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最闪亮的一颗将星,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他是当之无愧的“巷战之王”。在世界大战的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将领为数不少,但是崔可夫还有着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出色的外交家,他曾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见证了那段难忘的历史。
崔可夫1900年2月,崔可夫出生在沙皇俄国图拉省奥谢特尔河谷的谢列布里亚内普鲁德村一个小木屋里,由于家境贫寒,12岁的小崔可夫不得不辍学,并由此告别父母,背井离乡独自一人前往彼得堡谋生。
后来崔可夫在位于彼得堡市中心的彼得·萨维利耶夫工厂做苦工,他的日常工作就是为沙皇军官制作马刺,在这里这个苦孩子时常憧憬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穿上马靴,带上马刺去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当时沙皇俄国的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社会主义革命即将爆发。在此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崔可夫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从他两个哥哥服役的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中,大量地接触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思想。
十月革命1918年春,经历了俄国十月革命这一伟大历史变革之后的崔可夫,成为了红军莫斯科军事教官训练班的第一期学员。
在军事训练班时,崔可夫参加了保卫新生革命政权的战斗,此次战斗平定了莫斯科“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的反革命叛乱。新生革命政权所面临的国内白匪叛乱和国外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严峻形势,促使崔可夫投身到更为广阔、更加激烈的的战斗中去。他骁勇善战,多次负伤,年仅20岁就被提拔为红军第5师第43团团长。
伏龙芝军事学院1922年,随着苏联国内战事逐步停歇下来,崔可夫于8月份进入了工农红军军事学院学习,成为了该军事学院第五期的学员。经过3年的系统学习,崔可夫的军事理论素养在丰富的实战经验的基础上又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925年,学院更名为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业优异的崔可夫留在学院的东方系中国部继续深造了一年。在东方系中国部学习期间,崔可夫在学习中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经常向中国留学生请教有关中国的问题。
喜欢二战名将系列的朋友要记得关注我哦。下一期为大家继续奉上《二战名将系列之“巷战之王”崔可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