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菜单

人气:加载中...

相见恨早 (2005)

豆瓣7.6分

主演:阿曼达·皮特  阿什顿·库彻  塔恩·曼宁  埃美·加西亚    

导演:奈吉·柯尔   又名:

豆瓣精彩点评:

快云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U酷

剧情介绍

敏重

"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西原秋的半自传体小说“青春三部曲”中,老三居然先于老二面世。老大《旧地政法》付梓后,我曾以校友兼网友身份写了一篇《青春散尽不复来》,戏谑青春的同时自揭一段尘封记忆。书文俱火之后,我在北京某间咖啡店见识了鲜活的西原秋。

当西原将老二(暂隐书名)初稿传来时,我瞬间就拟好了鼓吹的文题:《假装青春还在场》。始料未及的是,由于和无关部门无关的有关部门提出的有关原因,老二无法面世。不忘初心、愈挫弥坚的西原秋,对标找差距,聚焦抓落实,《相见恨早》终于横空出世。作为弯道超车的典范,此书真是相见恨早。可喜的是,娘家从作家出版社换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犹如黄马褂加持,不明觉厉,自是金光闪闪,威风凛凛。本文作为该书的幕侧和声,“青春”自当待在第三个词的位置。

是为破题。

一、我们活在两个枷锁之中——关于自己

西原秋在书中借路宽之口说:“我们活在两个枷锁之中,一个是外界规则的约束,另一个是内心规则的藩篱,如果你心甘情愿活在这两个枷锁中,你只有平凡,碌碌无为,唯唯诺诺。”

这段话,不知道是作者妙手偶得还是他山之石,第一次读到就深深印在了我心里。人活着,难能可贵,不正是发现自己、突破自己?若能洗尽铅华,何来中年油腻?

与《旧地政法》略有不同,《相见恨早》讲述职场、情场和名利场,主人公罗华从校园到职场,一脚踏回校园攻读法学博士,一脚踩在金融监管岗位紧盯犯罪黑手。资本内幕与爱情变故离奇交杂。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容易犯同样的通病,总想抬头赶路,却忘了停下脚步看看镜中自我。

我们都曾患过这样的病。我的大学虽然误打误撞入法律之门,但文学始终是无法割舍的情愫,期间一度有出走法学院的念头与举动。研究生毕业本时已谋得一份出版社差事,想着凭借法学混饭同时还能靠缪斯近点,梦想妻妾兼得,成就满满。谁曾想到,鬼使神差南下旅行,捎带报考这座南方城市司法机关,路过竟然变成常驻,且有永驻态势。

回望之下,今日的我要归结于昨日的我总在反观自我,发现自我。在我结识几位文学高人之后,才明白一个人所梦想的,和他擅长的、适合的,可能并非一个概念。

对,要打破内心规则的藩篱!热爱文字,并不意味着就要以文字工作为生活来源;热爱自由,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迈入体制的丛林。

西原秋在书中多次提及《论自由》,这本诞生于1859年的著作,核心理念就是所谓的“伤害原则”:只要不伤他人,便可随心所欲。也就是在自己与他人间划下一道“群己权界”。就是这位“19世纪不列颠民族精神的象征”、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先生,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当了整整35年公务员,官至首席审查官,一直干到公司改组才退休。

这才是打破了两个枷锁的真正的自由主义者。顺带八卦一句,密尔先生24岁时爱上一位有夫之妇,足足等了21年对方丈夫去世后,才带去领证。

二、善良是世上最美丽的法律——关于他人

书中,西原秋继续借路宽这个法盲之口指出:“善良是世上最美丽的法律。”这其实是某句法谚的口语版。

我读了两遍《相见恨早》。第一遍是未删节版,文中夹杂着贵州方言俚语,还有器官语气助词,生猛异常,不亦快哉。第二遍是正式出版物,宛如阉割,连情窦初开的场景都犹如教科书,不亦憾哉。读过“洁本”,我一时语塞,书评拖了很久很久很久,直至某个半醉的深夜,才写下文首的破题。

年轻时,我们都曾经相信甚至迷恋文字的力量,而到了碎片化信息横流时代,满眼可见10w+文字,要么打鸡血,要么灌鸡汤。对中文传统美学的破坏,淋漓尽致,造了大孽。令我迟疑而纠结的是,能不能从笔下流出一篇和鸡无关的班马文章?

就在拖延症即将扩散恶化成拖延癌之时,我恍然找到了办法:和自己对话。不要试图给谁打鸡血或者灌鸡汤,放过鸡。

市面上关于混迹职场的生存技巧,各类作品早已连篇累牍。虽然《相见恨早》并非此类读物,但读后共情之下,我还是不免自省一番职场体验。那就是,人在职场首要、重要、紧要的还是沟通,而良好沟通的前提是:对他人善良。

罗华是西原秋在书中的化身。职场上,他作为稽查部门中层领导,没日没夜鏖战在第一线,对上级领导“不提条件、不表功劳、不谈享乐”;情场上,他作为善良卑微窘迫的白痴,只知承诺“我会给你幸福”,却未曾听说“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结局便是:在职场的善良和在情场的善良有了不同结局。

