些,但有时候看我们的影视作品,还不如看我的生活呢,那我为什么要看它呢?问题就在这里。归根结底,一个好的作品应该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复杂的、深刻的作品。假设这里面有一条做不到,我就不能认为它是最好的作品。


我觉得格林作品里面还有一个总的东西,那个东西跟我们都相关,那就是格林笔下人物都是一些脱离了自己原来固有的、惯常的人生轨道,他们都是在原来的生活秩序里被自己和被外界给抛出来的人。


他写这样的人如何面对自己以后的人生,如何面对跟自己相关的那个世界。比如《问题的核心》的主人公,他本来平静地过了15年,突然他的生活改变了。第一,他太太不安其位,一天都不想在这待了,你一天天看着她凋零下去了,去银行借钱,因为借太多了,银行不借给他了,他必须找商人借钱,他的生活变了。


在《恋情的终结》当中也是一样,作家跟萨拉的爱情已经终结,在小说开始之前已经终结两年了。如果不是出于嫉妒的心思意外知道了她又有一个情人,他又非要知道这个情人是谁的话,整个后面的故事都不存在。再好比《我们在哈瓦那的人》,一个电器商店的老板,正好他女儿买了一匹马,要进一个俱乐部,缺一笔钱,但他没这个钱。所以他开始给情报局捏造信息挣钱,这样这个人就脱离他原来的生活轨迹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很平静、安全地在自己的生活轨迹里生活。但有时候一件事就会把我们突然卷到另外一个世界。举个例子,去年发生的疫情,就是这样的一件事情。它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原来的生活计划。我已经退休了,以前一年要出去旅行四五次,突然生活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我突然不知道日子该怎么过了。这样的事情在咱们生活当中很多见,这个时候我们身上都有格林人物的影子。


"

《生活曾经这样》

[英] 格雷厄姆·格林 著,陆谷孙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7


只要我们脱离了我们原来的生活轨迹,我们就变成格林笔下的一个人物。一次工作变动,一位亲人的离去,或者是婚姻的波折,恋情的终结,等等,把我们突然拐到另外一条道了,格林写的是这条道上的事儿,他就是揭示了人类这个困境,这一点可以概括他几乎所有的作品。


"

国产剧沉静的美国人高清在线观看由6080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沉静的美国人剧照,沉静的美国人hdbd高清版,沉静的美国人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沉静的美国人》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6080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更多

相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