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叫“冲锋舟”的快艇载着文友们向湖心飞驰而去。不久,身后的堤岸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周围只剩下一片滔滔汪洋。天空像一个巨大的穹顶,罩在这片没有边际的水域上。这个穹顶被秋风擦洗得只剩下一轮炫目的太阳和宝石一样的蓝。偶尔有雁阵掠过,才会使人联想到这片水域之外还有其它的江河大地、山川湖海。
今年夏季干旱,聚集了半年的雨水都赶在了秋天这个季节到来之后。断断续续月余的降雨,既保留了夏雨的猛烈,又完全没有失去秋雨的绵绵不绝,下得江河横溢,沟满湖平。像现在,感觉这里的水就是鼓鼓囊囊的,似乎要涨破周围的堤岸。巨大的芦苇荡里,密密层层的芦苇们,本来到了该收割的季节,现在却都站立在齐着胸的水里,延缓着即将老去的生命,继续享受着这片水域的滋养。
文友们在长天秋水间,在劈浪疾驰的快艇上背诵着“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背诵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背诵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借他人笔下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涌动着的对这片水域的感慨。
这片水域叫宿鸭湖。
宿鸭湖是亚洲最大的平原人工湖。说它大,在因为“平原人工”四个字。大到什么程度?它的坝长就超过了七十华里。如果环绕湖边走一圈,没有三二百里的路程,怕是走不周全的。
在此之前,它是汝河塑造出来的一处叫做“官场坡”的沼泽地。“坡”在驻马店周围的平原地区是指那些地势低洼的开阔地,如西平生产“豫坡酒”的老王坡。因为宿鸭湖的前身是一片辽阔的沼泽地,有无数野鸭、水鸟在这里安家落户、生息繁衍,所以湖成之后,人们就给它起了这么个好听的名字,叫宿鸭湖。
宿鸭湖始建于1958年2月底,同年7月份在汛期到来之前开始蓄水,后又经几次加固,最终定型为今天这个样子。我查了下资料,它的建湖背景大致这样:1950年夏天,淮河流域连降大雨,许昌以南、信阳以北尽成泽国,下游安徽省、江苏省也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水灾。灾情汇报到中央,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确定治淮方针上,周恩来总理听取多方意见之后,提出治淮“蓄池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的方针,中央有关部门根据周总理指示,做出了相应的战略部署。随后在周围五县动员十一万余民工,在没有什么机械设备的条件下,靠肩挑车拉,用了不到五个月的时间,硬是在这片沼泽地上筑成了亚洲最大的平原人工湖。速度之快,可谓建湖史上的奇迹。
宿鸭湖成湖之后,作为蓄水工程,不但缓解了汛期淮河下游排洪排涝的压力,极大地造福了淮河两岸人民。同时作为一片水域,对调节周围气候,改善周围生态环境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这里,除了我们所看到的浩渺的湖水,还有大面积湿地和万亩芦苇荡,里面栖息着一百三十多种鸟类,其中包括像丹顶鹤、白天鹅、鸳鸯等珍稀鸟类,并生存着数十种兽类和两栖类、爬行类动物,至于鱼、虾之类就不用说了。我们乘快艇在湖中疾驰的时候,就远远看见有几只白天鹅在水中悠闲地荡漾,成群的野鸭和叫不出名字的水鸟,更是随处可见……
在东南湖畔坐落着一座俊秀的小城——汝南县城,与宿鸭湖遥相呼应。可不要小觑了这座小城,与年轻的宿鸭湖相比,他可是位饱经岁月风雨的苍苍老者。自春秋时期建制以来,距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的建城史。从秦、汉时起,直到明、清时期,汝南一直作为郡、州、府治所存在于世,并一直作为“负山面淮,控扼颍蔡”的战略要地,雄踞中原。公元450年,奠定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刘宋、北魏悬瓠之战发生在这里;公元817年,李愬雪夜入蔡州活捉吴元济,结束唐末藩镇叛乱的战事发生在这里;公元1234年,宋蒙联军灭金之战发生在这里;公元1641年闯王李自成威震中原的汝宁府之战也发生在这里……
悠久的历史必将塑造出灿烂的文化。这里有亚洲最大的寺院——南海禅寺。有天下最小的山——天中山。我想,这两者之间应该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据《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为豫州之中,故为天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周公姬旦就在这里堆土成山,取名曰“天中山”,上置土圭,测日影考分数普天之下以此为正。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天中山”碑文至今尚在。
南海禅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历史上被誉为蔡州“八景之一”。1994年台北大香山观音禅寺主持明乘大法师在故乡出资复建此寺。不论初建还是复建,在此建造如此规模的寺院,我个人认为一定与“天中”之地之名大有关联。
这里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乡,是梁祝故事的发祥地。《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也是一个个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梁祝传说自西晋时始,已经在民间流传一千七百多年,可谓家喻户晓,被誉为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
现已查明的汝南境内的文化遗址有280多处,不能一一列举。汝南县城四周的护城河,如今还都较为完好的保存着。离开宿鸭湖的当天下午,同行的文友们一起踏上汝南县城北门护城河上的“拱北”桥。这是座始建于明代的石拱桥,桥面上铺设的一块块大石板已被行人踏踩得光洁如镜,当年出入城门的铁轱辘大车,日久天长竟在桥面铺设的大石板上刻下两条深达十来厘米的辙痕。这两条深长的辙痕,数百年来无语地诉说着远年的沧桑,印证了这里曾经“车辚辚马萧萧”的往日繁华。
在汝南县城里面还坐落着两座省内外远近闻名的中专学校——汝南师范学校和汝南园林学校。汝南师范学校始建于1906年;汝南园林学校的前身为清雍正元年(1723年)汝宁府官办的“南湖书院”,两所学校都已超过了百年历史。一批批莘莘学子学成之后,奔赴全国各地,为社会发挥着他们各自应有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汝南这座小城的又一大亮色。
西风斜阳,秋水长天,秋带给人的感觉总是多彩而明丽的。这次采风活动,无论是年轻的宿鸭湖还是历史悠久的汝南县城,所展示给人的都是一道道耐人寻味的亮丽风景。
作者简介
刘樟,河南泌阳人,教育工作者。工作之余,酷爱文学创作,尤其是乡土散文创作,曾创作各类散文近百篇。作品分别获得第一届、第三届“中国作家金秋之旅”笔会二等奖。出版有散文集《栗捻儿》、《槲林》。系河南省作协会员、驻马店市散文学会理事、泌阳县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