多年前曾有一位面带傲气的职场新人,拿着一份文件径直走进我的办公室问:你是某某吗?这个给你。扭头便走,留下一脸愕然的我。不久后新人离职。我猜,多年后他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时,记忆中一定不会出现我这同事那张愕然的脸。祝你一路走好,前程似锦。

该抖包袱了。前文所说的法谚便是:法乃善良公正之术。其实善良正是指导我们与他人沟通时的“法”。粗习法律便当了解这句法谚,读过《相见恨早》你就会知道它的口语版,可或许只有读过我这篇文章,你才得以邂逅它的学术版:

jus est ars boni et aequi

三、两粒无法靠近的沙子——关于爱情

罗华最终发现,若水爱上的仅是爱情本身,他俩注定是“两粒没法靠近的沙子”,最终结局,擦肩而过。读者诸君,抱歉剧透。

合上《相见恨早》,我回想起遇见西原秋幸福一家人的场景。是的,这家伙虽然在书里感慨万千,可在现实中早已放下。

当然这同时也证明,这家伙的青春已和我一样,只剩下尾灯。回味的能力还在,倒车的本事却已丧失。

青春哪里离得开爱情。正如西原秋在封面上大言不惭地写的:

爱对了,是一层纸。

爱错了,是一堵墙。

多么痛的领悟。可惜青春期的人们,总是要痛过,才能领悟。爱情才不管你那么多,它本身就是纯快乐,是我们非要把它搞得高深莫测、痛彻心扉。这个原理,李敖和李银河二位先生都同意。反面典型罗华对这个原理知道得太晚。“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幸好我在初恋前就读过李敖和李银河。

掌握原理后,实践操作就不再欣赏歇斯底里的泪水,或者加一把黄沙的所谓爱情。当然,实践初期还有些手生,比如时不时会冒出“我可以为你牺牲一切”之类的伟大念头。

自由地享受纯快乐,这是爱情的本意。当我们不快乐,爱情自然就不在,两粒沙子何苦还要相拥来承受彼此磨砺的痛苦?如果是两粒注定无法靠近的沙子,那就远离。毕竟沙滩上最不缺的就是沙子。

可是人这种生物实在奇怪,痛苦总是比快乐更能带来深刻的人生体验。一言以蔽之,我们的初恋之所以刻骨铭心,其实在于失恋。

罗华初次失恋之后,做了两件事:一是旁听哲学系的佛教经典《异部宗轮论》,二是写诗。这倒和我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初次失恋后,也做了两件事:一是去北京法源寺聆听高僧的教诲,二是钓鱼。

那个夏天,我吃了很多鱼。当秋天到来时,我带着丰富的dha储备去了海淀区西土城路二十五号筒子楼,埋头攻读法理学硕士。

在那里,我遇见了那一粒无法分开的那粒沙子。狂啖鱼肉的夏天,则成为茶余饭后经久不息的笑谈。

四、青春不在时仍是自己的王——关于世界

当青春不在了,华发早生,马齿徒增,我们还剩下什么?

值此举国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我发出了这样的世纪追问。向自己。西原秋把他的青春留在了“青春三部曲”中,而我呢?

越来越迫切希望自己从事更有意义的事。不再甘当旁观者、顺流者,努力成为参与者、创造者。人要相信,青春不在时,仍是自己的王。这句洋溢着happy ending气息的偈语不是出自西原秋的书,而是出自我,笔者本人。

你也可以把这当作是一个体制内油腻中年男最后的哀嚎。

这个世界,万事皆关联。读学术著作,我们常常会从脚注、尾注中引发延伸阅读,扩张视域。刑法学博士西原秋的《相见恨早》,明明是小说,却也在此刻好似博士论文的灵魂附体,同有此效。虽然该书没有脚注也没有尾注,读者还是会忍不住去读或者重读《论自由》《论犯罪与刑罚》《小王子》《旧地政法》《海子的诗》……

这让我联想到文学大师博尔赫斯。

不要只顾埋头生活,说这个世界与你无关。其实你最渴望的是对眼中世界的控制,最恐慌的是对世界的逐步失控。人因老去而恐慌,源于肉体上控制力的弱化。然后,通过攫取更多的权力,以精神上控制力的强化加以弥补。

你一定看过某种人试图活成神话,却不小心活成了笑话。公平的是,即使你终将老去,你厌恶和厌恶你的那些人也终将老去,没准儿还先于你老去。

当青春不在时,人所能做的就是主宰自己的灵魂,让它更充实、更有趣。《圆觉经》云:“心清净故,见尘清净。”一颗清净的心灵看到的灰尘都是清净的。你一旦成为自己心灵的王,青春将不会离你而去。

博尔赫斯曾经反对阅读书评,理由是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每读一本书,书就变化一次,体会就不同。

不过他后来又支持书评,理由是读者和评论丰富了书的内容,甚至赋予书的新生。比如《哈姆雷特》已不完全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而是柯尔律治、歌德等人笔下的《哈姆雷特》。

所以,即使你在读《相见恨早》之前读到它的这篇书评,也不要相见恨早。

喜剧片相见恨早高清在线观看由没事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相见恨早剧照,相见恨早hdbd高清版,相见恨早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相见恨早》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没事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