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那些年,我们倒背如流的32篇文言文,公认最难背的,如今是否还能背出?一起试试看!
或许,我们已经忘记了其中的一些篇章,但那些文字所承载的智慧和情感,却依然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文章首发挑战赛#
它们见证了我们的成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
"下面我对这些经典古文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1.《爱莲说》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创作于嘉祐八年(1063年)。这篇议论散文通过对莲花的形象和品质的描绘,赞美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展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脱的胸怀。
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绘莲花高洁的形象;后一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别评价了菊花、牡丹和莲花,并以莲花自我比拟,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具体来说,周敦颐在文中写到:“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表明了他对于莲花特别的喜爱,认为莲花的品质比菊花的隐逸和牡丹的富贵更令人尊敬。
"2.《陋室铭》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骈体铭文,创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全文共有八十一字,通过具体描绘"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以及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作者高洁隐逸的情怀。
在文中,刘禹锡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他以山水起兴,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表达了即使居处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
总的来说,《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充分展现了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
3.《马说》
《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杂文,出自《昌黎先生集》,是《杂说》的第四篇。它以"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阐述了作者对人才观念的认识,借马说理,表达出怀才不遇的愤慨。
在文中,韩愈通过反复论证世上有无千里马这一问题,归结到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少知马的伯乐。他揭示了封建统治者不知人、埋没人才的现象,抒发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愤慨。此外,他还利用古汉语中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种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的风格。
具体来说,韩愈写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他认为虽有名马,但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这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有力揭露和批判。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创作的一篇议论散文,出自《孟子·告子下》。文章通过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此外,文章中还以古代圣贤舜、傅说等在困境中振作精神、奋发努力而终于大有所为的事实为例,进一步阐述一个人只有经历种种挫折和考验,才能完成自己的天赋使命。这个观点也被扩展到国家层面,即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也是如此。
具体来说,"生于忧患"意味着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忧患使人谋求生存;而"死于安乐"则表示安逸享乐使人死亡。这样的观点揭示了人生中的困扰和困扰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困扰的方法。
5.《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的一篇名篇,其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是其中的名言。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面对生死和道义的选择时,应该舍弃一些次要的东西,选择更重要的东西。
"6.《劝学》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也是其代表作,同时是《荀子》的首篇。该篇文章主要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荀子在《劝学》一文中用精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比喻阐述了一系列深刻的道理,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旨在鼓励君子们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知明而行无过。因此,《劝学》可以说是荀子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深入到生活实践中的学习观念,至今仍对人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7.《师说》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创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当时韩愈任四门博士。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章中韩愈引用孔子、郯子、苌弘等名人的故事,以幽默的语言和尖锐的意思,展现了自己的思想和风格。
《师说》全文篇幅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这篇文章中,韩愈阐述了学习古道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师道的不可忽视和不可怠慢的道理。他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他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
"8.《兰亭序集》
《兰亭序集》由晋代书法大师王羲之创作,包含《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等多个名称。作品创作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当时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此篇序文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清雅景象作为背景,描绘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热闹场面,并形象地描绘了流觞曲水的活动过程。文中同时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如:“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展现出其深沉的人生感慨。
《兰亭序集》以其优美的笔法和深刻的哲理备受赞誉,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真迹现已不存,但有摹本、临本传世,其中以“神龙本”最为著名。
9.《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这篇文章通过借用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将现实与理想境界巧妙地联系起来。故事讲述了在晋太元中的时期,一位武陵渔民误入桃花林,发现了隐藏在桃花林水源尽头的一个与世隔绝的村落——桃花源。
这个村落里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和谐安宁的生活,他们从先秦时期开始就居住在这里,完全与外界社会隔离。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地款待了这位渔民,并提供了丰盛的食物和酒水。然而,当渔民想要带着这些人的消息返回现实世界时,他却发现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出路。
这个故事以桃花源为象征,展现了人们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艰难的现状。《桃花源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10.《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描写山水乐趣的名篇,以醉翁亭为背景,展现了山水之乐的魅力和人们的感受。在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后,被贬到滁州担任了两年知州。在任期间,他内心虽然抑郁,但仍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一些政绩。
此篇文章以幽默诗意的笔调,描绘了太守与他的宾客们在醉翁亭上欣赏山水美景,感受山水的乐趣,领会山水的意义。它以太守和太守宾客为主角,展现了山水之乐的寄托和感慨。其中包含了对琅琊山美景的描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同样也描述了酿泉以及醉翁亭的位置:“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这些细腻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共享这一份山水之美。
11.《赤壁赋》
《赤壁赋》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创作时间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此篇赋以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为主题,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心境的转变,再到超越自我的复杂情感过程。
