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话剧院出品的名著经典剧作《四世同堂》年前在国家大剧院再度复排上演,此次复排以纪念该剧演出十周年为契机,集结了秦海璐、陶虹、辛柏青等演员担纲主演,并大胆引入一批新生力量,用以老带新的方式来传承舞台经典,来看记者带来的探班话剧《四世同堂》后台。
距离话剧《四世同堂》十周年纪念演出还有三天,导演田沁鑫带领主创团队正在对每一句台词如何拿捏,反复推敲。
"话剧《四世同堂》冠晓荷饰演者(b组) 姬晨牧:真累,精疲力尽,就第二天头疼,就是因为太紧张了、太累了。看着其实挺放松的,其实挺较劲的那个。演员得厚脸皮,不能怕导演骂,演员其实真的就是一个被骂的职业,就得这样。尤其是导演也是为我好,还得信任她,听她的,跟田导合作就得厚脸皮。
"话剧《四世同堂》导演 田沁鑫:像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演出十年来,就是一票难求。我觉得中国是一个认功夫的国家,要见功夫,那么说起来容易,那它差一厘米都不行。
"话剧《四世同堂》自2010年在台湾首演以来,走过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40多个城市和地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此次,作为话剧《四世同堂》十周年纪念演出,总导演田沁鑫丝毫不敢松懈,三个月来天天剧场和排练厅两头跑,精细打磨作品。
"话剧《四世同堂》导演 田沁鑫:真的是风风雨雨这十年,这10年真是不容易,我们一直呵护着老舍先生这部作品,我们在全国各地大江南北演出,我们都会带着(老舍)先生的那部长卷,这部书,10年我们剧组只要去演出,无论去哪儿,我们都带着书和老舍先生的照片。
演出当晚,随着幕布拉开,身着青蓝色长衫的说书人在舞台娓娓道来。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一声炮响,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也彻底打乱了北平城里小羊圈胡同里百姓平静的生活。话剧《四世同堂》从普通中国人的家国情感切入,讲述了国破家亡大时代背景之下小羊圈胡同祁、冠、钱三家人荣辱沉浮、生死存亡的命运。
"观众:我觉得这一点特别好,导演的功力也特别强。我觉得经典的东西就应该永远都不会过时。
观众:看过原著知道,这就是中国在那个时代特别代表北京当地的人文的一种风貌,还是看了这个就知道国家要强盛,咱们才有幸福的生活,孩子们知道这一点。
《四世同堂》是作家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话剧《四世同堂》将原著浓缩为三小时话剧,立体还原了乱世之下北京小羊圈胡同的众生相,趁乱发财的冠小荷、大赤包夫妻,热心的李四爷,拉车的小崔、唱戏做票友的小文夫妇、与奶奶相依为命的程长顺等人,生动地再现了老舍先生笔下的这一部浩繁的“平民史诗”。
"话剧《四世同堂》胖橘子饰演者 陶虹:那个时候其实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怎样演一个胖子,但是演到今天,我更希望把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因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觉得自己是坏人,大家做事行为规范其实都是按照自己心里那个准则在走的,胖橘子为什么会成为我们看到的这个人,就是她一定是有她的一个逻辑,所以就是真正找准她的逻辑,让她在不多的这几场戏里面,清清楚楚得画清她这条线,这就是我对这个角色的做到的程度。
此次为纪念话剧《四世同堂》上演十周年,国家话剧院派出三组演员轮番上演八场。
"话剧《四世同堂》大赤包饰演者 秦海璐:因为《四世同堂》其实是抗战作品的一个丰碑,它讲述的是老百姓的故事,普通人的故事,在大的时代变革下,普通人是怎么样生活的,他们的艰难,他们的困苦以及他们的希望,我觉得这个其实是真正跟老百姓能够构建起桥梁的一个关系吧,那文艺作品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我们记录了好,然后我们去怎么样让大家能够过得更好,给大家打一个强心剂。我觉得文艺作品应该有这样的精神力量。
"话剧《四世同堂》说书人饰演者 佟大为:《四世同堂》真的是经典,从小说到话剧,它有它的共性,虽然是讲的1937年到1945年的事,就是它还是有让我们去回顾历史,让我们保护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日子,这是让大家有反思的。
"话剧《四世同堂》冠晓荷饰演者(a组) 辛柏青:《四世同堂》演了十年了,真快,刚才我们一群老演员还在说,当年我们在简易棚的排练场排演的状态还历历在目,走过十年了,我是希望这个戏,不管在什么时候,哪怕我们老了,走不动了,还会有剧院新一代的年轻人能够再接过接力棒把戏演下去,还是希望我们中国好的文学作品得到一个好的传承。
话剧《四世同堂》导演 田沁鑫:老舍先生是写出了人民性的作品,所以这样的受欢迎,历久弥新。历时十年,我们中国国家话剧院《四世同堂》剧组演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乐融融的大家庭。
采访中多位主演感慨,十多年前初次演出,很多人说这台话剧好,但并不能完全体会到它究竟好在哪里。如今,越来越深刻地理解老舍笔下的人物,越来越能品味出剧本的精妙、台词的味道。这就是一部经典的魅力!它也引领着演员与观众的共同成长。(总台央视记者 任思晔 韩冰 郭天娇 陈雷 李峻)
(编辑 李茗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