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真正写出自身毫无经历的东西,亲身体验是一切灵感和才华的依托,这部《赌徒》便浓缩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生经历的一个侧面。也许是经历了由死刑转生的重大心理冲击,也许是多年的苦役在心里的划痕太深,重返自由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陷入了赌博的泥潭中,那不可控制的狂热和诱惑多少次让他沉醉于生命的高潮,就以翻倍的程度多少次使他痛苦万分,后悔不迭,甚至跪倒在那个无比关爱他的人面前乞求原谅和惩罚,无数次保证不再去干这出卖灵魂之事。只是无论如何,赌徒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无法分割和否认的一个身份和角色,在这个基础上,《赌徒》这部作品便是探究陀氏心理的一个机会。
故事的主人公,阿列克谢,是一位自尊、敏感同时内心又有着狂热情感的年轻人,作为一名俄国将军家的家庭教师,他和将军一家人共同来到德国的一处疗养院休假,当然这里真正吸引人的乃是各类游乐宫和眼花缭乱的赌场,年逾五十的将军无疑是放浪形骸和不负责的代表,他不仅不吝惜自己的财产还将抚养孩子的储蓄肆意挥霍,走投无路下竟将名下的财产抵押给了狡猾势力的法国伯爵德.格里,同时荒唐的迷上了一个水性的浪荡女子——伪装成上流社会的勃朗希小姐,不惜为她一掷千金,一心幻想着和她结婚,于是所有的希望都落在了那笔来自将军婶婶的遗产上,一封封焦急的电报从这里派往俄国询问身体不适的老太太究竟死了没有,毕竟将军能否和勃朗希小姐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他的财产又会不会被法国人吞没都取决于老太太是否何时咽气。与此同时,主人公则深深迷恋着将军的继女波丽娜,一位古怪、纤瘦、理性又偶尔歇斯底里地俄国少女,他因为深深的痴迷而甘愿成为她的仆从,甚至只要她命他从山峰跳下去他也会一跃而下,总而言之,为了波丽娜,我们敏感多情的主人公愿意做任何事情——甚至是带着不情愿去为她赌钱,而波丽娜之所以需要钱,自然也是为了帮助将军摆脱法国伯爵的财务胁迫,同时也是为了获得自身的独立性——富有魅力的法国伯爵已向她正式提出求婚了。只是主人公的种种付出得到的只是波丽娜更深的蔑视,在一次戏谑中还让主人公冒犯了一个男爵而受到了将军的辞退,不料自尊独立的主人公宣称受到了侮辱并准备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么一闹,原先对主人公颐指气使的将军和法国伯爵都对他换了一副可怜巴巴的嘴脸,无疑男爵具备着左右将军在上流社会声誉的作用,而就在此刻,最令人惊讶的一幕发生了——原以为病入膏肓的老太太居然带着大队随从从俄国赶到了这里!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关于赌博的故事直到此刻才正式拉开帷幕。
风风火火的老太太来势汹汹,对异国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声势浩大的排场尽显气派,并在众人的拥簇和关注下视察了赌场,更出乎意料的是小试身手却赚得个盆满钵满,直到一步步滑向赌徒的深渊,在将军的焦虑中输掉了大笔现金,最终带着懊悔和气愤回国,这也是这部作品的第一个赌徒,同时将军也彻底失去了获得遗产的希望,自然勃朗希小姐离开了他,法国伯爵也带着抵押的房产甩手而去,为了帮助波丽娜缓解困境,主人公成为了第二个真正的赌徒,并在一夜之间赢得了一大笔钱,然而依旧没有赢得波丽娜的心,在失望和打击中他居然陷入了勃朗希小姐的温柔乡,并在巴黎将所有的钱挥霍一空,在堕落中主人公陷入了生活的困境,却似乎在赌场中找到了生命自由的希望,当你体验过在短短十分钟内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又有谁能拒绝它呢?由此他也成为了一个骨子里真正的赌徒。
这部作品首要出彩之处便是对赌徒心理传神的描绘,更为重要的是展现了这种心理的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不妨先来看看小说中的的第一个赌徒——将军夫人,期初,她对赌场的形形色色只是感到好奇,只是“远远地观看着一切”,甚至能够很敏锐有理性的看到了一个即将陷入深渊的赌客,显出一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观感
“真糟透了!这个人完蛋了,那是他自己找的……我不能眼看着他把所有的钱都送回去。真实一头蠢驴!”