赋中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景画卷:“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进一步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在这美妙的情境之下,作者的心情也经历了从平静到激动的转变,扣舷而歌,把内心的思考和感慨化为诗歌,表达出深深的哀愁和豪情。
《赤壁赋》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苏轼身处低谷时的挣扎、反思和超越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生命历程的自我观照。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盛赞《赤壁赋》为“文章之绝唱”,堪称古代散文的瑰宝。
"12.《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1046年)的九月十五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及其周围的壮美景致,以及对比阴雨和晴朗时节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同时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沉的爱国爱民情怀。
范仲淹在文章中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与“迁客骚人”的情感相结合,使得全文的主题超越了单纯的山水描绘,转向了纵议政治理想,从而大大提升了文章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此外,这篇散文以简约的文词、和谐的音节和巧妙的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使其在古代杂记中独树一帜,堪称中华散文的经典之作。
"13.《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也是其代表作之一。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在唐高宗时期,当时的洪州都督阎某决定重修此阁,于是在公元675年(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欢宴,邀请了许多群僚和宾客参加。
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滕王阁序》的内容十分丰富。它首先从描述洪都的地势和人才入手,接着写到宴会的场景,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以及眺望的广远,紧扣秋日的主题,使得整篇文章的景色鲜明生动。然后,作者从宴会娱游转到人生的遇合,抒发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接着描述了自己的遭遇,并表明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至今日,《滕王阁序》已经成了千古名篇,人们惊叹于它的文笔之妙,创造的新成语之多,引用的典故之广。而让王勃名垂青史的,除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外,更在于他藏在这篇散文之中的情感。
"14.《出师表》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洛阳);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诸葛亮在出兵攻打魏国之前,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建兴五年(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书后主,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
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教科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15.《逍遥游》
《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同时也是道家经典《庄子》的首篇,其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这篇作品的主题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全文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新颖的构思构建了一个雄奇怪诞、汪洋恣肆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
此外,所谓“逍遥游”,就是指“无所待而游于无穷”,摆脱功名利禄、权势地位的束缚,让精神世界获得真正的自由,不依赖于外物、不依赖于自身形体而存在,如此一来,才能逍遥自在地畅游于宇宙之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1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记录在《论语·先进》中的一篇文章,标题为后人所加。这篇文章生动地再现了孔子与他的四位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在文章中,孔子对他的四个弟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这是孔子鼓励他的弟子们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也反映了他的弟子们的个性和志向。其中,子路的回答尤为引人注目,他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遭到外敌的侵犯,再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这一段对话充分展现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对于理想社会和个人修养的深入探讨。
17.《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是一篇古代著名的兵法论文,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这篇文章记载了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之战,是齐国对鲁国的一场战争。
在文中,曹刿以其独到的战略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为鲁庄公提供了战胜强大齐军的策略。他首先批评了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的行为。然后,曹刿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建议鲁庄公在敌军士气最旺盛的时候避而不战,待其士气衰落时再发动攻击,以此策略成功地击退了强大的齐军。
此篇文章不仅展现了曹刿的军事才能和智谋,也反映出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复杂激烈的斗争。同时,通过曹刿的故事,我们也可以领悟到深思熟虑和精准把握战机的重要性。
"18.《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收录在《战国策·齐策一》中的一篇古代著名散文,创作于战国时期。这篇文章讲述了齐国谋士邹忌以其深入的自知之明和勇于进谏的精神,成功劝说君主广开言路,从而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通过邹忌的个人经历展现了他的思考能力和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其中一段著名的描写是邹忌问他的妻子他与城北的徐公谁更美,他的妻子回答他说邹忌美甚,而徐公无法比拟。这段故事一方面揭示了邹忌的自我认知,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他勇于接受真相的态度。
此外,这篇文章也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9.《木兰辞》
《木兰辞》也被称为《木兰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被宋代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名叫木兰的女孩的故事: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然而,当战争结束后,她却不愿接受官职,只希望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这首诗歌热情地赞扬了木兰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20.《过秦论》(节选)
《过秦论》是西汉时期贾谊创作的一篇史论,它总论了秦的兴起和灭亡及其原因,并鲜明地提出了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此篇文章最广为流传的部分是对秦国兴盛历史的回顾,指出秦国变法图强而得天下,然而由于没有施行仁义,最终导致了它的灭亡。 《过秦论》分为上中下三篇,全面分析了秦王朝的过失,以此总结出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供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
"21.《离骚》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三峡》
《三峡》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描写三峡景色及其情感的山水之作。全文通过精细的描绘,展现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文章首段便以“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总结出了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接着通过对四季景色变化的细腻描绘,如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春冬之时则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等,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三峡的自然风光。
此外,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生动的象征和比喻,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此展现出三峡之地的艰险以及渔民生活的艰辛。全文通过对三峡山水的描绘,表达了郦道元对自然和历史的深深感慨。
"23.《陈情表》
《陈情表》是魏晋时期蜀汉名臣李密创作的一篇辞表。此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全文情感真挚,文字质朴,通过作者自身的经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内心的痛苦。例如,他述说了自己出生仅六月就失去了父亲,四岁的时候舅舅强行改变了他母亲的志向,以及他从小疾病缠身,孤苦伶仃的成长过程。
