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制《觉醒年代》,将于2月1日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震撼播出。该剧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安徽省委宣传部联合组织策划创作,首次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清晰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以下为分集梗概。
第一集
1915年,日本加紧了在华扩张的步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浮出水面。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诱迫袁世凯签署二十一条,内忧外患的中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消息传到日本,引发了主张民主共和的进步留学生李大钊、高一涵等与主张复辟帝制的反动学生张丰载、刘一品等的激烈辩论。李大钊慷慨陈词:“唤起民众觉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族精神”,引起了流亡日本的革命者陈独秀的关注。遭到学生误解围攻的陈独秀,在李大钊帮助下脱困,二人相见恨晚,就中国的救国之道展开讨论。陈独秀提出振兴中华必须寻找一条新路,邀李大钊一起探索,李大钊欣然应允。陈独秀即将启程返回中国,李大钊赠衣送行。
在返回中国的海轮上,陈独秀向好友易白沙提出此次回国打定主意“二十年不谈政治,要脱胎换骨、换人换脑子”。同时,李大钊在早稻田大学宿舍开始撰写《国民之薪胆》。与陈独秀同船归国的,还有张丰载,应其二叔——就职国会议员的张长礼之命,带领刘一品等反动学生回国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甲板上,陈独秀遇到了流亡日本的爱国将军邹永成,陈独秀鄙夷邹永成曾因革命失败而跳黄浦江轻生未遂,表示此生绝不做自绝于革命之事,却被易白沙指责,陈独秀向易白沙道歉。二人谈起对陈独秀儿子陈延年、陈乔年的摔打式培养。
上海法租界码头,陈延年、陈乔年自食其力当搬运工勤工俭学,遇见体弱工友遭工头欺负,挺身而出帮助工友。
渡轮甲板上,中国学生郭心刚、白兰因船票丢失而遭日本船员殴打、侮辱,引起了陈独秀、邹永成和众人的关注。陈独秀看到日本船员公然殴打、撕扯中国女学生白兰衣服,愤然出手阻止,邹永成相助,二人联手解救了郭心刚、白兰。在陈独秀义正辞严的强烈要求下,日本船员当众向两位中国学生道歉。
陈独秀斥责张丰载等反动学生只顾看热闹、弃同胞受辱而不顾、给中国人丢脸。眼看两方冲突再起,邹永成出面平息,陈独秀、邹永成二人冰释前嫌。
陈延年、陈乔年在码头自食其力,虽生活艰苦,他们却乐在其中。高君曼带来包子给兄弟俩改善伙食,并劝说兄弟俩跟她回家,遭到二人拒绝。
第二集
高君曼带来包子给兄弟俩改善伙食并劝说兄弟俩跟她回家,遭到二人拒绝。
陈独秀回到上海嵩山路的家,与高君曼谈起延年、乔年流落在码头打工。君曼不忍,劝陈独秀将两个儿子劝回家,陈独秀却坚信,做父亲的责任就是教会两个儿子自己的命运自己争取,才担得起乱世中对国家和社会的历史责任。
在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为陈独秀举行的接风宴上,众人热议该如何护法反袁,再造共和,陈独秀却认为眼下重中之重应是改造中国人的思想,提高中国人的素质,要造就一代新人,而他们的责任就是通过办杂志,辨析、选择和验证出一种当代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作为改造青年、改造中国的指导思想,探索一条振兴中国的道路。众人听闻纷纷喝彩。
与此同时,躲在隔壁厨房的延年、乔年兄弟也被父亲的言论和气概所折服。陈乔年问哥哥计划还是否实施,陈延年坚定地说做。最后一道徽菜名肴上桌,而陈独秀盘子里的“荷叶黄牛蹄”已经被兄弟二人换成了一只癞蛤蟆,众人皆惊。陈独秀大声唤出延年,让他说说自己干的好事。
陈延年走出来,把弟弟拉到了自己的身后,并向大家道歉,说今天他们这样做,是替死去的爷爷和受尽酷刑的堂兄陈永年来教训陈独秀的。这个所谓的大英雄为了自己苟活,竟然置父母的死活于不顾,他才是真正的大逆不道。众人听后纷纷讲出陈独秀“二次革命”反袁失败后被追捕的实情,代陈独秀向儿子解释事情经过,只是延年依旧不领情,带着乔年扬长而去。陈独秀不仅不怪罪儿子们,反而大笑,认为两个儿子是具有懂得仁义、自立自强两种优秀品质的人。
日本早稻田大学,26岁的李大钊写下了《厌世心与自觉心》一文,向陈独秀的《爱国心与自觉心》发起挑战,此时的李大钊已经成为一名彻底的反封建斗士。章士钊和高一涵来探望专心为革命杂志赶稿的李大钊,提醒他要遵守校规,按时上课,革命、学业两不误。李大钊却对革命和学业孰轻孰重感到困惑,他拿出刚写完的《厌世心与自觉心》,批驳陈独秀的言论,逼陈独秀出招。
汪孟邹来访,提及创办《青年杂志》经费短缺,陈独秀信心满满地说经费的事他来解决。陈独秀让高君曼请来群益书社老板陈子沛、陈子寿兄弟,接着挥毫写下一幅字。
第三集
陈独秀让高君曼请来群益书社老板陈子沛、陈子寿兄弟,接着挥毫写下一幅字。陈氏兄弟欲求陈独秀墨宝已久,欣然收下,并付200大洋,相约每月一幅字,每幅200元。《青年杂志》编辑费和稿酬有了着落。
亚东图书馆,章士钊主持湘皖同志集会,共商讨袁大计。陈独秀谈《青年杂志》第一期,介绍篇目内容,并说之所以选择卡内基的照片就是为了鼓励中国的青年人,有志者事竟成。延年、乔年兄弟窗户下偷听。
上海震旦学院,陈独秀慷慨激昂给同学们讲述“国民之最后觉悟”和新青年的六条标准,提出用科学与民主的理念来武装青年的思想,从白话文入手,用新文学的力量来启蒙大众的思想。
《青年杂志》创刊号在海内外思想界和各界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
日本早稻田大学,李大钊跟高一涵盛赞《青年杂志》,并表示自己也想从事启发国民觉悟的事情,这个书是读不下去了。
湖南长沙,滂沱大雨中的街道上,毛泽东怀抱着一摞《青年杂志》创刊号穿街而过,来到蔡和森家与蔡和森、萧子升、何叔衡、李立三会合,激动地说淘到宝贝了。毛泽东在学生中分发《青年杂志》,表示这份杂志让他找到了方向。众人谈到陈独秀提出的新青年的六条标准“六新”,毛泽东提出,至少再加一条“健壮的而非体弱的”,并准备向《青年杂志》投稿。
天津南开学校,周恩来也在学生中朗读《青年杂志》创刊词中陈独秀所作的《敬告青年》。
亚东图书馆,汪孟邹向陈独秀推荐胡适。陈独秀看到胡适给汪孟邹写的信,对他的《文学革命刍议》的想法甚为赞同,视为知己,要汪孟邹一定要抓住这个人才。
高君曼肺病久治不愈,家里没钱买药,陈独秀来到亚东图书馆找汪孟邹支取稿费。得知延年、乔年两兄弟仅靠当搬运工积攒去法文进修馆上学的学费时,陈独秀把刚支取的稿费全部交给乔年当学费,却被延年严辞退回,父子不欢而散。
日本早稻田大学,李大钊因长期缺课被学校除名,高一涵对聘李大钊当《民彝》杂志主编导致他耽误学业感到抱歉。李大钊创作了诗歌《青春》,并打定主意放弃学业,先把《民彝》办好,作为海外倒袁号角,然后立刻回国加入战斗。高一涵表示要与李大钊一同回国。
上海一品香旅社,陈延年、陈乔年前来拜见归国的吴稚晖,吴稚晖向陈延年宣传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无政府主义思想深深吸引了陈延年、陈乔年。
1916年3月,在海内外一片声讨声中,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自辛亥革命以来,由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脱离中国国情,领导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国资产阶级得不到劳动人民的广泛支持,四处碰壁。北洋政府为邀买人心,承诺惩办帝制祸首。流亡海外的革命者纷纷回国。李大钊应邀赴北京担任《晨钟报》主编。
第四集
北京前门大街,李大钊遇见长辛店工人葛树贵,葛妻因没钱给孩子治病当街跪着乞讨,葛树贵当街责打妻子不该乞讨,穷人应有穷人的尊严。李大钊典当了自己的值钱衣物,又向《晨钟报》同事预支了工资,和北京高等师范附中学生赵世炎一起帮助葛树贵夫妇给孩子治病。
上海,陈延年、陈乔年在震旦学院售卖《新青年》杂志,遇见在震旦学院上学的校董柳文耀之女柳眉。柳眉不小心泼湿杂志,虽愿赔钱却执意不肯道歉,并以违反校规为由将陈延年、陈乔年轰出学校。
被柳眉赶出震旦学院的陈延年、陈乔年就在学校门口卖起了《新青年》杂志。
北京前门外大街百顺胡同,张丰载与刘一品等学生来到兰香班,与同样前来寻花问柳的北京大学教授胡均争风吃醋打了起来。
陈延年、陈乔年卖杂志时意外捡到一个装有583块大洋的钱包,二人忍饥挨饿一直等到半夜丢钱人找来才如数奉还,并送丢钱人回家。丢钱人就是上海滩大商人兼震旦学院校董柳文耀家的管家,陈延年、陈乔年在柳家与柳眉意外重逢,再起冲突。柳文耀听管家述说那笔钱失而复得和陈延年、陈乔年勤工俭学的事情后,执意要感谢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免去二人在震旦学院的学杂费,被陈延年拒绝。吴稚晖刚好到来点破陈延年、陈乔年是陈独秀的二位公子之身份。陈延年、陈乔年急忙告辞。
河北乐亭大黑坨村,李大钊从日本归乡,因其离家太久,儿子李葆华、女儿李星华都已认不出爹爹。妻子赵纫兰喜极,一家团聚。
饭后,李大钊借教李葆华、李星华下军棋,教育儿女要做堂堂正正的人,不祸害老百姓。李大钊向赵纫兰坦承自己拒绝了去南京当官的差事,准备去北京继续办杂志,但可能会有危险。赵纫兰表示可以照顾好家和孩子,让他放心去做大事。
北京大学校风腐败,被谑称为“探艳团”、“赌窟”。大总统一怒之下撤了北大校长胡仁源,请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与民国外交部长汪大燮提到自己的理想: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人才救国。
第五集
蔡元培与民国外交部长汪大燮提到自己的理想: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人才救国。汪大燮给蔡元培支招,要想办好北大,必须要经费充足、人才济济、权力下放。
陈独秀收到胡适寄来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如获至宝,赞不绝口,连夜写下编者按。在汪孟邹的建议下,陈独秀同意一同前往北京,继续扩大《新青年》的影响力。
震旦学院门口,柳眉来探望延年,委婉表达歉意并向延年表达敬佩之情。陈延年豁达,二人冰释前嫌。
柳文耀向陈延年提出出资送他和柳眉一起去美国留学,被陈延年一口回绝。
蔡元培到了北京,民国教育总长范源濂宴请蔡元培,并请其老友沈尹默、汤尔和作陪。蔡元培提出担任北大校长的约法三章,具体方案和办校经费清单,数目之大吓得范源濂目瞪口呆。
陈独秀、汪孟邹北上,住进北京前门中西旅社。在老北京涮肉馆,陈独秀偶遇郭心刚和白兰。
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首先要挑选一位文科学长,众人一致推荐陈独秀担任,沈尹默告诉蔡元培,陈独秀就在北京。
中西旅社,陈独秀和汪孟邹书社招股顺利,很快谈妥十余万的投资。蔡元培一访陈独秀,共叙当年为推翻帝制在上海暗杀团试制炸药,差点丧命的往事。蔡元培邀请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因顾及《新青年》的办刊工作而婉言回绝。
陶然亭,陈独秀与钱玄同、刘半农相聚,三人相见恨晚,把酒言欢,共谈新文化。钱玄同、刘半农二人均对《新青年》赞不绝口,并希望《新青年》能迁至北京。陈独秀受到触动。
中西旅社,蔡元培二访陈独秀,介绍北大办学方针,求贤若渴,鼓励陈独秀将《新青年》搬到北大来办,陈独秀再次婉拒。高一涵、郭心刚等人来邀陈独秀到《甲寅日刊》编辑部参观指教,蔡元培离开。
第六集
《甲寅日刊》编辑部,陈独秀与李大钊久别重逢,喜极相拥,共叙昔日日本赠衣之情。
