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爱情,我们都会用“浪漫”、“美好”、“幸福”、“甜蜜”等词语来形容,健康的爱情是美好的,这仿佛无可置疑,但不幸的是,很多不健康的爱情终究会带来很大的伤害。这种伤害甚至会是致命的!
?
"?
浪漫的爱情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但是如果我们陷入了不健康的婚恋中纠缠着和痛苦着,或者从情伤中走不出来,还不正面爱情给我们带来伤害的根源,就很难治愈内心的创伤,更难再得到健康的爱情。
?
"?
《执迷》就是一本探讨这个主题的书,书中详细解读了不健康爱情的类型和后果,这些不健康的爱情背后的根源,以及如何来治愈这些创伤。书中列举了大量作者来访者的真实案例,他们最终都修补了感情的创伤,重新获得了身心自由。
本书的作者是有苏珊·福沃德博士,是享有国际盛名的心理医师,作者拥有二十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是治疗婚姻家庭问题方面的专家,已经成功解决了许多此类案例。
作者将那些不健康的执迷爱恋之人称为“执迷者”,将那些被执迷者被作者称为“目标”。
丽亚感觉怪怪的,穿过编辑部走向办公室的时候,一双双眼睛都盯着她看。她推开办公室的门,浓浓的花香迎面扑来,只见办公桌上小山似的堆满了红玫瑰。
恐惧和愤怒袭来,又是前任吉姆!为什么吉姆就是不明白,他们已经分手了!
分手后的几个月里,他一直拒绝放弃这段感情。而丽亚被吉姆没完没了的“努力”耗尽了耐心,她愈发庆幸做了分手的决定。
吉姆的每次电话,她都会挂断。第二天早晨,丽亚醒来,透过玻璃看到吉姆居然坐在自家门前的台阶上。绝望之下,她报了警。
丽亚赶紧去公司上班。结果,她居然发现吉姆正在公司的停车位上等着自己。极度挫败和愤怒之下,她尖叫着让吉姆离开。
?
"?
这是本书中的一个典型案例,除了“玫瑰事件”中的吉姆,这世上为情所困的人何止千千万?他们要么热切渴望一个得不到的人,挫败而痛苦;要么被一个执着的追求者百般纠缠;要么一对恋人在一起互相纠缠,互相折磨……他们没有能力辨别出健康的爱是什么样子的,在他们眼里猜忌、指责、妒忌和爱是一回事。
健康的爱情需要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和相互尊重,执迷的爱恋则恰恰相反。它只不过是一种渴望,渴望一些自己没有的东西。
作者在书中将执迷者分为四类:
1、疯狂追求真爱
执迷的恋人们一旦走入自己“理性化”的恋情中就会义无反顾,不留退路。他们很天真地相信,只有这个人才能够让他们幸福和满足,解决他们所有的问题,这已经不只是恋人,更像是他们生命的支柱。
大多数执迷的恋人,被拒焦虑永远也挥之不去,生怕哪天他们的完美恋人会离开。越是患得患失就越会做出一些令对方反感的行为。
例如:恋人的偶尔晚归、不接电话、不回微信都会使执迷者歇斯底里!他们无数次“无敌夺命连环扣”让恋人感到窒息,直至不再爱了,想要离开。
当恋人提出分手,这类执迷者往往会这两种反应:
将拒绝合理化:如果被拒绝,执迷的恋人就会找出这种合理化的理由,为对方的行为进行解释、开脱。这是执迷者的自我防御机制。常用的合理化借口:“我知道他不是认真的,他是爱我的。”“他不理我是因为他很忙。”“他这样就是为了让我更在乎他。”
选择性关注:例如,一个恋人拒绝的话为:“我们之间结束了,我不想再见面了,你是个好人,只是咱俩不合适。”执迷者通常只能听到“你是个好人”,他们本能地最大限度地弱化负面信息。作者把这种逃避的方式称为“选择性关注”。
?
"?
他们执迷于这段恋情,以至于一旦遭到拒绝,就当真以为自己再也不会爱了,再也不完整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不会轻易放手,对于执迷者来说,已经不是爱的问题,那时生存的必需。
2、情感绑架
安妮被分手后彻底崩溃,她打爆电话、跟踪、做各种事情,想尽办法去引起他的注意,但都没用,她几近疯狂,想到了自杀。一天晚上,安妮情绪低落,打电话给约翰,说自己想要见他,约翰拒绝了,安妮绝望之下第一次大声说出了想要自杀,她威胁约翰,如果他不出来,就死给他看。
约翰来了,但是只待了几分钟,待安妮冷静下来后,他表明要和她彻底分手。约翰准备离开,安妮告诉他,只要他走出这个门,她就自杀。他只是无关痛痒地说:“我真的不希望你做任何傻事,我得走了。”然后他就下楼,朝门口走去。
对安妮来说,把约翰叫过来是一场悲哀的胜利。安妮知道,事情变得更糟了。独自坐在满地碎玻璃的黑漆漆的公寓里,安妮被懊悔和自责吞没,她恨自己居然这么傻。
几乎任何执迷行为都伴随着痛苦的自怨自艾。对少数执迷者来说,极度的自责会将他们逼上绝路。
以死相逼不可能唤回失去的爱人,即使对方暂时回来,也不过是因为害怕或怜悯,而害怕和怜悯很难成为真爱的基础。
?
