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安6月10日电 题:回望“时局转换枢纽” 学者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背后的统战工作
作者 李晗雪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首抗日战争时期令无数人断肠而激愤的《松花江上》,至今仍广为传唱。但鲜有人了解,这首歌其实创作于陕西,是共产党员张寒晖目睹了流亡关内的东北军与东北人民的惨境而创作,时间正是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
"6月8日,陕西省统一战线智库专家、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方大卫在陕西西安接受记者采访。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这首歌很快唱遍西安、唱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军营。”陕西省统一战线智库专家、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方大卫认为,《松花江上》对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巨大作用,正如毛泽东后来评价:“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
1936年12月12日,在人民激愤于国民政府仍拒绝一致对外时,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国民党将军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感召下,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成为中国由长期内战走向全民抗战的转折点,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
在建党百年之际,回顾这一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时局枢纽”,对今日再认识统战工作有何启示?近日,在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百年路·同心筑”主题采访中,两位学者向中新社记者道出他们对西安事变背后统战工作的分析。
"图为6月8日,陕西西安,西安事变纪念馆业务研究室主任石八民在馆内接受记者采访。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方大卫和西安事变纪念馆业务研究室主任石八民均谈道,其实在西安事变发生前,中共已在积极同张、杨接触,宣传共同抗日的主张。例如,1935年10月,张学良所率东北军中的高福源团在执行“剿匪”任务中,被红军俘虏,而红军却在瓦窑堡开办了东北军学习班,帮助被俘官兵了解中共的抗日主张。高福源大受感召,随后在促使张学良与中共接触、东北军与红军联合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为6月8日在陕西西安张学良将军纪念馆拍摄的中共代表电台室里的电台。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至于杨虎城及其所率的17路军,则自大革命时期就与中共有联系。其实,在他的部队里早有共产党地下组织,他的妻子谢葆贞就是一名共产党员。1935年中共“八一宣言”发表后,即派人专门向杨虎城陈述了宣言精神,并表达了中共希望与17路军沟通关系的意向。同年冬天,中共中央又派专员持毛泽东的亲笔信去见杨虎城,以期打通关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方大卫认为,在西安事变发生前,由于中共对张、杨两支部队成功的统战工作,再加上陕西民众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支持,西北地区抗日力量的联合已基本形成。
"图为6月7日,陕西西安,游客在西安事变发生地五间厅参观兵谏亭。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使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石八民在介绍这一事件时谈道,需要看到,事变发生后,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引起的反响是强烈而复杂的,持各种看法者都有。在此复杂而紧要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仍敏锐地察觉、分析到,事变是建成统一战线的关键之机,并且努力通过各种统战工作去实现这个目标。西安事变并非经过一次谈判就尘埃落定,其间仍是波折横生。但中共通过细致的工作,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成果。
"图为6月8日,游客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参观。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石八民认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对今日统战工作的一大重要启发正在于此。今天中国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也需正确而果决地找到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联合抗日,让中华民族走向团结一致、共御外侮,为中国的新生赢得希望。“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如果抓住时机、创造条件、做好统战工作,统一战线是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的。”石八民说。(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剧情片西安事变(下)高清在线观看由6080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西安事变(下)剧照,西安事变(下)hdbd高清版,西安事变(下)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西安事变(下)》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6080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