长辛店葛树贵家里,李大钊介绍葛树贵、赵世炎给陈独秀认识,大家一起边包饺子边讨论《新青年》和《甲寅日刊》在北京工人和学生中的强烈反响。
李大钊鼓励陈独秀来北京办《新青年》,陈独秀同意并邀李大钊一起在北京办《新青年》。
中西旅社,蔡元培三访陈独秀,陈独秀感恩于蔡元培的三顾之情,答应可来北大试干三个月,蔡元培大喜。
北京大学门口,范源濂、汪大燮等人翘首以盼,等候蔡元培上任。辜鸿铭、黄侃等批判陈独秀并无学历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钱玄同闻之不忿,与他们起了争论。蔡元培在北大发表就职演说,系统阐述他的教育新理念和创办新北大的指导思想,提出来要抱定宗旨、砥砺德行、尊敬师友。蔡元培的就职演说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誉。
陈独秀返回上海家中,告知高君曼将独自先去北京三个月,试任北大文科学长一职,并致信胡适,力劝其回国。
陈独秀与易白沙把酒话别,易白沙悲观地提醒陈独秀批孔教、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将会引来众人非议,对这个国家不抱希望。陈独秀表示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将不畏艰险、毅然将新文化运动搞下去。
北京箭杆胡同,陈独秀住址,陈独秀正在门口挂“《新青年》编辑部”的牌子。钱玄同带着一众学生前来拜访。蔡元培也来找到陈独秀谈起辜鸿铭、黄侃、林纾、严复、章太炎、章士钊等对《新青年》上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反对之声,提醒《新青年》初到北京不宜树敌过多。
蔡元培主持北大校务会议,隆重介绍陈独秀和夏元瑮这两位文、理科学长。陈独秀的文科学长资质遭到辜鸿铭等人的质疑。
第七集
陈独秀的文科学长资质遭到辜鸿铭等人的质疑。蔡元培提出改革体制,建立规章,决定组建校评议委员会,重新聘任文、理科教授,辞退不合格教员。教授评聘事宜由文、理科学长主持,由校评议委员会决定。
校委会散会后,蔡元培留下陈独秀谈起北大的办学方针,要兼容并包、百家争鸣,并希望陈独秀继续聘请辜鸿铭、刘师培等复古派学者继续担任北大文科教授。陈独秀表示必不负蔡元培重托。
黄侃教授在课堂上批驳胡适的白话诗为俗,尊文言文为雅,并反复将《新青年》扔在地上刁难郭心刚反复去捡,张丰载等趁机起哄。邓中夏在课堂上与黄侃展开辩论,认为白话、文言并行不悖,应雅俗共赏。黄侃气急将郭心刚、邓中夏二人赶出课堂。
校委会就黄侃要求按校律处分郭心刚、邓中夏展开讨论。黄侃指责郭心刚、邓中夏二人辱骂师长,郭心刚、邓中夏二人说明是黄侃侮辱《新青年》杂志和白话诗作者。陈独秀避嫌不发表意见,钱玄同、辜鸿铭却就此问题争执不下。蔡元培以科学民主、兼容并包为此次讨论定论。
1917年春,高君曼携陈子美、陈鹤年来京与陈独秀团聚,说起陈延年和、、陈乔年长大懂事和在上海的勤工俭学艰苦生活。陈独秀暗暗心疼关心儿子们,提醒高君曼要告诉陈延年不要和吴稚晖走得太近。
李大钊领赵世炎、郭心刚、白兰前来探望,陈独秀提醒李大钊也该把夫人赵纫兰接来。李大钊直言自己和夫人是娃娃亲,夫人大他6岁,等北京局势稳定,就接夫人过来。陈独秀邀请李大钊和高一涵一起来北大。
蔡元培和陈独秀为北大文科招揽人才煞费苦心,章士钊、李大钊、刘师培、胡适、杨昌济等都被二人列入北大分批次人才招聘计划之中。
青年毛泽东写出论文《体育之研究》。正在长沙师范教学的易白沙看到这篇文章甚为赞赏,想给陈独秀写信推荐该文,却被毛泽东婉拒。
毛泽东直接投稿,得到陈独秀赏识,《体育之研究》在《新青年》发表,毛泽东署名二十八画生。
北大,蔡元培主持开会研究文科教授聘任名单。蔡元培依旧强调兼容并包、不拘一格降人才,陈独秀也表示不反对对孔学有研究的人来做北大教授。辜鸿铭却抨击《新青年》以砸烂孔家店为大旗。陈独秀反驳《新青年》提倡砸烂的只是孔教中的糟粕。
第八集
陈独秀反驳《新青年》提倡砸烂的只是孔教中的糟粕。钱玄同、辜鸿铭就师德、保皇党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蔡元培提出北大教授必须德才兼备。
陈独秀有感于革新派在北大势单力薄,钱玄同建议吸纳周树人、周作人兄弟。
琉璃厂,愚昧无知的民众争抢血馒头来治百病。周树人正潜心研究古碑文拓片。钱玄同前来探望,说明来意,受陈独秀委托请周树人为《新青年》撰稿。周树人无心写稿,钱玄同推荐他看完几期《新青年》再做决定。
《甲寅日刊》被奉命查抄勒令停刊,李大钊劝章士钊写一份和《甲寅日刊》脱离关系的声明,到天津避避风头,章士钊不肯丢下李大钊、高一涵不管。陈独秀拿出《新青年》同人编辑聘书,请李大钊、高一涵到北大《新青年》编辑部就职,并安排李大钊接替章士钊担任北大图书馆馆长,以求保护二人,请章士钊放心。张勋辫子军兵临城下,陈独秀劝李大钊也避避锋芒,李大钊决定效仿谭嗣同,陈独秀不同意李大钊做无谓牺牲,李大钊却指出陈独秀应该“丢掉幻想准备战斗”,二人不欢而散。
陈独秀请蔡元培审看《新青年》同人编辑拟定名单,请他帮忙让周树人加入,并尽早聘请名单上的教授进北大任教,明确《新青年》为北大刊物。陈独秀说明自己的顾虑,人手不够,局势不稳。正商讨之时,庶务长前来报信,张勋已率5000辫子军进入北京城,蔡元培让众人赶紧回家看看情况再说。
1917年6月30日晚,张勋发动复辟,黎元洪被赶走。
李大钊布置赵世炎、高一涵守在《甲寅日刊》编辑部,通知郭心刚、邓中夏明天前门大街见。
李大钊念诗一首,写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紫禁城养心殿,张勋向复辟小宣统皇帝溥仪讨要直隶总督官位。
龙旗高高挂起,马尾制成的假辫子到处售卖,北京城一时陷入帝制复辟的滑稽景象之中。
前门大街,李大钊与邓中夏、郭心刚汇合,在街头发表了维护共和、抵制复辟的慷慨演讲。
第九集
前门大街,李大钊发表了维护共和、抵制复辟的慷慨演讲。混迹人群中的反动学生张丰载、刘一品联络辫子军抓捕李大钊。李大钊在赵世炎、邓中夏、郭心刚、葛树贵等人掩护下离京,赴上海鼓动讨伐逆贼张勋。
北大,蔡元培和教授们密切关注张勋复辟事件的发展,听闻辫子军要到北大抓捕李大钊、邓中夏等人,立刻下令紧闭校门。为了捍卫北大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标杆地位,蔡元培要去教育部抗议、辞职。陈独秀认为张勋复辟就是一场闹剧,建议以静制动,蔡元培认同,但欲借题发挥、再为北大多做些贡献,二人会心一笑。
教育部门口大街上,人来人往,正午艳阳下,周树人手立一块木牌,上书“不干了”三个大字,一脸倨傲对张勋复辟帝制进行无声的抗议。
蔡元培到来,劝周树人来北大任教,不要久留此地,自己还有件很重要的事要拜托给他,周树人当即应允。
教育总长办公室,范源濂和汪大燮已沏好茶恭候蔡元培多时,二人向蔡元培证实张勋复辟就是一场闹剧。为免张勋狗急跳墙拿北大开刀,二人希望蔡元培去天津躲一躲。蔡元培答应暂去避一避。
讨逆军的隆隆炮声传到陈独秀家,高君曼担心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在上海的安危。陈独秀安慰高君曼,他已拜托汪孟邹让他照顾两兄弟。
受张勋复辟影响,上海震旦学院停课,陈延年感慨“想找个明白人问问中国的路该怎么走”。
亚东图书馆,陈延年、陈乔年见到了慕名已久的李大钊,李大钊赞许兄弟俩拾金不昧、品质高尚。陈延年向李大钊请教,谈及无政府主义并提出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是能够救中国的出路。李大钊认为无政府主义不具备操作性,建议陈延年要实验,多看多观察,不用忙着下结论。李大钊也提到自己想利用这段时间梳理自己的思想,开展田野考察,看看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
复辟闹剧仅仅12天即收场,段祺瑞进京赶跑了张勋。段祺瑞为拉拢人心,委托范源濂和汪大燮给蔡元培送来嘉奖并许愿追加北大经费。蔡元培表示有范、汪二位鼎力支持,一定竭尽全力。
北大,蔡元培主持召开张勋复辟破产后第一次校务大会,要求各科特别是文科加紧完成教授评聘工作,并尽快列出不合格教授名单,特别是外籍教授不合格名单,报外交部;关于辜鸿铭参与张勋复辟以后的任教资格问题交由新学期新的校评议委员会讨论决定。
陈独秀向蔡元培请假要去上海接回国的胡适,蔡元培将胡适的聘书交给陈独秀。此时,周树人来到北大校长室,第一次见到陈独秀。蔡元培再次邀请周树人来北大兼职任教,陈独秀邀请他担任《新青年》同人编辑,周树人答应。蔡元培、陈独秀大喜,新文化运动又添一员主将。蔡元培委托周树人为北大设计校徽,周树人答应试试。
陈独秀去上海接胡适,汪孟邹告诉陈独秀,胡适因家中老母生病,已经先赶回老家绩溪了。陈独秀极其失望,正欲前往绩溪,汪孟邹却告诉他,邹永成来上海买军火,易白沙同行。老友见面,大家却心事重重,对时局十分担忧。
第十集
老友见面,大家却心事重重,对时局十分担忧。易白沙谈到孙中山在南方政府中受排挤,忍不住嚎啕大哭。陈独秀劝易白沙跟他到北京去编《新青年》,易断然拒绝并放下狠话:决意和这个烂透了的社会赌个输赢。
柳文耀来找陈独秀商量陈延年和柳眉的事情。柳文耀再次表示愿意出资送两人去美国留学。陈独秀真诚地对柳文耀说,他不想干涉孩子的生活,况且陈延年也根本不听他的,但答应问问陈延年对柳眉到底怎么想。
李大钊走访了诸多工厂、码头,在田野考察过程中思索、总结过去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力图寻找一条新的救国之路。
亚东图书馆,汪孟邹叫来陈延年、陈乔年与陈独秀相见。陈独秀问起延年的计划,陈延年说依旧想留法勤工俭学,陈独秀赞同。陈独秀又问起延年和柳眉的关系。陈延年称他和柳眉、陈乔年是纯洁高尚的互助合作关系。陈延年提出自己的“六不”原则,称陈独秀为“陈独秀先生”而不认他这个父亲,陈独秀生气离开。
1917年8月4日,段祺瑞宣布中国正式对德国、奥地利宣战,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协约国行列。协约国和美国相继向中国政府保证,尽力赞助中国在国际上享得大国当有之地位及其待遇。
周树人设计的北大校徽引发了北大文科师生们的热烈讨论和解读。钱玄同、沈尹默评价超凡脱俗立意深远,刘师培、刘半农评价过于西洋抽象。此时,胡适终于到了北大。陈独秀领着胡适办理手续并安排师生们布置好他的单身宿舍。
学士居酒馆,陈独秀请胡适吃涮羊肉。胡适真诚地感谢陈独秀的知遇之恩。陈独秀第一次在文人面前放下了架子,谦称胡适让自己自愧不如,将胡适引为知音,希望能够和他、李大钊三人一起,担负起新文化运动的责任。胡适赞赏陈独秀提出的“二十年不谈政治”,表示甘愿追随陈独秀弘扬新文化。蔡元培来到学士居看望胡适,胡适第一门课想开《中国哲学史》的想法令他意外。
北大校门口贴出校评议委员会成员名单,刚刚入校的胡适也名列其中。黄侃十分不满,与刘师培、辜鸿铭等商量后集体找蔡元培说理,说怎能让一个只会唱几句不伦不类童谣的后生做评议委员。蔡元培说:后天开学典礼,我专门请胡适开办一个演讲,你们听后再说。
开学典礼,礼堂里座无虚席。蔡元培请胡适发表演讲,辜鸿铭率先发难,幸而胡适机智应对。
"第十一集
开学典礼,礼堂里座无虚席。蔡元培请胡适发表演讲,辜鸿铭率先发难,幸而胡适机智应对,他致力于将北大办成世界一流高等学府的理念赢得阵阵掌声。
蔡元培主持召开新成立的校评议委员会,研究有关人员的聘任、续聘和解聘事宜。傅斯年、郭心刚等学生向蔡元培强烈要求将辜鸿铭解聘并清除出北大,并要求旁听校评议委员会。胡适建议学生选出代表旁听,陈独秀表示自己不发表意见。学生代表们提出解聘辜鸿铭,理由有二:外面传言辜鸿铭襄助张勋复辟帝制;辜鸿铭讲授英国诗歌课,一年只教六首零十几行诗,纯属误人子弟。经过激烈的争论后,蔡元培提出,辜鸿铭的问题不是学问不够,而是教学态度不端正,建议由他代表校评议会对辜鸿铭进行劝诫谈话,给他一个月的试用期,如果同学们愿意听他的课,就续聘,否则就解聘。大家一致同意。
辜鸿铭登门造访蔡元培,蔡元培严厉批评辜鸿铭教学态度不端,希望他能够珍惜这最后的机会。辜鸿铭对蔡元培说,他想在北大办个系列讲座,讲授中国人的精神,他可以立下军令状,如果学生们不愿意听他讲座,他将自动辞职。蔡元培欣然应允。
李大钊在田野考察中遇到和公鸡结婚冲喜的十几岁少女,深深为被封建思想束缚的民众感到痛心,深感国家民众思想意识觉醒的迫切性。
