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人间
作者:张勇军
这不是虚构,而是耳闻目睹,发生在身边活灵活现的真实故事。众人传颂,感人肺腑,故,拙笔记之。
——题记
“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清晨,大街上传来悠扬动听的歌声。隔窗看到北楼姜嫂家,情不自禁,这不就是对她姑娘姜妮的赞美吗!
姜妮在娘家巳住了15年,没别的原由,为了孝顺父母,伺候二老,小两口商议牺牲自己小家庭利益,舍下丈夫及上学的孩子,置身来到娘家。天长日久,小区里的人们混得很熟。她中等个头,身材苗条,瓜子脸型,浓眉大眼,嗓音圆润。整天笑容满面,和颜悦色,落落大方。有涵养,懂礼义。进进出出,男叫叔,女称姨,大伙儿都夸她有礼貌。我们仅知道姜家的女儿,碍于多言羞于耻问,大都不知道真名字。随方就圆,按照本地习惯,女孩一般爱称谓“妮”,所以,我们索性就叫她姜妮。
其父老姜大哥从市法律顾问处退休,姜嫂家庭妇女,老两口相濡以沫,生活得还算温馨。岁月不饶人,年过古稀,病患缠身,自理生活能力陷于困境。姑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古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父母把我养大,我绝不能让二老受罪。当机立断,姑娘辞去国企公职,丈夫上班照料上学的孩子,自己全身心地伺候老人。住进娘家,昼夜不离,围着父母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骑着父亲用过半辈子破旧自行车,进市场,入超市,购粮买菜,操吃办喝。别看一副妩媚纤弱的身板,不知疲倦,忙里忙外。父亲一生喝茶习以为常,她每天上下午冲上茶水,送到手上,喝一碗倒一碗,直到老人家品茶意尽。父母多病,每日3次,将他(她)们的用药配好,一手端水,一手送药,按时服用。姜妮从不轻易回自己的小家,连平时换洗的衣服都是丈夫挤时间送来。想念孩子时,星期天让他爷俩来团聚。因父母患高血压、冠心病,她夜间象值夜班一样,分别到各居室查巡,常年如此,从不间断。高兴的姜嫂逢人就夸,闺女真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呵!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二老转眼间到耄耋之年,姜妮的父亲不幸脑梗,肢体失灵,语言不清,卧床不起,吃喝拉撒都在病榻上,给孝顺的女儿增添了侍候的难度,带来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因为失语,女儿还要弄清楚父亲的内心世界。所想所需,侍奉到位,尽量让老人心满意足。吃饭端碗喂,喝水汤匙饮,用药送嘴边。父亲一生的最爱,一是看报纸了解时事新闻;二是听地方戏豫剧。女儿定时打开电视,让其浏览国内外大事。为了满足父亲的戏瘾,专门买来随身听音响,让商家进了豫剧专辑。父亲听着传统剧目常香玉的唱腔,高亢悦耳,忘记病痛不适,女儿宽心释怀。为了节省开支,父亲的拉尿,晚上用尿不湿,白天用便壶她亲手操弄,端屎端尿,不厌其烦。尤其是为防止瘫痪病人生褥疮,姜妮安排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尽管自己身单力薄,还是将体重180多斤的父亲按时辗转。每次做完翻身,累得精疲力尽,听着老父嗟叹,内心却十分惬意。每周定期给父擦身,换洗褥单。买了书籍,咨询中医,学会了简易按摩技艺,早晚两次按摩全身,将父亲的病痛疏解。老人家一病不起,姑娘五年如一日全身心伺候,直至84岁溘逝。送走老父,继续承担照顾老母亲。重返娘家门,侍奉双亲,至今15载,依然如故。姜妮的事迹,在小区里传颂。巾帼孝女,大爱无疆,爱心永恒。
面对当今老龄化的社会现实,更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让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风吹遍祖国大地!
2021年6月2日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作者简介:张勇军,男,肥城市发改局退休干部,有作品在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发表。
"欢迎关注“桃乡文苑”公众号,查看更多图文信息
“桃乡文苑”是一个专注于真情实感的公众平台,主要推出原创文学作品为主,偶发一些生活百科和健康常识,“桃乡文苑”期待您的关注,欢迎您的投稿!
投稿说明:稿件以诗歌、散文、随笔、小小说为主,必须是不违反法律道德和有碍国家安定的有正能量的文学作品,字数一般最长不超过2500字左右。稿件须为原创首发,忌剽窃、抄袭,文责自负,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投稿格式:原文+作者照片+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