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给人沉静、儒雅印象的陈道明在北京卫视《传承者》节目现场,非常严厉教育几位评论的年轻人:“你们看过多少鼓?你们看过吗?你们做过功课吗?你们就根据这一个鼓就否定了中国鼓文化,你们胆子好大呀,你们好大的胆!”
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满堂喝彩。稷山高台花鼓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舞蹈,相传是为祭祀农耕文明始祖后稷,由农民创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2008年,稷山高台花鼓作为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节目亮相鸟巢。
事出在节目中几位青年团的评论员看过稷山高台花鼓之后所提出的一些论点:
a: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浑身挂满了鼓这样打的孩子,也没有见过这样的高台,这就是一种创新。但是我担心的就是,从2008年之后到现在,这个节目仿佛一直都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创新的余地。
b:我们把孩子领导了这个舞台上,甚至以后可能领导了世界的舞台上,然后呢?这些技能未必会在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给他一口饭吃。
c:我觉得这个没法说,因为所有的技艺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你不能用它的表演最后就把它给这样限制住了,这是不可以的。但其实我们在刚刚看的时候,我感觉,虽然他们那么多人在一起,但我却看到了一种孤独。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所有人在一起,一起来表演的时候,我找不到焦点了。我具体我想不到看,虽然他们很难出现在这个艺术形式当中的一个个人英雄,出现了一个个人英雄其实非常有助于推广这个艺术。
d:我希望即使是群像的艺术当中看到不一样的样子,绝对有领舞,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拿出来给你表演一个绝活。今天只是为了他们牺牲小我来成全一个大我。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事干的太多了,这几千年小我都没了。
面对几位青年人咄咄逼人,此时,台上的演员和带队老师明显忍着泪水……但听了青年团盛气凌人的评论,陈道明显然是有点坐不住了:
这个群体性节目就是群体性的,它需要整齐划一的,有些节目就是需要这样,仪仗队,你体现个性行吗?总体的要求它是整齐划一,它难点也在整齐划一。这么多人,让他做成一个制式的动作是很难的。我并不是说这个节目有多精彩,我看过一个鼓,那时候是天津歌舞团的,拿一个很长的绳子,绳子前头有一个坠,击打两个鼓。这个绳子是软的,击打起来非常好看,难度极高,所以我说你们可能有很高的知识,但是对于有些文化,我们传承的文化,你们连常识都没有,因为你们没有看过就否定了他们的存在。
你们看过多少鼓?你们看过吗?你们做过功课吗?你们就根据这一个鼓就否定了中国鼓文化,你们胆子好大呀,你们好大的胆!
青年团听了陈道明的观点,也忙连连“喊冤”:没有,真的没有,“皇上”冤枉啊“。紧接着陈道明继续说道自己的感想:
我们请来了鼓,他们可能不是全国最精彩的,但是我们讨论问题不要就事论事,我们要就论传承而论传承。刚才有人说了,说拿出这么多时间学这个,最后将来还有没有用。我们传承不就是干这个的吗?文化也需要接力,尽管它可能时间很短,但是它需要一个接力的过程。我为什么说看到这帮孩子我想起我小时候。我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我有七年的时间在台上一句台词没有,这一场演匪兵,下场演伪军,再下场演特务,再下一场演八路,我在想,就是人在各种职业当中要有一种敢于寂寞的精神准备。
尽管我跑了七年的龙套,但是我非常感谢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对我的培养以及老师还有我同学们一直在七年多陪伴着我。所以希望孩子们,你们要努力,但是不要着急!凡事都应该有过程,不光是你们,我们的很多综艺节目里头,有很多舞蹈队,很多群众演员,没人注意他们,我注意他们了。因为他们跟我有同样的年龄的时代的那种对于出名或者是呈现的那种尴尬。每一张脸怎么会是一样的呢?是你没看见他们每一张脸的样子。世界上没有这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或甘于平庸,但是并不要打击他们的努力,他们不是群众演员,他们是我们文化的一个基本的基础。苏老师爱护这帮孩子,他们都是一个个的小传承者,我一定投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