北大贴出告示,怪才辜鸿铭举办系列讲座《中国人的精神》。郭心刚等同学评头品足,女友白兰表示多找几个朋友来听。
清晨,三辆黄包车拉着辜鸿铭进入北大。他拖着小辫子,仆人和刘二跟随,三条小辫子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小礼堂已经座无虚席,多数人是来看热闹的。
辜鸿铭抖擞精神,眉飞色舞地开始演讲,让所有听讲者如醉如痴,笑声掌声不断。他提出中国人的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中国人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心灵与理智的完美和谐,他将终身致力于弘扬和传播中国人的精神。蔡元培和陈独秀坐在后排也被感染。陈独秀建议辜鸿铭次日将讲座搬到大操场。
黎明即起,北大校园已然热气腾腾。蔡元培和胡适并肩跑步,边跑边议论着辜鸿铭讲座大受欢迎。蔡元培希望胡适也能举办一个系列讲座。胡适建议把倡导新文化运动的几个主将集中起来,联合办系列讲座。蔡元培闻之大喜,与陈独秀、胡适商议,落实在北大办新文化运动系列讲座事宜。
陈独秀致信李大钊,促其返京到北大工作。李大钊在南京收到陈独秀的来信,拒绝白坚武请他做官的邀请,决定立刻回京。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三人终于在北京相聚。李大钊见面就将3个月来的田野考察心得与二人分享,觉得陈独秀“二十年不谈政治”主张太不切实际。
第十二集
李大钊见面就将3个月来的田野考察心得与二人分享,觉得陈独秀“二十年不谈政治”主张太不切实际。
1918年北大红楼落成。新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傅增湘来北大考察红楼落成,蔡元培陪同介绍参观红楼。
《新青年》编辑部,众人调侃胡适的追求者和前来说媒者络绎不绝,黄侃等人也常利用此事攻击胡适。同人编辑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新青年》由投稿改为同人编辑,用稿采取集体商议制度。众人推选陈独秀为同人编辑负责人。李大钊、胡适就是否“二十年不谈政治”又起了争执。陈独秀留下李大钊、胡适就办刊思路单独讨论。李大钊提出中国应效仿俄国十月革命,胡适则提出应向美国学习,陈独秀则提出当下要解决的问题是把国民从复辟复古的旧思想中解放出来,二人同意。
北大校长办公室,蔡元培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商量举办新文化系列讲座事宜。胡适与李大钊就讲座议题究竟是讨论学术还是时事,意见不统一。陈独秀提出,系列讲座应该抓住青年关注的问题。蔡元培则建议系列讲座聚焦学术,主题是新文化,不谈政治。此时,庶务长赵先生来报信,说被解聘的英籍教授克德莱把北大告到了法庭,外交部长紧急找蔡元培去商讨应对措施。蔡元培要陈独秀领导的文科商量好对策。
中华民国外交部,汪大燮已经恭候蔡元培多时。克德莱以北洋政府和他的签约为由,状告北大无权解聘他的外籍教授职务,要求道歉、赔偿并复职。英国使馆为此还给北洋政府发出照会。汪大燮对蔡元培说,英国和中国都是协约国,北洋政府刚刚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希望北大以大局为重,不要因此影响中国和英国的关系。蔡元培说,解聘克德莱等不合格的外籍教授是北大评议委员会的决定,要拿到评议委员会中讨论才行。
蔡元培回到北大,和陈独秀、李大钊商量克德莱的事情。陈独秀闻之大怒:“这是公然干涉我国主权。既是民国,北大一手托着国格,一手托着公理,人事问题怎能受制于洋人?”蔡元培受到鼓舞。
北大评议委员会就克德莱问题展开讨论,教授们大多主张坚持解聘。陈独秀从国格角度、胡适从法律角度驳斥英国人的荒谬,李大钊连夜查阅搜集资料,佐证克德莱的诉讼是无稽之谈,三人配合天衣无缝。最后,蔡元培决定,组成教授团与英国人交涉。
蔡元培请汪大燮和傅增湘吃饭,汪大燮、傅增湘两人暗地里支持蔡元培。在仔细分析利弊后,蔡元培决定和克莱德法庭上见。
蔡元培告知陈独秀等人,段祺瑞同意了他们的方案,并建议与英国人交涉的教授团应该吸收辜鸿铭参加,毕竟他在国外影响大,且精通多国语言。陈独秀欣然同意。
第十三集
蔡元培建议与英国人交涉的教授团应该吸收辜鸿铭参加,毕竟他在国外影响大,且精通多国语言。陈独秀欣然同意。
陈独秀、胡适请辜鸿铭吃饭,辜鸿铭摆谱,提出吃饭可以,但饭店、菜单和酒水都得由他定,而且他要带仆人参加在旁边伺候。陈独秀只好答应。饭桌上说到英国人的事,辜鸿铭竟然破口大骂,把英国文明和英国人的品行贬得一无是处,并表示他愿意参加教授团与英国人谈判。
北大教授团与英国使馆官员朱尔典和被解聘教授克德莱谈判,陈独秀严厉斥责英国政府无视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的无耻行径,胡适引用北大校规、李大钊举证,揭露克德莱等人教学水平低下,缺少师德,违反校规校训,违反签约的种种事实,证明解聘合理合法,辜鸿铭旁征博引国内外大学对不合格教授的解聘先例。朱尔典、克德莱等狼狈不堪,恼羞成怒,言称定将北大告上法庭。
英国使馆照会汪大燮,段祺瑞要汪大燮和傅增湘再找蔡元培息事宁人,希望不要把解聘的事情闹大,双方都让一步。蔡元培表示,此事本来就是英国人无理取闹,现在要调解,要面子,北大可以给,但只有一条路,英国人无条件撤诉。汪大燮暗中支持北大,聘请了两位名人:民国政府前司法总长王宠惠、同是北大教授的张耀曾,作为辩护律师。
媒体舆论针对克德莱的教学水平低下,缺少师德的报道登出,北大学生纷纷抗议。朱尔典指责克德莱为英国政府惹了麻烦,克德莱眼看官司无望,只能无条件撤诉。
汪大燮约见蔡元培,称朱尔典提出了北大给被解聘的英籍教授一些补偿,让他们有个台阶下即可。蔡元培表示,北大不能承担经济补偿,克德莱必须在北大师生面前于解聘书上签字。汪表示,这个结果已经超出他和傅增湘的预期,经济赔偿可以由教育部承担。
北京绍兴会馆补树书屋,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周作人一起看望周树人。周树人提出,新文化就要用白话文写小说,小说是普及白话文最好的形式。陈独秀大加赞赏,立刻邀周树人为《新青年》创作白话文小说。
汪孟邹来北大探访胡适,发现胡适和北京诗友会的女诗友们互动亲密。
第十四集
汪孟邹来北大探访胡适,发现胡适和北京诗友会的女诗友们互动亲密,提醒胡适闲话已传至安徽老家。
周树人在看到一些身边朋友受孔教三纲毒害的遭遇后,有了灵感。是夜,周树人激愤地在稿纸上写下一行字: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周树人开始创作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胡适回安徽老家完婚,众人撰写礼单,并贴出作为“安民告示”。
李大钊将赵纫兰、李葆华、李星华接来北京团聚,本想带孩子出去吃涮羊肉的李大钊却因为对李小山和刘海威的慷慨资助陷入了没钱的尴尬境地,幸好蔡元培早知道其为人慷慨,预先扣下部分李大钊的薪水,托庶务长赵先生给赵纫兰送来。一家人终于有钱欢欢喜喜下馆子吃涮肉了。
上海亚东图书馆,吴先生致信陈延年,邀请他和陈乔年一起去北京法文进修馆继续学习,延年犹豫之后答应前往北京求学。
柳眉返回家中求父母答应她随陈延年、陈乔年一起去北京法文进修馆学习。并向父母阐述陈延年的“六不”原则,尤其是不谈恋爱。精于算计的柳文耀爽快答应了女儿的要求,并且向妻子断言,陈独秀父子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大年三十,李大钊带赵世炎来到长辛店葛树贵家,用自己几个月的工资置办了年货,和工人们一起包饺子过新年。
鞭炮声中,陈独秀一家团圆,其乐融融。胡适、柳眉、郭心刚和白兰一起来到陈独秀家过年。陈独秀心情大好,不顾寒冷在家中院子里写起春联。
陈独秀感慨新年有六喜:一喜众人团圆过年;二喜胡适完婚;三喜孩子们来到北京继续学习、开拓眼界;四喜《新青年》发行量突破1万册,新文化高潮即将到来;五喜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发动武装暴动,成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学习的榜样;六喜北大红楼读书会即将成立。
李大钊在长辛店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引发了工人们的浓厚兴趣。
第十五集
李大钊在长辛店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引发了工人们的浓厚兴趣。
李大钊带着赵世炎、邓中夏等学生给陈独秀拜年。李大钊邀陈延年参加红楼读书会,一边勤工俭学,一边搞发行,陈延年欣然应允。陈延年和赵世炎一见如故。陈独秀鼓励同学们踊跃参加北大即将举办的新文化运动系列讲座,同学们积极响应。
北大红楼读书会,李大钊教导同学们:红楼读书会的创办旨在传播真理、开发民智进而改造整个社会,所以应是朴素的、平实的,要常态化,推广至大众化。陈延年在红楼读书会关于世界时事的总结发言赢得蔡元培的赞许,蔡元培鼓励同学们通过争辩来梳理思想。
周树人足不出户已经很多天了。满地手稿堆中,中国的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诞生了。稿纸的第一页,醒目的标题《狂人日记》。周树人泣泪署下笔名:鲁迅。《狂人日记》是新文化运动投向封建礼教的一颗重磅炸弹,极大的拓展了文学革命的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读了《狂人日记》,难抑兴奋,都赞叹不已。陈独秀大赞其是白话文的里程碑,建议下一期《新青年》立刻发表,众人同意。
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人在湖南长沙成立新民学会。
《新青年》编辑部,陈独秀激动发言,在各位同仁的努力下,《新青年》已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刊物,发行量已经突破15000份。
陈独秀向大家宣布,从这一期开始,所有文章一律采用白话文。第二,从下一期开始,《新青年》杂志实行编委会负责制,由编委轮流负责每一期的编辑事务。编委会负责人是陈独秀,在座的都是编委会正式成员。由此,《新青年》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蔡元培提到收到林纾抗议新文化运动的来信,提议将林纾等反对新文化的国学大师也请来北大办文学讲座。陈独秀同意,也提议举办以白话文为主题的系列讲座,新文化运动主将悉数登场。
北京桐城学派代表人物林纾和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张长礼、张丰载等人决定反击。
北大红楼小礼堂,灯火通明,座无虚席。陈独秀打头阵,高谈阔论文学革命,赢得满堂喝彩。
钱玄同的演讲提出废除汉字的激进主张。听众多数人不赞同,嘘声一片。
胡适给学生讲白话文与白话诗,当讲到使用白话文有删繁就简的好处时,黄侃突然向胡适发难。
第十六集
胡适给学生讲白话文与白话诗,当讲到使用白话文有删繁就简的好处时,黄侃突然向胡适发难。胡适机智地用白话文驳得黄侃面红耳赤,一时语塞。胡适提出语言的精练与否,不在白话与文言的差别,在于能否恰如其分地选用字词。
复古派林纾布置张长礼制订提案,在国会弹劾蔡元培、陈独秀。张长礼和张丰载却建议林纾使用阴谋,为林纾所不齿。
次日,北大校宣传栏内张贴满了指责、污蔑陈独秀流亡日本期间充当汉奸的传单。郭心刚愤而揭下传单,与张丰载起了冲突。
《新青年》编辑部,陈延年将国内外发行情况逐一通报。李大钊建议将发行范围扩大至工厂,并多收集读者反馈。钱玄同因其废除汉字的主张成为攻击新文化的众矢之的,但陈独秀却点名他担任下一期的《新青年》主编,刘半农协助。
钱玄同发现张丰载花钱雇人写信骂《新青年》,编辑部每天都收到几十封责难的信,都是点名道姓攻击陈独秀的。他和刘半农商量如何反击复古派攻击《新青年》。刘半农突发奇想:咱俩来演一段双簧如何?用办报的方法,将复古派攻击新文化的言论编辑成一篇读者来信,再以《新青年》记者名义对来信观点逐一批驳,写成《复王敬轩书》。钱玄同大喜:好主意!我们今晚就干。