不过当她也开始走上赌桌,体尝那种偶然性的刺激时,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她的执拗开始显现出来,而当盲目非理性的执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是,一个潜在的赌徒便诞生了。也许自信便是赌徒产生的根源,在他们身上总有一股信念,即只要有一点本钱就可以扭转乾坤,因为他们已经如此成功过,又怎么没有可能再成功一次呢?既然有这个可能,那么只需要再多试一次罢了,于是,老太太陆续将原本用来修缮教堂的几万卢布全都砸了进去,还有自己的疯狂与理智。
“大傻瓜!糊涂虫!你个老糊涂!”
也许每一个赌徒都有过这样貌似悔过的反省,不过也只是为另一次更大的冒险预热罢了。
“事情也理应如此,像他这样的人,一旦踏上赌博这条路,那必定像坐雪橇从山上往下滑,越滑越快。”
如果说从老太太的身上我们得以见证一个普通人如何成为一个赌徒,又怎样在其中获得狂喜、刺激、疯狂、后悔与幻灭,那么从主人公,也就是小说中第二个赌徒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赌徒,一个已经在血液中融入了赌博细胞的赌徒,因为与老太太那样一个从生活中意外滑进赌场的普通人相比,主人公自始至终对赌博有一种坚信,一种冥冥之中的信仰,可以说,赌场于他不是一个可以凭借运气肆意劫掠之地,而是一个命运场,他不惧怕在赌场中搭上全部的身家性命,一如他可以毫无感觉的对待赢得的巨款,老太太是为赌桌上的金钱而痴狂,尽管她是一个有钱人,而主人公则是为赌场能为他带来命运的转机而痴狂,在赌场,他可以用几个小时就为心爱的人解决尊严问题,这是一种命运的诱惑,它要比金钱本身更具有吸引力,也可以说对爱情的幻灭使得他对命运产生了一种疏离感,似乎命运之光已离他远去,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种解放的自由,以至于他毫不怀疑在赌场上他随时可以再赢回一大笔钱,实质上这是一种精神的放纵,宣泄的出口便是貌似可以逆转乾坤的赌场,必然的,他也将沦为一个彻底的赌徒,即一个永远也不会赢的人,他狂热的迷恋着波丽娜却不真正明白与理解她需要的是什么,一如他始终相信只需几个小时就可以在运气的眷顾中肆无忌惮,带着歇斯底里的神经质气息,继续形成了作品中主人公的精神基调。
可以说,这部作品含有太多作者心理生活尤其是关于赌博生活的实际经验,作为一个赌徒,陀思妥耶夫斯基明白自己悲惨又狂热的处境,在赌博面前,非理性的洪流似乎总能让理智之堤崩溃,一次次陀思妥耶夫斯基走向了罪恶的赌场,一次次,又跪倒在安娜面前乞求原谅,我想,赌博已深深影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时也将这些影响带到了作品当中,《赌徒》便是集中的体现。
沉沦的度脱或许是绝望的,真正的赌徒却又是充满希望的,小说的结尾,主人公收到了来自好朋友的馈赠,于是改变命运的强烈希望有在他心中唤起,具有巨大的诱惑
“真的,当你独自一人,置身异国,远离祖国,远离朋友,不知道今天是否有饭可吃,却把最后一个盾,真正最后一个盾拿去下注,这时候是有一种特殊感觉的。”
要知道改变命运的可能可远比金钱本身更为刺激,只是一个真正的赌徒在强烈的希望面前,其实也正是距离绝望最近的,可究竟命运在下一刻会怎样抉择,这不是留给理性来解答的,因为从理性角度来说,一个真正的赌徒应用也不会拥有属于自己可控的生活,他的生活总在下一刻,正如小说的最后一句话:
“明天!明天一切都将见分晓!”
附:人物简介
阿列克谢.伊凡诺维奇:主人公,将军的家庭教师,赌徒
将军:主人公的雇主,陷入财产危机只一心期盼遗产
波利娜.亚历山德罗夫娜:将军的继女,高傲而自尊
米沙和娜嘉:将军的两个孩子
勃朗希小姐:肤浅的风流女子,一心渴望将军的财产
德.格里侯爵:唯利是图的法国人
阿斯特莱先生:拘谨刻板的英国绅士
武梅海姆男爵:德国人,受到主人公的当街冒犯
尼尔斯基公爵:体态矮小的俄国公爵
安东尼达.瓦西里耶夫娜.塔拉谢维切娃:老将军夫人,拥有大笔财产,固执
费杰尔先生:老将军夫人的听差
包塔贝奇:老将军夫人的管家
玛尔法:老将军夫人的侍女
费多霞:将军家的保姆
欢迎关注并推广 兮兮书评——专注业余而有深度的书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