此文最终打动了晋武帝,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陈情表》以其深情厚意,深深打动了无数读者,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瑰宝。
24.《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此外,归有光通过描述修葺后的项脊轩以及其中的几件小事,借一轩以记三代人的生活变迁。
值得一提的是,《项脊轩志》中的优美典雅的语言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第一段,尤其是描述修葺后的项脊轩的部分,句式整齐,格调高远,语言精致。此外,归有光把自己的远祖曾居住过的江苏太仓的项脊泾命名给自己的书斋,这不仅有纪念意义,也显示了他深深的乡愁之情。最后,通过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归有光生动翔实地描绘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见证——项脊轩,运用动作、语言和景物描写,寄托了对“对自己人生成长有过深刻影响的女性”的深深怀念。
"25.《蜀道难》
《蜀道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样的词句开篇,描绘出了蜀道攀登的艰难和危险。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等诗句展现了蜀道的险峻和壮美。
此诗不仅描绘了蜀道的艰险壮观,也寄寓了诗人对人生困境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无论是蚕丛、鱼凫、还是开国的五位壮士的故事,都是诗人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26.《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抒情小赋。这篇赋作于陶渊明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脱离仕途回归田园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
关于此篇赋的写作背景,陶渊明在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0几天的彭泽令后选择归隐。陶渊明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生活,他的这份决定正体现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此篇赋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生动地描绘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景,展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其语言之精炼,情感之深沉,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27.《琵琶行》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作品名称也被称为琵琶引。此诗的创作背景源自白居易在元和十年被左迁为九江郡司马的经历。
诗中,白居易借一个长安倡女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这位倡女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故事中的倡女,年幼时曾在长安学习琵琶,后来因年长色衰成为贾人的妇。白居易在湓浦口的一次送客过程中,夜晚听到舟中有人弹奏琵琶,声音铮铮有力,有京都之声。白居易询问之下了解到她是长安的的什么人,自己也曾学过琵琶。白居易听后深感同情,让她快弹几曲,听完后更是感到怅然若失。这个倡女通过自述自己的经历和心情,让白居易对她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全诗语言优美和谐,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特别是描绘琵琶的演奏部分,比喻贴切,化虚为实,呈现出鲜明的音乐形象。可以说,《琵琶行》不仅展示了白居易深厚的诗词功底,更凸显了他深入人心的叙事技巧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28.《记承天诗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这篇作品记录了苏轼被贬谪至黄州期间的一个生活片段,对月夜景色进行了美妙的描绘。在文章中,苏轼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得到了体现,他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自我排遣的心情也得到了表达。此外,这篇文章还展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性格特点。清储欣曾评价:“仙笔也。读之觉玉宇琼楼,高寒澄澈。” 通过这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苏轼作为一位伟大的文人,不仅才情出众,而且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9.《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作品以作者游玩的全过程为主线,借对“小石潭”景色的优美描绘,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谪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情感。
全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开始,隔着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生欢喜。接着伐竹取道,发现小潭,其水尤为清冽。小石潭的全景由全石构成,近岸处卷石底而出,成为坻、屿、嵁、岩等不同形状。周围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宛如一幅生机盎然的图画。
全文通过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展现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同时,也借此表达了作者在遭遇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整篇文章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
30.《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辞赋,创作于825年。此篇赋文的创作背景与阿房宫的兴衰密切相关。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朝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杜牧在赋中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全文通过丰富的想象和铺叙、夸张的手法展开描写,语言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气势雄健,风格豪放。这篇作品不仅展示了杜牧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也以其精练且富有抑扬顿挫的语言,对阿房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从而展现出阿房宫的瑰丽壮观以及其最后的毁灭。
"31.《六国论》
《六国论》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作的一篇政论文,主要讨论了战国时期除秦国外的其他六个国家:齐、楚、燕、韩、赵、魏的灭亡原因。这篇论文深入分析了这些国家的失败,并从中提炼出“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
苏洵认为,六国的破灭并非是因为战争不利或战斗不力,而是因为各国竞相贿赂秦国。这种贿赂行为导致各国的力量亏损,最终走向了破灭的道路。他进一步解释称,没有贿赂的国家由于失去了强大的援助,不能独自保持完整,因此也可以说破灭的原因在于贿赂秦国。
此外,苏轼在他的《六国论》中也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他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这是他们能够长久存在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
32.《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全文通过回忆自己年轻时向同乡马君则求学时的情景,勉励马生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并表达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文章开篇即交代了写作背景:宋濂在元末明初的战乱中,曾与马君则一起求学于金华名士许谦。当时,虽然生活艰苦,但两人仍然刻苦学习,共同度过了那段难忘的时光。接着,宋濂回顾了自己年轻时的求学经历,以及在许谦门下所学到的知识和品德。他提到,当时的学习环境非常艰苦,但他们依然努力学习,以求日后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在赠序的最后部分,宋濂对马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珍惜光阴,抓紧时间学习;二是要勤奋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品德;三是要有远大的抱负,立志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这些要求既是对马生的勉励,也是对后人的教诲。
整篇文章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传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它也强调了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当我们再次翻阅这些熟悉的篇章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青涩的年代,与那些古人一起品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让我们珍惜这份记忆,传承这份文化,让那些年的文言文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原创不易,翻版抄袭搬运必究)
国产剧10件或更少高清在线观看由6080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10件或更少剧照,10件或更少hdbd高清版,10件或更少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10件或更少》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6080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