《新青年》编辑部,陈独秀异常兴奋,赞扬刘半农这一期编得好。然而胡适却认为用办街头小报的办法办《新青年》是自毁长城。刘半农生气与胡适爆发冲突,陈独秀赶紧调解。此时蔡元培来了,他一进门就说这个王敬轩编得好,活脱脱就是林纾老先生的代言人。胡适一看蔡元培也这么说,不再吭声了。
林纾读了《复王敬轩书》,决定反击。
红楼读书会,赵世炎为大家分析《复王敬轩书》,傅斯年也前来旁听。陈延年、邓中夏、柳眉等讨论将《复王敬轩书》改编成活报剧,进行宣传推广,李大钊支持,布置邓中夏改编、赵世炎导演。
法文进修馆内,邓中夏、赵世炎将活报剧定名为《红楼钟声》,确定陈延年、柳眉分别扮演记者和王敬轩,分工完毕,大家各司其职,开始如火如荼的排练。
法文进修馆,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悉数到场。《红楼钟声》开场。柳眉扮演王敬轩,人物原型林纾,造型原型辜鸿铭;延年扮演记者,人物原型陈独秀,造型原型胡适。两人对白一文一白,一旧一新,妙趣横生,全场捧腹。
第十七集
柳眉扮演王敬轩,人物原型林纾,造型原型辜鸿铭;延年扮演记者,人物原型陈独秀,造型原型胡适。两人对白一文一白,一旧一新,妙趣横生,全场捧腹。众人都给予演出高度评价,鼓励同学们将《红楼钟声》推广出去路演。
兰香班,张长礼和张丰载商量如何贿赂勾结警察,阻止《红楼钟声》在前门大街的演出,并密谋继续组织记者针对陈独秀、蔡元培,特别是陈独秀,编造舆论把陈独秀搞臭。
前门大街,《红楼钟声》正在演出,张丰载引警察前来,拘捕了陈延年、邓中夏、赵世炎和柳眉。蔡元培立即致电汪大燮,以北大学生抗议为由施压,敦促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湘放人。吴炳湘回电蔡元培,称放人需要走司法手续,要求蔡元培、陈独秀去京师警察厅面谈。
监狱里,陈延年、邓中夏、赵世炎和柳眉发扬乐观主义精神,做起体操,并向警察提出了看书、学习的要求。
京师警察厅门口,吴炳湘迎接前来交涉的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吴炳湘坦言,半个月来接到了许多举报信,举报陈独秀、蔡元培鼓吹邪说、诽谤先贤、妖言惑众并怂恿学生们进行非法演出,扰乱社会,本次拘捕学生实则为警告陈独秀。陈独秀不为威胁所动,愤而不签具保单。蔡元培说领人要紧,代他签署,救出邓中夏、陈延年等。
回家之后,陈独秀摆酒庆祝陈延年入狱,称在动荡年代里寻找真理、坚持信仰、入狱出狱将成为常态。陈延年称自己已做好准备。陈独秀称要破自己“二十年不谈政治”的戒,鼓励延年找机会去实验互助论,建议他研究俄国的十月革命,称十月革命建立的是公有制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陈延年称对暴力革命不感兴趣,父子两人发生争执。
陈延年、陈乔年在法文进修馆遇见路灯下读书的毛泽东。毛泽东提到对互助论很感兴趣,三人遂成为好友。毛泽东表示想去北大旁听陈独秀和胡适先生的课,乔年表示一定帮忙,毛泽东遂知二人身份。
毛泽东由杨昌济介绍来北大找蔡元培。第一次进入北大校园的毛泽东心潮澎湃。蔡元培安排毛泽东到图书馆给李大钊做助手,每月工资八块大洋。李大钊向毛泽东介绍《共产党宣言》和俄国的十月革命,并把编辑新进图书目录的工作交给毛泽东。
郭心刚向庶务长赵先生检举张丰载策划勾结警察抓走出演活报剧学生事件,要求立刻开除张丰载,庶务长赵先生以证据不足为由拒绝了郭心刚。
傅斯年来到图书馆,因毛泽东等助理员找书太慢与毛泽东起了冲突,引起陈独秀的关注。
第十八集
陈独秀称读过毛泽东的文章,与他神交已久,他刚来不熟悉业务请同学们多担待,并邀请毛泽东空闲时去他办公室聊天。
郭心刚、罗海威与张丰载在食堂里狭路相逢,打了起来。
张长礼责备张丰载不该授人以柄,嘱咐他回北大后继续针对陈独秀,但不要再抛头露面。
北大校园里出现了滑稽一幕:被张丰载买通的学生们,高呼“陈独秀,伪君子”游行,路遇陈独秀,却依旧不自觉习惯性地向他鞠躬行礼,引得陈独秀大笑不止。
蔡元培称北大内忧外患,新旧两派争斗,在北大已到了白热化的阶段。面对《公言报》等旧派势力言论攻击,陈独秀提出针锋相对,李大钊赞同。蔡元培还是希望不要和政府发生冲突,把争论控制在学术层面,多办些报刊杂志,并亲自成立进德会。
李大钊向同学们宣读蔡元培成立进德会的倡议书。
陈独秀主持北大文科会议,组织教授报名确定进德会会员的等级。刘师培、黄侃等复古派教授面对进德会会员入会规定的三戒、五戒、八戒,无所适从,尴尬无比。
陈独秀批准了由林纾建议、黄侃、刘师培主编《国故》杂志的资金。李大钊、胡适也赞同陈独秀提出的多办一些杂志,让大家都来讨论中国问题的想法。李大钊提出办《少年中国月刊》和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陈独秀同意,胡适却觉得研究马克思主义是冒进行为。陈独秀建议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改个名字,李大钊给其易名“马尔克斯研究会”。胡适提到江冬秀规定的晚上十点归家期限,李大钊也提醒陈独秀人言可畏早些回家,陈独秀却无所顾忌,依旧我行我素。
李大钊来看望还在图书馆挑灯夜读的毛泽东,毛泽东正在专心研读《共产党宣言》,二人展开讨论,李大钊邀请他参加青年读书班。
毛泽东提出自己对北大成立进德会的看法:“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只有有定力的人,才能脱颖而出,成大事。”李大钊赞许不已,回答毛泽东提出真理和道德的问题,启发毛泽东一起寻找救中国的药方。
诽谤陈独秀的舆论愈演愈烈,蔡元培向汤尔和表示相信陈独秀,不会对心怀叵测的人屈服。
清晨,蔡元培发现陈独秀一整夜赶稿未回家,力劝陈独秀回家休息。
红楼读书会,本次讨论主题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对中国有无借鉴意义”,邓中夏、赵世炎等崇尚俄国革命,陈延年、毛泽东等主张无政府主义。两派争得面红耳赤。
陈独秀清晨回家,家门口堵满了围攻他的人。陈独秀要跟高君曼解释事情原委,高君曼阻止并走进屋去,陈独秀进屋枕在高君曼腿上沉沉睡去。
李大钊替毛泽东申请了参加邵飘萍《新闻工作理论与实践》报告会的听课证,鼓励他多听多学习。
第十九集
在邵飘萍的新闻学报告会上,毛泽东、邓中夏与陈俊达就怎样成为合格的新闻记者发生争论。陈俊达因毛泽东仅为图书馆助理员而态度鄙夷,毛泽东则提出做好新闻记者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立场和职业操守,获邵飘萍及其他教授一致赞许。
邵飘萍邀毛泽东到《京报》编辑部,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资料交给毛泽东,引导他研究社会主义,紧跟时代步伐。
深夜,汪大燮致电蔡元培,满怀欣喜地通报一战胜利、中国成为战胜国的喜讯。
北京大学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等教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一系列演讲庆祝。李大钊在中央公园发表了题为《庶民的胜利》的演说,提出“劳工万岁”。《庶民的胜利》是中国最早的马列主义文献之一,它不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也预示着一个伟大的政党即将诞生。
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商量再办一个走向大众的《新青年》的副刊《每周评论》,用于讨论时政。
林纾等复古派在张长礼的怂恿下,准备发动新一轮针对蔡元培和陈独秀的攻击,辜鸿铭、刘师培不愿参与弹劾蔡元培,愤然退出。
一战结束短短半个月,在文科的带动下,全体北大师生热情高涨。新刊物、各种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学术讨论蔚然成风。文科傅斯年和罗家伦创办的刊物《新潮》、许德珩创办的《国民》、俞士镇等创办的《国故》观点各不相同。蔡元培提出取消学长制,成立教务处,体制继续革新。陈独秀婉拒蔡元培编纂《中国通史论》的邀请,称自己全身心投入和李大钊一起编辑以评论时事政治为主要内容的《每周评论》。
陈独秀携高君曼探望回京的胡适夫妇。陈独秀告诉胡适,《每周评论》正在试办,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块阵地,希望胡适参与编辑工作。胡适不愿意过多介入政治问题,推脱说忙不过来,暂时就不参加主持《每周评论》了。陈独秀听了,若有所失。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法国凡尔赛宫开幕,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团参加,召开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外交总长陆征祥担任代表团团长。所有的中国人都在关心这次会议能不能把战败国德国原先在山东攫取的特权归还给中国。记者招待会结束,陆征祥接到徐世昌指示,委任南方政府王正廷为全权大使,由南北双方协商派代表参加巴黎和会谈判。陆征祥感慨:“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居然有南北两个政府的人,注定会问题重重。”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讨论巴黎和会前景,陈独秀对美国总统威尔逊大加赞赏。
第二十集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讨论巴黎和会前景,陈独秀对美国总统威尔逊大加赞赏,李大钊认为不能把中国的命运寄托在美国人身上,要写一篇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在《每周评论》上发表。陈独秀向胡适约稿,胡适婉拒。
陈延年、赵世炎、陈乔年、柳眉在运送《新青年》的路上讨论《每周评论》上李大钊发表《新纪元》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赵世炎和陈延年就俄国十月革命产生争论。
徐世昌留下汪大燮商讨巴黎和会代表人选,汪大燮分析陆征祥身体不好,王正廷不懂外交,建议让顾维钧排名第二,担任主谈。
北大图书馆,陈延年、陈乔年和柳眉加上白兰经常来这里学习和帮忙。陈乔年因看了一些马克思的书,很受启发。李大钊强调,今后读书会的重点就是读马克思的书。
邓中夏和毛泽东来向李大钊请教,带来一封信,信是“新民学会”会员熊光楚的建议:由高校师生带头推动,在全国各个乡镇普遍设立阅书报室,以向群众进行新文化和先进思想的宣传,逐步提高国民素质。毛泽东建议北大来带个头,李大钊认为这确实是个好建议,但实施起来很复杂,如果由北大挑这个头,就要报告蔡校长。邓中夏说,我来给蔡校长写信。
读书会上,陈延年倡议成立互助社,赵世炎倡议以长辛店工人为试点开展调研,邓中夏提议组织一个平民教育演讲团。李大钊支持陈延年和赵世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倡议,号召大家双脚踩在泥土里,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李大钊带领毛泽东、邓中夏、赵世炎来到长辛店工人棚户区,深入考察工人们的生活状况。
从长辛店回北大路上,毛泽东与李大钊讨论时提出:“中国的工人和农民生活差不多,要真正了解中国,还是要先了解农民,农民的问题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就难以解决。”
李大钊布置邓中夏研究一下怎样推进平民教育问题,建议平民教育演讲团可以先从北大校工夜校办起。
陈延年向大家宣读工读互助社的章程。
蔡元培支持同学们把新文化运动和实践相结合,并负责募集资金。
陈延年、陈乔年为试点互助社,来家和陈独秀、高君曼脱离关系,二人发现高君曼独自清理家中围墙上对陈独秀攻击的传单,延年十分愤怒。陈独秀提醒二人什么理论最适合中国,需要比较和实验,不能妄下结论,实验无政府主义可能付出惨痛代价,并警告他们离吴稚晖远一些。陈延年指责陈独秀不顾个人言行给家里造成的麻烦,二人不欢而散。
陈延年返回法文进修馆,郭心刚堂弟郭心义带着青岛学生请愿团和万民折来北京,要求政府收回被德国占领的青岛。陈延年说要找毛泽东、赵世炎一起商量。
北大图书馆,毛泽东带着郭心义来找李大钊。李大钊让他们将请愿书多备几份,并要柳眉请胡适将给英、美、法、意四国大使馆的吁请信译成英文,自己去开会商量怎么送上去。
柳眉请胡适帮忙翻译吁请信,恰遇陈独秀催胡适给《每周评论》写稿,胡适几番推脱后终于同意翻译。
李大钊带来好消息,北大教授们赞成北大支持青岛回归的活动,蔡元培已致电汪大燮,汪同意接见请愿团的各位代表。
汪大燮代表政府接受青岛请愿团的请愿书和致四国大使馆的吁请信,并代为转交。
"第二十一集
汪大燮代表政府接受青岛请愿团的请愿书和致四国大使馆的吁请信,并代为转交。汪叮嘱学生们返回青岛后好好学习,将来报效苦难深重的国家。
国会因青岛请愿团事件,驳回张长礼罢免蔡元培的提案。张丰载把目标对准了在蔡元培和陈独秀支持下建立的工读互助社。
陈延年宣布北京工读互助社第一实验小组成立了,开始了互助论的实验。清晨,男生们都睡过了头,起床后大家开始忙碌,自己做早餐、卖早餐,俭洁食堂开张。胡适、傅斯年、李大钊先后来到俭洁食堂用早餐,支持陈延年的实验。陈独秀不许高君曼去俭洁食堂买早餐,坚持要在家吃早餐,自己却因对陈延年、陈乔年的关心,又偷偷去了俭洁食堂。陈独秀在俭洁食堂吃完早餐过后却发现没有带钱,陈延年赌气要当众给陈独秀难堪,要求陈独秀以刷碗劳动来抵账。高君曼赶到,付了饭钱并告知大家陈独秀就是为了捧场才特地来吃第二顿早点的,陈延年受到感动。
易群先斗志昂扬地搞“共产”,打开俞秀松的箱子,要“共产”他的裤子,闹出一场风波。
代理外交总长陈箓来到汪大燮的委员长办公室,退还了请愿书和万民折,表明美、英、法、意四国使馆的强势态度,并交代了徐世昌的指令,即不允许国内继续举行“归还青岛”的大规模声援活动。内忧外患,弱国多难。
柳眉到报社联系广告,希望把工读互助社宣传出去,自称是《学海要闻》记者的张丰载尾随她来到报社,假装偶遇。张丰载约其到咖啡馆细谈。
毛泽东和邓中夏到北大找李大钊先生,汇报了“平民教育讲演团”的运作思路以及工人夜校的实施方案,李大钊觉得很有意义。
柳眉汇报,《晨报》的《学海要闻》栏目组记者很热心,约好下午到法文进修馆进一步做采访。
毛泽东等苦口婆心,力劝北大校工们参加免学费的工人夜校。
第二十二集
毛泽东等苦口婆心,力劝北大校工们参加免学费的工人夜校。
柳眉带着张丰载来到宿舍,采访工读互助社的成员。易群先心直口快,其他同学热情招待。言谈中张丰载对柳眉、易群先等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格外关注,还得知柳眉和陈延年的关系。张丰载一脸坏笑,计上心来。
工人夜校开学,李大钊、鲁迅等亲自教工人们识文断字。
张丰载拉上其二叔国会议员张长礼找到林纾,诋毁陈延年等人的工读互助社是实行无政府的共产主义、宣扬西方的歪理邪说、实行共产共妻。还把“平民教育讲演团”的进展作了汇报,引起林纾大发雷霆。几人商量要正式向国会弹劾蔡元培,驱逐陈独秀、罢免蔡元培。
张长礼宴请易群先的父亲易夔龙,诋毁工读互助社,企图利用易夔龙的爱女心切向国会提交议案驱逐陈独秀,罢免蔡元培。
蔡元培前来面见大总统徐世昌,徐严厉训话,告诫他值此巴黎和会敏感时期,北大一定要自重,不要节外生枝、破坏大局。蔡元培又去拜访汪大燮,汪把国际局势做了分析,特别是中国代表团在巴黎“不受待见”的情况。
在法国巴黎,中国代表团顾维钧等人焦头烂额,国外华人继续施压,要求看到取消《二十一条》的结果。十几天过去了,中国代表团还没有出场。
林纾等对新文化和工读互助社发起攻击,刘半农在北大教师办公室当着鲁迅、胡适等的面宣读了林纾的小说《荆生》。蔡元培带着陈独秀、李大钊来到办公室,分析局势,大家纷纷表示“是可忍孰不可忍”。蔡元培公布了国会要求其和陈独秀到国会接受质询的消息,众人表示要绝地反击。陈独秀号召大家奋起反击,将新文化运动进行到底。
林纾收到蔡元培的来信,邀请他为出版明朝刘应秋的作品题辞。自己视蔡元培为妖孽,对方却视自己为大贤,林纾为此心生愧疚,决定追回《妖梦》一文,停止攻击蔡元培本人,但决定给蔡元培写一封公开信,痛斥他纵容陈独秀、胡适等数典忘祖。张丰载没有追回《妖梦》,反而设计继续挑起双方更大的斗争。
工读互助社开会,分析是谁写了攻击工读互助社的文章,大家展开了讨论。
第二十三集
工读互助社开会,分析是谁写了攻击工读互助社的文章,大家展开了讨论。易夔龙安排警察来捉易群先,易群先在众人掩护下翻墙逃进法文进修馆。
柳眉等人找到张丰载,易群先等质问张丰载攻击文章是否出自他之手,张丰载不承认,还差点和何孟雄大打出手。柳眉出面制止,佯装要背叛互助社,和张丰载单独去了咖啡厅。
柳眉哭天抹泪,果真骗了张丰载。张丰载告诉柳眉自己和二叔张长礼的计划,还拿出了被买通的媒体记者名单,柳眉暗暗记下部分媒体记者名单。
《新青年》杂志社钱玄同、刘半农、高一涵、沈尹默忙得一片热火朝天,做好了大战一场的准备。
教育总长傅增湘会见蔡元培,傅施加巨大压力,蔡元培表示此次绝不向恶势力低头。蔡元培路边报摊上买了一份《公言报》,读到了林纾写给自己的公开信。另一边林纾组织一众复古派举行会议,阐明观点。林纾对于张丰载赴工读互助社“卧底”的行为表示不屑。
北京大学,蔡元培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决定开始反击。鲁迅用专题演讲的形式正面对垒《妖梦》。街头,李大钊、毛泽东发表演说,阐明革命主张和前途,引起一众支持之声。
林纾得知《妖梦》还是发表了,勃然大怒,痛骂张长礼和张丰载,表明文人和政客道不同不相为谋,永远都不想再见他们。
《新青年》发表,蔡元培复信林纾,再次阐述新文化主张。
张长礼和张丰载继续秘密商议制造舆论,张长礼表示此次国会提案行动意在“恶心”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第二十四集
张长礼和张丰载继续秘密商议制造舆论,张长礼表示此次国会提案行动意在“恶心”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工读互助社举行会议,陈延年、俞秀松、赵世炎、易群先等决意分工采取行动,向易夔龙和各路记者说明情况。
宣武门国会小议事厅里,提案会正式开始,易夔龙却没有到场。张长礼试图忽略质询辩论直接表决,蔡元培坚决抗议、捍卫立场。
议会会议要求张长礼代表易夔龙作说明,张长礼依旧坚持直接表决。现场学生指出张长礼与张丰载的亲属关系以及狼子野心,柳眉出面作证,美国记者爱德华和日本记者也出面作证,还拿出了张丰载给的贿赂红包,坚决反对有偿新闻的做法。张长礼被群起而攻之。
易夔龙在紧要关头赶到,不但没有做议会说明,还直接向蔡元培、陈独秀等道歉,并说明原委,决定撤回提案。张长礼将责任全部推卸给张丰载和林纾,假装昏倒退场。陈独秀上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回答了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的关系,以及《新青年》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面对记者的提问,李大钊先生毫不掩饰地表示拥护马克思主义。陈独秀还表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只是局限在文化上,新文化不应被现实政治所羁绊,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林纾在《公言报》上发表公开信,向蔡元培道歉,但依旧坚持反对新文化运动的观点。
北京大学贴出公告,张丰载被北大开除。张长礼带张丰载拜访吴炳湘,张丰载成为京师警察厅密探。
法国巴黎,巴黎和会议长克里孟梭宣告中国代表团所提两项提案均不在和会决定权限之内。和会最高会议最多承认此两项提案的重要性,但不能在和会解决。拟请万国联合会行政部在能行使职权时,请其注意。顾维钧表示严正抗议。
中华民国外交部,日本驻华公使小幡紧急约见代理外交总长陈箓,强调胶州湾租借地以及铁路和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利,应该无条件让给日本。送走日本公使小幡,陈箓径直来到汪大燮公馆。汪大燮对陈箓说,中国政府惹不起日本人,中国人能惹得起日本人。你要想办法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
李大钊在北大发表演讲,呼吁同学们行动起来,向政府施压,绝不让日本的阴谋得逞。
法国巴黎,中国代表团开会就山东问题的《说帖》要不要再送展开了讨论。陆征祥表示这个时候不能中途服软,准备好《说帖》再次递交。
胡适在课堂上讲墨子,郭心刚提问: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现在国难当头,讲兼爱非攻不仅于事无补,还会消磨民众的爱国热情。胡适甚为不满。
第二十五集
胡适在课堂上讲墨子,郭心刚提问: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现在国难当头,讲兼爱非攻不仅于事无补,还会消磨民众的爱国热情。胡适甚为不满。
毛泽东前来找陈延年、陈乔年辞行,听闻工读互助社办不下去,鼓励二人不要气馁,继续实验,于现实中上下求索,为天下走出一条新路。
毛泽东向陈独秀、李大钊辞行,毛泽东表示想好好研究中国到底缺的是什么,在这个大多数是农民和文盲的中国,怎样才能走通科学与民主之路。陈独秀、李大钊目送这个年轻人远去。
俭洁食堂,三个互助小组解散了两个,启动资金即将用完,郭心刚建议陈延年承认实验失败直接解散。陈延年带领大家初步总结了失败教训,大家投票决定解散工读互助社。
听闻工读互助社解散,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教授一起前来慰问。蔡元培鼓励他们的实践精神,建议陈独秀《新青年》开个专栏,刊登同学们此次实验的心得体会。陈延年向导师们请教失败的原因。胡适觉得失败在计划不周,工的苦多于读的乐。李大钊则认为在互助论本身的科学性是否存疑,是否适合中国。胡适和李大钊又因李大钊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而起争执。陈独秀总结,失败是成功之母,结束即新的开始。
柳文耀想让柳眉回上海,来信说,震旦学院要搞法文结业考试,希望陈延年、陈乔年和柳眉赶紧回去参加考试,没有结业证将取消赴法资格。陈独秀与两个儿子推心置腹,看到了陈延年、陈乔年的反思和成长,愿意给儿子们时间和他们一起探索救国道路。陈延年也坦言,陈独秀的思想让他们获益匪浅,也更加理解父亲,期望他能把封建大家长的行事作风改一改。
陈延年、陈乔年即将返沪上学,陈独秀亲自为两个儿子炒南瓜子和花生,陈延年望着灶前挥动铲子的父亲,眼中噙着泪花。
北大红楼,胡适向陈独秀请假要去上海迎接来华讲学的导师杜威,并提出实证主义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遭到李大钊的反对。李大钊称美国和中国国情不同,不可相提并论。
蔡元培到来转达汪大燮的消息,巴黎和会形势不乐观,段祺瑞与日本有密约将德国在山东权益移交给日本,英、法默认,美国在权衡利益,靠不住。蔡元培担心陈独秀、李大钊都已在警察厅黑名单上,与他们商量对策,胡适劝陈独秀不要走极端,惹怒了陈独秀,陈独秀愤然离席。
第二十六集
陈独秀回到家仍独自生着胡适的闷气,不吃饭,被高君曼看出。
巴黎,美、英、法、意、日五国讨论中国山东问题,中国代表被禁止参加。外交总长陆征祥将信息发回国内,称已经山穷水尽,只剩一个字:等。北京复电:不惜一切代价,求助威尔逊总统。五国会议,美国代表提出,德国在中国的各项权利、利益,应均由和会暂时收回。日本代表强烈反对。日本提出,青岛问题中日之间已有成约,应交日本处理。讨论结果,英、法、意均默认日本议案。威尔逊表示已经无能为力。陆征祥致电汪大燮,美国斡旋失效,明日将做最后一搏。
英、法与日本达成协议,美也改变其之前的保留态度,情势危在旦夕。
北大校园里,郭心刚和白兰正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看到同学们说:“巴黎出事了,山东完了!”
蔡元培书房里,蔡元培请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在接汪大燮的电话时爆了粗口,告知巴黎和会商谈结果,威尔逊同意了日本的方案,要把中国山东正式移交给日本。蔡元培恳请李大钊和陈独秀奋力发声,并动用所有力量,要表明绝不退让的鲜明态度,来促使中国代表团拿出最有效的措施。
值此多事之秋,陈独秀与李大钊不停写稿、发稿。胡适却要去上海陪同杜威,拜托高君曼帮忙照顾江冬秀。
海外华人义愤填膺,大量涌入巴黎,声称誓死保卫山东。
陆宗祥、顾维钧、王正廷决定抛开个人名声,继续一条一条地抗争。
胡适向蔡元培请假要去上海迎接来华讲学的导师杜威,蔡元培提醒这个时候离开北大容易授人以柄。胡适说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巴黎和会并不会听北大的,蔡元培说这事关国家命运,没有他想得那么简单。胡适表示担心陈独秀,邀他一起去上海,但被他拒绝。蔡元培称陈独秀是一名真正的斗士,让胡适早去早回,胡适答应。
巴黎,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连夜逐条拟定了四条妥协方案,准备逐一拜会英、美、法三国代表。威尔逊、劳合·乔治、克里蒙梭均拒绝见中国代表团。
巴黎旅馆房间里,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三人憧憬着日后归国的情形,陆征祥痛哭失声,称是自己将大家的凯旋门变成了耻辱柱。巨大压力之下,无比愧疚的三人均流下痛苦的泪水。
1919年4月30日,英、美、法三国同意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移交给日本。
中华民国外交委员会,代理外交总长陈箓致电汪大燮,未开言已泣不成声。汪大燮告诫陆征祥这个和约坚决不能签。
第二十七集
郭心刚听到消息,一夜白头,白兰、邓中夏在湖边发现了他,带他去找陈独秀。
陈独秀、李大钊告诉大家,帝国主义国家靠不住,封建国家也靠不住,光难过没有用,要自己去抗争,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努力拯救自己的国家,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强。
徐世昌办公室,汪大燮送来中华民国外交委员会联名拒签函,徐勉强同意暂时拒签和约。
北大红楼,李大钊告诉同学们,汪大燮已电告蔡元培,和约将暂时拒签,号召大家在即将举行的集会上集体抵制这个和约。科学和民主离不开政治,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平民教育演讲团要深入基层、工厂、田间地头,唤醒民众。
汪大燮接密报,徐世昌已密电巴黎专使签署和约。汪大骂徐世昌、段祺瑞、钱能训无耻,并立刻赶往北大找蔡元培。
汪大燮声泪俱下,求学生们救救山东,说北大后面有个中国,四万万中国人只要一条心,中国就不会亡!蔡元培表示该北大担当的,北大绝不退缩。
蔡元培召集陈独秀、李大钊等教授开会,把汪大燮送来的消息转述给大家,并向众人征求意见。陈独秀说李大钊的文章给了他启发:这个时候,别无他途,只有让人民站起来直接解决!蔡元培提醒陈独秀、李大钊注意安全,不要抛头露面,抓紧出评论、出刊。
北大礼堂,蔡元培向师生代表发表激愤的演讲,通报巴黎和会英、法、美、日相互勾结,牺牲中国主权和利益,号召每一个北大学子都要挺身而出,为挽救国家的危亡做先锋。要行动起来,唤起民众,敦促北洋政府拒绝签署不平等和约。
郭心刚割破胳膊,用鲜血写下“还我青岛”。
李大钊带领学生和工人们规划游行路线,邓中夏组织召开学联大会,联合北京十三所高校一致确定爱国大游行定于5月4日举行。红楼沸腾了:打到卖国贼!还我青岛!口号声响彻云霄。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十三所大学的三千多名学生,在罗家伦、傅斯年、许德珩等学生的带领下上街游行,许德珩等32名学生被捕。五四运动爆发。
郭心刚在游行时候晕倒在地。
深夜,北洋政府总理钱能训紧急召开内阁会议,众人提出要将蔡元培革职,傅增湘提醒将蔡元培革职只会适得其反。步军统领衙门统领李长泰提出严惩学生和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等幕后指使者,阻止5月7日中央公园的国民大会。
李大钊和蔡元培来见学生代表。
第二十八集
李大钊和蔡元培来见学生代表,蔡元培表示全力营救被捕的32名同学,李大钊提醒大家爱国更需要冷静。
总理钱能训在内阁宣读镇压学生的方案,教育总长傅增湘向钱能训辞职。
蔡元培只身来到京师警察厅面见吴炳湘和李长泰,要求立即放人,一切责任由他承担。李长泰遭到段祺瑞的痛骂,还在气头上,要抓蔡元培,吴炳湘打圆场。蔡元培要去看看学生,吴炳湘推说得有大总统手令,蔡元培愤然离去。
监狱里,许德珩等学生们抗议狱警侵犯人权,称爱国无罪。
得知蔡元培沟通放人无果,邓中夏、赵世炎等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团结一致,联络各个学校,成立统一的学生组织。会议决定马上联络各校举行全市高校总罢课,营救被捕学生。
雨夜,泥泞道路上,陈独秀与李大钊并肩前行,谈到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可能更适合中国。陈独秀提出,今天之后,可能要走上与反动政府对抗的道路。李大钊说,今天的事只是一个导火索,即将引爆全中国,要在《每周评论》和《新青年》上发表强调“从根本上改造社会”,二人异口同声,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警察在北大张贴告示,要求开除上街游行的学生。学生们撕下告示,集体罢课。
蔡元培等十四个校长集体前往京师警察厅请愿,要求保释被捕学生。汪大燮也赶来,提交与王宠惠、林长民联名签字的保释呈文,并当众宣读。吴炳湘无奈,只说必须有徐世昌手令才能放人。
吴炳湘亲自审问许德珩,盘问学生游行幕后指使者是不是李大钊、陈独秀,许德珩称自己只是普通学生,平时根本见不着那二位先生。吴炳湘恼羞成怒,令连夜审问,务必问出幕后主使者。
北洋政府,徐世昌召集会议,商量如何控制住眼下局面。教育总长傅增湘第三次递交辞呈,吴炳湘、钱能训也先后表态,如不释放学生,后果将不堪设想。徐世昌迫于压力同意放人,但要求北京所有学校5月7日必须复课,且不许参加中央公园的国民大会。
吴炳湘带着蔡元培、陈独秀来到监狱领人,但许德珩等同学拒不出狱,在陈独秀一番训诫下,学生们终于同意返校。
陈独秀重申革命者不能做自绝于革命的事,李大钊却告诉他,闹钟也要尊重炸弹的决绝。
第二十九集
陈独秀重申革命者不能做自绝于革命的事,李大钊却告诉他,闹钟也要尊重炸弹的决绝——闹钟是通过持续不间断的提醒唤醒大众,而炸弹则是牺牲自我炸醒民众,这两种类型的革命者在唤醒民众的过程中都是重要的。
郭心刚病重不治,临终留下遗言:“把我的骨灰埋在青岛,等青岛收回的那一天,要到我的坟前告诉我。”
陈独秀手握郭心刚的血书,悲痛难抑,痛哭失声。李大钊愤怒地在房间里踱步,撅折了手中的毛笔。陈独秀致信还在上海的胡适,力陈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也让他转告陈延年,延年的好友郭心刚牺牲了。
北京举行同盟总罢课,北大通电全国呼吁抵制巴黎和会。
张丰载成了京师警察厅的密探,并发展刘一品等反动学生,兰香班成了他们的据点。
北大红楼,张丰载带着刘一品等在北大撒传单、贴告示,到处污蔑蔡元培,扬言曹汝霖状告北大学生要求赔偿损失。一时人心惶惶。
《新青年》编辑部的同人开会。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高一涵等分析形势、研究对策。
北大校长办公室里,蔡元培神情失落,李大钊前来看望,二人正商量该如何度过眼下危机,汪大燮赶来劝说蔡元培暂时离开北大。
北大校园里,辜鸿铭正与黄侃边走边切磋,却听闻一同学奔走告知蔡元培先生出走了,众人大吃一惊。蔡元培留下的字条贴在告示栏醒目位置,引发辜鸿铭和黄侃的争执。
文科办公室,李大钊和众人等商议,要以挽救蔡元培为由头,把五四这把火烧向全中国。
陈宝泉、汤尔和等十八位北大教授在教育总长办公室前请愿,誓与蔡元培共进退,傅增湘辞职出走。
中南海总统府,徐世昌与总理钱能训、步兵统领李长泰商讨对策。
北大法科礼堂,众人为郭心刚追悼会做准备。北京中等以上各学校,外省各校代表及工人代表葛树贵齐来慰问,陈独秀、李大钊等教授齐集会场并发言,悼念烈士,激发斗志,追悼会成为总罢课的动员大会。
陈独秀写出《为山东问题敬告各方面》文章,陈独秀父子三人连夜赶印出来传单。
第三十集
陈独秀写出《为山东问题敬告各方面》文章,陈独秀父子三人连夜赶印出来传单。
前门大街,陈延年、赵世炎、邓中夏、许德珩在街头发表呼吁收复山东青岛主权的演讲。乔年和白兰负责分发传单。警察过来抓学生,白兰气不过,登上演讲台声泪俱下,呼唤国民自救。警察动容,放下警棍。
李大钊在长辛店车间发表演讲,号召工人们团结起来,对于反动政府的卖国行为绝不能袖手旁观。长辛店车间的上空回响着工人们的浑厚口号声:“誓死捍卫中国主权”。
湖南长沙,毛泽东主持声援北京五四运动会议。邓中夏发表演讲,意在将全中国的民众都团结起来,进行一次全民族的抗争。毛泽东补充道,新民学会要在湖南带个头,组织发动全省学生罢课,声援北京。毛泽东提议湖南效仿北京《每周评论》也创办《湘江评论》,并担任主编。
天津学联,马骏引荐北京来的赵世炎和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周恩来给同学们认识。赵世炎号召天津同学们与北京学联一起组织罢课。邓文淑代表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发表“六誓”。天津学联效仿北京《每周评论》也要创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由周恩来担任主编。
天津南开学校,周恩来号召同学抵制卖国贼曹汝霖任南开校董,绝不能让南开的光荣被玷污。
中南海总统府,总统徐世昌授命总理钱能训代为召开会议商量对策。吴炳湘报告,此次运动规模较之五四更大,全社会参加,将成燎原之势,他主张不能手软,要坚决行使政府职权。总理钱能训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学生需要安抚,应对要讲策略,不能激化矛盾。京兆尹提出要软硬兼施,提出提前放假、举行文官高等考试、派密探打入学生内部策反。
当晚,陈独秀一夜未眠,奋笔写下《对于日使照会及段督办通电的感言》一文,写好后叫来陈延年和陈乔年,让他俩去北大红楼图书馆把油印机和纸张拿来连夜印刷。
陈延年、陈乔年来到北大红楼。图书馆,胡适和傅斯年、罗家伦也在油印传单,是胡适起草的建议把北大搬到上海去的签名信。陈乔年问为什么要把北大迁到上海,胡适说搬到上海去,对学校的发展有利。
陈延年把油印机搬回家里,向陈独秀汇报胡适要把北大南迁上海。
陈独秀听罢大怒,到了北大红楼找胡适理论。已经回家的胡适赶来红楼,被陈独秀狠狠数落了一番。
"第三十一集
陈独秀听罢大怒,到了北大红楼找胡适理论。已经回家的胡适赶来红楼,被陈独秀狠狠数落了一番。
前门大街,荷枪实弹的步兵、马队在街上横冲直闯,学生们为护传单被警察围住,陈延年被马上的军警打了一棍,晕了过去。
天色已晚,下着大雨,陈独秀和高君曼、陈乔年三人来寻找陈延年、柳眉。大栅栏一个商铺前,柳眉抱着昏迷的陈延年坐在地上,恍惚间听见也有人在喊延年,连忙大声回应。
陈独秀等人找到陈延年,柳眉抱着高君曼放声大哭。陈独秀舐犊情深,背起昏迷的陈延年,在滂沱大雨和泥泞中摔倒又爬起,疾奔往医院。
陈独秀连夜陪护陈延年,并在医院里写出《山东问题与国民觉悟》一文。
清晨的医院里,陈延年醒来,看到因陪护自己疲惫至极而睡着的父亲,连忙给陈独秀披上毯子,陈独秀读自己连夜写出的《山东问题与国民觉悟》给儿子听,延年赞同其观点,但陈独秀遗憾地说,胡适不赞同。
高君曼带柳眉来给陈延年送饭,提到昨晚是陈独秀亲自上街把陈延年背到医院又守了一夜,被陈独秀打断。陈延年感动。
教育部下发训令,令北京各校停课提前放暑假,毕业考试照旧,企图瓦解学生们的罢课行动。李大钊告诉同学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抗争到底。
陈独秀返回北大,李大钊和胡适正为下一步工作如何进行而争论,陈独秀旗帜鲜明地表示此时就要火上添油,点燃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抗争到底,胡适却认为太过极端,易造成无谓牺牲。陈独秀、李大钊二人,再次与胡适发生了激烈争执。
邓中夏来报,巴黎专使还在苦苦支撑,学联决定继续罢课,取消游行示威,改为抵制日货,上街广售国货的活动。陈独秀同意按学联决定行动。
吴炳湘会见张丰载,称苦于没有证据,无法抓捕陈独秀。张丰载提议联合北大内部辜鸿铭、黄侃、刘师培等人,推动复课以瓦解罢课,自己可以去找陈延年挑拨离间其父子感情。
张长礼做东,教育部李司长摆下宴席,宴请辜鸿铭、黄侃、刘师培。三人迟迟不肯入席,逼李司长说出了想请三位在北大复课以瓦解罢课的图谋。刘师培带头拒绝,表示绝不出卖学生,辜鸿铭大骂他们其心可诛,黄侃更是骂他们无耻。三人骂完之后便扬长而去。
张丰载来探访陈延年,把一堆攻击陈独秀私德败坏的材料放进陈延年手里。陈延年坐在床上拿着张丰载给他小传单若有所思。
第三十二集
陈延年找沈尹默求证傅增湘示意蔡元培辞退陈独秀一事,沈尹默解释了他所了解的事情始末以及附议罢免陈独秀文科学长之职的原因。
陈延年出院前,在法国医院留了一封信给张丰载,诱他前来相见。
陈延年与一批学生布局,软硬兼施逼张丰载露出了狐狸尾巴,写下了陷害陈独秀整件事情的原委。
李大钊与陈独秀商量过后,决定将这些警察厅的丑行公诸于众。李大钊离开前,嘱咐高君曼、陈延年看好陈独秀不要让他出门。
吴炳湘大骂张丰载无能,张丰载给他出馊主意反诬学生运动勾结帮会分子,继续破坏学运。
中南海总统府,徐世昌再次召开会议研究应对学生运动问题。钱能训报告说,学生罢课仍在继续,运动已蔓延至各行各业。外交部陈箓报告:日本公使接连抗议,日本军队蠢蠢欲动。吴炳湘报告:北京学生运动形势复杂,如不采取断然行动,势必不可收场。徐世昌决定,发布大总统令,采取强硬措施。
会后,钱能训找徐世昌,对镇压行动表示担心,徐世昌以段祺瑞为由,没有改变会上的决定,最终警察、宪兵、军队一起出动镇压学生运动,抓捕爱国学生。
清晨,刘海威匆匆来到箭杆胡同陈独秀家,对陈延年、陈乔年说,李大钊先生特意让他来告诉两兄弟今天不要出门,在家里陪着陈独秀。刘海威带着传单匆匆离去。
北大三院,昔日学生学习的教室,如今成了关押学生的监狱。上千名学生被抓来关在这里。同学们群情激愤,共同唱起《苏武牧羊》。
在屋里憋了一天的陈独秀向陈延年阐述了新文化运动中,革新派和保守派争论的性质和革新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这两个问题,延年在一席谈话中受益匪浅。
李大钊在长辛店工人集会中号召大家向上海工人运动学习,也要登上政治舞台,站在这次运动的最前列。邓中夏报告了学联得来的消息以及最新行动目标,愤怒的学生们决定再次举行更大规模演讲。李大钊号召工人们上街声援学生并向总统请愿。
第三十三集
李大钊号召工人们上街声援学生并向总统请愿。
北大校园里挤满了军警和各个学校的学生,老百姓以及学生家长也都来到了这里慰问和送饭。高君曼带着柳眉去给被捕的易群先、何孟雄送包子,看见上千名学生被关在一起,心疼不已。
赵世炎来跟陈延年诉说当今北京形势,商人、工人、市民全部上街请愿,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各个阶级都参与到了爱国运动中,胜利在望。陈延年听得热血沸腾。
大雨中,李大钊在北大继续组织学生们游行,赵纫兰怀着身孕带着鸡汤和烧饼前来北大探望他和同学们。李大钊表达对妻子的歉疚,赵纫兰却堵住他的话头,表示全力支持他做大事儿,夫妻二人互诉衷肠,朴实真挚的情感在二人心中流淌。
陈独秀不顾高君曼、陈延年等人阻拦,走出家门,看到了街上满是军警镇压学生运动的情况,继而来到了北大关押学生地方,目睹学生与家长被军警欺压的惨状,他的内心充满了愧疚,一个人默默地走到了红楼。看到空荡荡的教室,陈独秀颓然席地而坐,归国后的往事历历在目,从当初创办《新青年》的踌躇满志,到二度复辟,再到郭心刚之死,还有毛泽东那句“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多数都是农民和文盲的国家,如何才能走得通科学与民主相接轨的路”的疑问,陈独秀内心思绪万千。
李大钊和胡适担心陈独秀的安危,在北大校园到处寻找。在红楼的楼道中,李大钊、胡适二人就救国道路和方式方法问题爆发了激烈争论。陈独秀听到李大钊“要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和掷地有声的救国决心后振作起来,言道“共和死了,我不会死”,继续探索救国道路。
回到家,全家人都围坐在一起,陈独秀想到自己又要去冲锋陷阵了,内心涌出对家人的愧疚。他举起酒杯,说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父亲,也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那些被关在牢房里的一千多名学生的家庭因为他在流泪、流血,他必须要和他们站在一起,去战斗,今后可能还会连累家人,先以这杯酒赔罪。说罢,陈独秀一饮而尽。
陈独秀的一番话激起了陈延年和陈乔年的血性,兄弟俩相继表示也做好了为国家牺牲的准备,陈延年第一次叫了陈独秀一声“爸”。
第三十四集
陈独秀一夜无眠,写下《研究室与监狱》。与此同时,李大钊也一夜未眠,开始写《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李大钊继续上街发表演讲,在众人的号召下,成千上万的学生们上街了,长辛店的铁路工人上街了,北京的市民们上街了,上海工人罢工了,五四运动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徐世昌最终被迫让步,同意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并立即释放被捕学生。
学生们相拥而泣,高呼“我们胜利了!”
北大红楼,《新青年》编辑部的同人又坐在了一起,众人对于中国未来应学习借鉴哪一国的发展方式再次发生争执。散会后,陈独秀向李大钊表达了自己对《新青年》内部思想分裂的担忧,并表示自己对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感兴趣,想开始重点研究。李大钊很高兴,向陈独秀详细地阐释了自己目前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和认识,陈独秀备受启发。
箭杆胡同陈独秀家,陈独秀刻意让高君曼做了一桌徽菜,请李大钊和胡适吃饭。酒过三巡,陈独秀请陈延年朗读《北京市民宣言》。陈独秀说了三点说明:一是把学生运动拓展为社会运动、群众运动;二是明确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三是公开宣称,当局如不尊重民意,我们直接行动,以图实现对社会的根本改造。
李大钊闻之分外激动,表示自己愿意亲自去散发这张传单,遭到了胡适强烈反对,陈独秀、李大钊与胡适再次发生争执,最终胡适无奈向陈独秀、李大钊妥协让步,并同意将此宣言翻译成英文。
胡适醉酒回家,李大钊与陈独秀密谋撒传单计划,陈独秀叮嘱不要让陈延年知道。
第三十五集
胡适醉酒回家,李大钊与陈独秀密谋撒传单计划,陈独秀叮嘱不要让陈延年知道。
京师警察厅,吴炳湘命令张丰载时刻监视陈独秀,抓住陈独秀。
李大钊将传单印刷好,并做好斗争与牺牲的准备。
陈独秀赠诗送别易群先,鼓励年轻人革命就要不惧怕失败,高君曼与陈延年觉得他不太对劲,面面相觑。
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和李大钊分别前往天桥新世界游艺场和城南游艺园散发传单。
晚上10时,正是新世界商场最热闹的时间。陈独秀将高一涵支到楼下,自己一个人上了屋顶花园,一把一把地将传单撒向下面露天电影院里正在看电影的观众。而张丰载早已在此部署好了警察,警察们冲上屋顶,将陈独秀摁倒在地。
城南游艺园,李大钊和邓中夏按照计划散发传单,并在赵世炎、葛树贵等人的帮助下安全撤离。
时钟指向11点,陈独秀还没回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一队警察闯进陈家。警官出示了搜查证,说陈独秀涉嫌扰乱社会治安,已被拘留,奉命搜查。
高一涵跑回红楼图书馆,告诉李大钊陈独秀已经被捕,此地不能久留,让他赶紧出去躲一躲。李大钊想救陈独秀,坚决不肯离开北京。正在几人僵持不下之时,陈延年跑来告知众人陈独秀已经拘禁的消息,并告知李大钊警察正在到处找他。众人意识到形势严峻,强行把李大钊带走了。
第二天,陈独秀在新世界被捕的消息传了出来,举国震惊。
京师警察厅,吴炳湘亲自审讯陈独秀。警察要动粗,被吴炳湘制止。陈独秀提出要看书和写东西,吴炳湘同意。
河北昌黎,李大钊暂避在五峰山韩文公祠,给邓中夏和赵世炎写信,分析形势,指示刚刚成立的全国学联要利用陈独秀被捕这件事进一步发动民众,实现逼迫反动政府拒签巴黎和约的最终目的。
北大红楼,《新青年》编辑部开会,胡适主动要求负责两个杂志的编辑。众人最后决定《新青年》停刊,《每周评论》暂由胡适接手。
营救陈独秀的活动在全国展开了。学生演讲团呼吁各地民众团结起来,敦促政府释放陈独秀、拒签巴黎和约。
总统府内,钱能训向徐世昌递交辞呈,称陈独秀、李大钊和他们领导的学生运动是洪水猛兽,代表的是一股潮流,根本阻挡不了,徐世昌被迫表态政府接受民意。
天津,周恩来倡议把天津学联和女界爱国同志会的骨干组织起成立觉悟社,得到马骏、邓文淑、刘清扬等的大力支持,他们还准备去向李大钊请教。
巴黎,陆征祥未得到北洋政府撤销签字的回电,和顾维钧、王正廷等人一起商议。
第三十六集
巴黎,陆征祥未得到北洋政府撤销签字的回电,和顾维钧、王正廷等人一起商议,毅然决定拒签巴黎和约。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屈辱的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外交史上的一次胜利。这个胜利是五四爱国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
湖南,毛泽东自己独立写稿、编辑、印刷完成了《湘江评论》创刊号,并发表“六不要怕”。毛泽东发表演讲指出陈独秀是中国思想界的明星,他的被捕不仅不能损及他的毫末,反而会留下一个大大的纪念。
天津,周恩来组织《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工作,将陈独秀被捕事件作为下期杂志的重点,多组织重磅文章宣传。
狱中,陈独秀每日思考不停、笔耕不辍。迫于舆论压力,吴炳湘对陈独秀给予特殊优待,并经常来探访,给他带来毛泽东主办的《湘江评论》创刊号。吴炳湘劝说陈独秀和政府合作未果,悻悻而去。陈独秀高唱一曲苏轼的《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斗志昂扬。
高君曼带着孩子们来狱中探望陈独秀,并给他带来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陈延年将最新一期的《每周评论》拿给陈独秀看,陈独秀见评论最新时事的《每周评论》取消了以往他和李大钊特别重视的反映政治斗争的战斗性文章和尖锐的评论,成了杜威的研究专刊,大发雷霆。
胡适来到狱中,陈独秀责问胡适《每周评论》改版的事情。胡适说吴炳湘一再警告《每周评论》要少谈时事,否则给陈独秀加罪。胡适与李大钊思想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李大钊信奉苏俄的暴力革命,这很危险。陈独秀说,我们三人,你是美国派,守常是俄国派,我之前是法国派,但现在越来越倾向守常的俄国派,我赞成你们争论。
李大钊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田野考察,跟农民们说,当牛做马不是咱的命,命得咱自己定!
陈延年来到河北昌黎找李大钊,向他汇报北京的形势,想请李大钊帮忙想办法解救陈独秀,李大钊给他分析形势,让他放宽心,陈独秀此时在狱中反而能帮他度过愈演愈烈的政治风暴。
社会各界要求释放陈独秀的呼声日益高涨。迫于社会舆论强大压力,吴炳湘在京师警察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陈独秀在狱中情况。记者要求到监狱采访陈独秀,遭到拒绝。
河北昌黎五峰山韩文公祠,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人在李大钊的指导下重新恢复了读书小组,继续探讨中国应该走哪条道路。
第三十七集
河北昌黎五峰山韩文公祠,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人在李大钊的指导下重新恢复了读书小组,继续探讨中国应该走哪条道路。
李大钊看到胡适的文章后,奋笔疾书,予以反击。双方隔空争辩,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问题与主义”大辩论。
北大,警察来将胡适带走。吴炳湘见到胡适假装十分热情,却以陈独秀生命安全相要挟,迫其停办《每周评论》,胡适无奈同意。
李大钊回到北大,收到蔡元培即将返回的来信,北京大学生机勃勃。
周恩来带领天津学联来北大拜访李大钊,请教怎样把爱国学生运动持久化,把天津学联和女界爱国同志会骨干组织起来成立觉悟社的相关事宜,并邀请李大钊去天津演讲。
徐世昌找来吴炳湘,要他在南北和谈之前把陈独秀放了,但要严加监视,以备随时收监。
吴炳湘来到监狱向陈独秀道喜,并要求他定期报告动向,不得外出离京。
陈独秀即将出狱,经过这一段时期的思考,他更坚定了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方向,思想上得到升华,将子美送入狱中陪伴他的白鸽英英放飞,白鸽仿佛感受到了陈独秀内心的愉悦而振翅高飞。
北京箭杆胡同陈独秀家小院子热闹非凡,《新青年》编辑部同人以及蔡元培、邓中夏、赵世炎等都来了,大家喜气洋洋欢迎陈独秀出狱。李大钊、胡适和刘半农分别吟诵了各自为迎接陈独秀出狱而作的诗歌,博得了众人热烈的掌声。陈乔年手捧一个荷叶包,恭恭敬敬地把自己做的荷叶黄牛蹄送给了陈独秀,以表达对当年那场恶作剧的歉意。众人都忍不住热泪盈眶,还是鲁迅重新将气氛活络了起来。陈独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今天的陈独秀,已是全新的陈独秀。
天津草厂庵,在周恩来的领导组织下,觉悟社正式成立,周恩来表示希望全社会的人都往觉悟的道路上走。
第三十八集
天津草厂庵,在周恩来的领导组织下,觉悟社正式成立,周恩来表示希望全社会的人都往觉悟的道路上走,并将请李大钊前来指导。
经过五四运动,柳文耀和柳母商量,陈氏父子为了理想不顾安危,不能让柳眉跟着陈延年去法国留学。
《新青年》编辑部再次召开同人会议商议复刊事宜。胡适对李大钊编的那期马克思主义专刊十分不满。在鲁迅的提议下,众人一致决定:从《新青年》七卷一号起,仍由陈独秀一人主编。
刘师培病故,蔡元培贴出讣告由陈独秀主持刘师培的追祭仪式。陈独秀流露出离开北大的想法,蔡元培再三挽留。在陈独秀坚定表达离开的决定后,蔡元培无奈同意,并表示他永远是陈独秀的后盾,两人真情流露、行礼惜别。钱玄同、高一涵、刘半农、辜鸿铭、黄侃先后前来送行,胡适因去为出国留学的学生送行而未能到场,陈独秀与诸位依依惜别。
从北大出来后,陈独秀找李大钊进行了一次告别长谈,提出了办《新青年》的初衷问题,李大钊表示要听取青年人的意见,两人相约周末在居庸关长城与青年们一同探讨。
李大钊、陈独秀一家及北大的学生们在长城上进行了对国家现状的反思、未来的憧憬以及以后对策的畅谈,表达了革命必定成功的信心、决心以及对青年的期望。在学生们饱览长城雄伟壮观美景时,陈独秀向李大钊表达了自己认为马克思主义可能有助于救中国的想法,并决定在《新青年》上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宣传力度。两人确立了“再造崭新国家,人民幸福生活”及《新青年》复刊后的主旨。
在陈延年、陈乔年回上海的前一天晚上,陈独秀与两个儿子促膝长谈,表达了自己对他们去法国勤工俭学和信仰互助论的担忧,提出了阅读马克思著作以及研究苏维埃俄国现状的建议,父子三人真情流露,期望能在同一战壕里为救国而奋斗终生。
张丰载与刘一品向吴炳湘汇报了陈独秀上周的行踪,吴炳湘批示放松监视。
蔡元培向陈独秀转达了章士钊的电报,章士钊希望陈独秀在上海与自己见面后,南下广州筹办西南大学。
第三十九集
蔡元培向陈独秀转达了章士钊的电报,章士钊希望陈独秀在上海与自己见面后,南下广州筹办西南大学。蔡元培和胡适再次表达了对陈独秀的挽留却被其拒绝。
陈独秀回家与高君曼商量后决定南下,先在上海送走儿子,再与章士钊见面,然后即南下筹备西南大学。
1919年12月,为反对反动军阀张敬尧在湖南的统治,毛泽东领导了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毛泽东在京成立“旅京湘人驱张各界委员会”,邓中夏前来探望,带来陈独秀新出版的《新青年》上为支持驱张运动发表的《欢迎湖南人底精神》,并告知陈独秀已前往上海,毛泽东表示这次在上海一定要去看望他。
毛泽东带领“旅京湘人驱张各界委员会”来到总理府衙门,毛泽东手持《湘人控张敬尧十大罪》的请愿书向秘书长抗议。
柳文耀找来陈延年谈话,询问陈延年的志向以及对柳眉的态度。陈延年坚定地表示愿意为国家而献身。柳文耀表明态度,反对柳眉与他赴法留学。
陈延年与柳眉在公园回忆感慨过后,柳眉再次向陈延年表白心迹,陈延年沉默以对,两人就此泪别。
陈独秀赶到上海,汪孟邹拉他直奔浦江码头,陈氏父子终于在行前见面。父子三人紧紧相拥,陈独秀含泪送走了两位立志献身革命事业的儿子。陈延年、陈乔年赴法勤工俭学后投身革命,后转往苏联学习,回国后均曾担任中共中央委员等重要职务。两人分别于1927年、1928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看守所。陈延年被反动派用乱刀砍死,英勇就义时誓死不跪;陈乔年历经酷刑折磨,被乱枪打死,牺牲时年仅26岁。
上海法租界渔阳里2号,章士钊转交任命陈独秀为西南大学筹办的聘书、聘金,应章士钊邀请,陈独秀去武汉演讲,文华大学礼堂座无虚席。陈独秀发表《改造社会的方法和信仰》,全场掌声雷动,武汉当局得悉下令禁止演讲并驱逐陈独秀出武汉。
第四十集
陈独秀回到北京家中,吴炳湘来访。吴炳湘对陈独秀说,现在陈独秀可是保释在家,若有外出,务必得报请批准后才可成行。
吴炳湘走后,陈独秀敲开胡适家门,并让江冬秀通知《新青年》同人。不一会儿,李大钊、鲁迅、钱玄同、高一涵等都来了,大家共同商讨陈独秀是否需要赶快离开北京。
经过和大家商讨后,陈独秀认为上海的政治环境相对好一些,想接受南方政府筹办西南大学的聘书前往上海,并提出了把《新青年》带到上海。胡适再次批判陈独秀言论出格激进,并反对《新青年》出走上海,而其他所有同人编辑则均表示支持陈独秀的决定。大家正商量时,高君曼匆匆跑来,说警察又来询问陈独秀下落。
李大钊要陈独秀想办法立即出城。胡适匆忙拿出了家里的花雕,陈独秀与大家一一把酒话别后,与李大钊一起乔装出走天津。
马车里,陈独秀与李大钊交流了对形势的看法,主要观点基本一致。李大钊提出了“他与陈独秀到底想要什么”的讨论主题并畅谈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陈独秀颇有同感,两人达成了建造一个能够凝聚力量的组织和领导核心的共识。
张丰载来到陈独秀家搜查,发现陈独秀出走。此时,被陈独秀狱中放飞的白鸽英英飞回陈独秀家中,给高君曼、子美、鹤年带来了希望。
吴炳湘得知陈独秀出走后,惊怒交加,差人去找胡适要人。
天津的海河岸边,陈独秀与李大钊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帐篷和无数流离失所的难民。在了解了难民的悲惨境遇后,两人痛彻心扉,泣不成声。陈独秀、李大钊对着难民们宣誓,并约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等地筹建共产党的组织,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胡适转达了陈独秀给吴炳湘留下的善后办法,吴炳湘颇为感动。
第四十一集
毛泽东来到北大看望李大钊,也向李大钊汇报了他发起驱除张敬尧活动的进程。李大钊直言他和陈独秀已经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建议毛泽东多了解俄国的十月革命和马克思的思想,把改造湖南放到改造整个中国社会的大方案去思考。毛泽东表示立刻加入学习《共产党宣言》。
李大钊在北京成立了亢慕义斋,作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办公室。蔡元培来到亢慕义斋与李大钊交谈,恰巧毛泽东也在,且表示下个月将去上海见陈独秀先生,蔡元培让其代为问好。蔡元培走后,李大钊召集学生,开始上课,探讨《共产党宣言》,俄共代表维经斯基也来为大家做俄国情况的分享与介绍。
上海法租界渔阳里2号,陈独秀重新挂起了《新青年》编辑部的牌子,汪孟邹感叹兜兜转转一圈,《新青年》又回来了。陈独秀则表示,《新青年》和陈独秀虽然都回来了,但是已经不是原来的《新青年》和陈独秀了,都将在此获得新生。
青年周恩来带领觉悟社成员因组织示威请愿被捕,在监狱中完成了思想的裂变。
陈望道拜访陈独秀,陈独秀将英文版《共产党宣言》交给他,并请他将其翻译成中文。
北京大学,维经斯基与李大钊交流沟通,提出马克思主义者不应只停留在思想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上,力促中国尽快成立无产阶级政党。李大钊为其推荐了陈独秀。
浙江义乌,陈望道躲在自家柴房中翻译《共产党宣言》,翻译得太投入,误将墨汁当成红糖蘸了粽子吃,称墨汁的味道是真理的味道。
上海,俞秀松和施存统来陈独秀家拜访,表示愿全力协助陈独秀筹备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陈望道送来译好的《共产党宣言》,大家都很兴奋。此外,陈望道还带来维经斯基的见面邀请。
次日,陈独秀与维经斯基在俄共翻译杨明斋的帮助下,亲切见面,友好会谈。陈独秀强调,中国党是中国党,俄国党是俄国党,二者可以合作,不能合体。维经斯基的到访,对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准备工作给予了很多帮助。
陈独秀主持上海工人俱乐部夜校学习,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陈望道发表演讲,“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
第四十二集
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在上海工人俱乐部夜校,陈望道发表演讲,“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
长辛店,李大钊在给工人们做“五一”劳动节专刊演讲,工人们群情激昂。回到北大,胡适拿着新出版的《新青年》质问李大钊,并要给陈独秀写信,不同意其丢掉《新青年》的学术品位。
毛泽东带着山东特产来到上海拜访陈独秀,与其探讨救世之道。陈独秀希望毛泽东也能成为共产主义的信仰者,并拿出《共产党宣言》全译本给他翻阅。
陈独秀在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和赵世炎、施存统、俞秀松等讨论建党,大家均表示同意。
章士钊带来社会募捐的两万银元交给毛泽东,支持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和湖南改造运动。毛泽东表示等革命成功了,一定奉还。
赵世炎将要赴法学习,陈独秀让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筹备党小组做准备,并托他转达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希望他们能笃信马克思主义。
上海法租界渔阳里2号,陈独秀拟于八月先期在上海成立党的发起小组,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给李大钊写信征求党的命名意见。李大钊回信,北京的建党工作也在抓紧进行,并坚定地认为党的名称应该叫“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又来到上海陈独秀的家,毛泽东表示自己已经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陈独秀建议毛泽东在湖南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动民众,为筹建党组织做好准备,毛泽东获益良多。
李大钊主持讨论,周恩来发表演讲,要各个组织到民间去。李大钊表示,各个组织还必须明确自己的信仰。
上海,陈独秀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正式成立了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众人选举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执行局书记,并在小组会议上宣读了由他起草的纲领并宣誓。
北京,李大钊与张申府、张国焘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北京小组,并主持召开党小组会议,郑重宣读入党誓词。
上海老渔阳里2号,陈独秀托张申府去法国组织留法精英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欧洲小组,并托他把新翻译的中文版《共产党宣言》转交两兄弟。
湖南长沙,毛泽东从萍乡农村和安源煤矿考察回来与何叔衡、彭璜聊起考察时的见闻。毛泽东指出,要想救中国,必须革命。毛泽东与何叔衡、彭璜、贺民范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长沙小组,并齐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法国巴黎,周恩来向张申府递交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笔记,获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旅法小组成立。
从1920年下半年起,除上海、北京外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李大钊提出,现在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大论战和中国到底走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大论战,要求大家以《新青年》和即将成立的《共产党》杂志为阵地,积极写稿,加入这两个论战中去。
第四十三集
上海,陈独秀、汪大燮、蔡元培、吴稚晖四人散步。陈独秀警告吴稚晖不要再影响陈延年和陈乔年。蔡元培则表示,希望陈独秀与胡适好好谈一次。
陈独秀去广州临行前,《新青年》编辑部内部发生严重分歧。陈独秀写信给李大钊及胡适,邀请来沪商讨《新青年》的归宿事宜。
上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三人重聚,推杯把盏,畅叙友情。三人谈论中国的发展方向,各抒己见。李大钊动情劝说胡适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十月革命是我们的榜样,你崇拜的那个西方的民主在中国根本行不通。社会主义能够解救劳苦大众,为了这个美好理想,我愿意献出我的一切!胡适表示理解并尊重他们的选择,但为中国设计的道路和他们不同。
法国巴黎留法学生宿舍,陈延年、陈乔年向周恩来、赵世炎表示正式和无政府主义决裂。
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蔡和森等发现吴稚晖和陈箓狼狈为奸,以留法勤工俭学生程度太低出尔反尔,导致勤工俭学学生无法顺利入学,遂决定赴中国驻法大使馆向吴稚晖抗议。陈延年、陈乔年向吴稚晖宣布与他和无政府主义彻底决裂。
上海南京路永安公司屋顶花园,李汉俊与马林、尼科尔斯基商议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代表大会。
上海博文女校,李汉俊来找董必武,请董必武草拟中国共产党党章。
毛泽东来到博文女校见到董必武,二人讨论起武汉长江码头工人的生活,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
广州,邓中夏交给陈独秀一本油印的《新青年》创刊号。邓中夏说,这是易白沙先生嘱托转交的遗物。易白沙因只身前往北京刺杀徐世昌未果,愤然自杀。此外,邓中夏还交给陈独秀一篇陈乔年译的《国际歌》的中文翻译稿。陈独秀朗读着《国际歌》的中文翻译稿,不禁潸然泪下,缓缓行入树林深处。
北京,李大钊向工人代表宣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南方举行,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并宣告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之振兴,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选择的必然结果。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和领导者,开始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伟大征程!
来源/北京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崔巍
动作片次日危机高清在线观看由6080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次日危机剧照,次日危机hdbd高清版,次日危机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次日危机》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6080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