"?
打爆电话、开车蹲守、不请自来、跟踪,甚至闹着自杀,执迷者的各种追逐“手段”,创造了惩罚性的、愈演愈烈的怪圈,执迷者深陷其中,感到越来越绝望,越来越自卑。他们越是“争取”,就把对方推得越远,他们就越加痛苦。
3、得不到就想毁掉
执迷者求而不得的挫败感和屈辱感常常转化成满腔愤怒,大多数执迷恋人的一腔怒火终会变成复仇的火焰,扑向对方。
他们复仇的方式有多种:破坏对方财物、打伤对方的新恋人、破坏对方的新恋情、身体暴力……
最可怕的是执迷者冲昏头脑,起了杀心!就像去年九月份上海浦东一男子因感情纠葛杀害前女友及友人后自缢身亡。
?
"?
复仇,不管什么形式的复仇,都是伤人伤己的双刃剑。复仇路上永无胜利者!
4、对方越坏我越爱
执迷者很容易被那些“问题人物”吸引:酗酒、赌博、找不到工作、骗子……不管情况多么糟糕,这些执迷的人依然相信自己能拯救对方,他们相信只要有足够的付出,就一定挽救恋人。这种强烈的信念叫做“救世主情结”。
有救世主情结的执迷者相信一旦解决了这些问题,“问题人物”就会变成他们的完美恋人。
作者提到的娜塔莉心甘情愿为男友解决经济问题、性功能障碍问题,而贪得无厌的男友最后要放大招了:罪恶感。他让娜塔莉感觉自己很可怜,如果娜塔莉不管他,他就无依无靠了。对于“救世主情结”者来说,罪恶感是不能承受之痛。娜塔莉只能越陷越深!
有“救世主情结”的执迷者和“问题情人”之间的关系是爱恨交织的。“问题情人”索取得越多,“救世主”们越是觉得被依赖。
?
"?
“救世主情结”的悖论就是,“问题情人”们看上去软弱无助,但实际上他们才是操纵者。相反“救世主”看似是掌控者,但实际是感情的傀儡。
作者将被执迷者分为了三大类:协同执迷型、犹豫不决型、遭受暴力威胁型。
如果恋情出现问题,那么感情的双方都有责任,有一部分被执迷者本身也存在问题,他们本身也有一些执迷情结:追求激情和刺激,害怕被抛弃,内心极度空虚。作者将这类人称为“协同执迷者”。
作者在书中写了协同执迷者的典型特征:
1.你是否在激情和压抑之间反复摇?
2.你有没有对你的恋人一会儿爱慕一会儿厌恶?
3.恋人的强烈感情是否让你既享受又反感?
4.你们关系的刺激和不确定感是否令你感到兴奋?
5.当你想要站出来维护自己在恋情中的权益时,你是否有罪恶感?
以上问题只要有一个“是”,就极有可能是一位“协同执迷者”。
比如,一个人内心很挣扎。因为对方的过度干涉、怀疑让他感到窒息和压抑,也会因此发火,但是他会觉得他们又非常爱彼此,觉得对方是因为爱他,他也好像喜欢和需要这种所谓的“爱”。
“协同执迷者”会犹豫挣扎、止步不前、萎靡不振,在离开的恐惧和留下的痛苦之间左右为难。
“协同执迷者”和执迷者之间的界限其实不严格,因为他们的动机和需求是彼此相似的,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协同执迷者”忍受着对方难以想象的控制欲来换取内心渴望的爱情,他们的内心和执迷恋人一样空虚。
另一类被执迷者是犹豫不决型,跟上面提到的“协同执迷者”不同的是,他明确知道自己想要退出,可是,他招架不住同情和自责的左右夹击,他的善念动摇了他的决心,以至于他没法清晰明了地分手。
第三种是遭受暴力胁迫型,很多人在执迷爱情中遭遇过暴力行为,我们都听说过一些明星人物在执迷恋情中沦为暴力行为的受害者。但是,这种暴力行为并不局限于富人和名人,很多普通人被伤害甚至被谋杀的新闻也屡见不鲜。就像,前段时间南京市雨花区,一男子因女友提出分手,遂持刀至女友家中,将女友杀害。
人们在婴儿时安全地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吃奶时,会达到绝对安全、温暖和满足的状态。他们认为和妈妈是一体的,以为可以永远处于这种安心的状态中。
?
"?
而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和母亲是分别独立的个体,开始意识到满足自己需求的资源来自外部,而不是自身的一部分,完美而绝对的依恋关系开始破裂。
当孩子需要妈妈,妈妈却不在孩子身边的时候,我们第一次体验到了害怕,感受到了最原始的被遗弃的恐惧。这是我们迈向“分离”的第一步,而且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痛苦的一步。
与母亲分离的过程,是孩子渴望独立的天性,与离开幸福安全的依恋关系带来的恐惧之间的斗争,这个过程激烈、压抑、反反复复,贯穿我们的童年和青春期,断断续续地折磨着我们每一个人。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个痛苦的过程一直延续到成年。
只有当父母尽可能地以尊重、爱、鼓励以及保护来回应孩子的需求,才能逐渐建立起对自己以及他人的信任,从容度过这场分离。
但是对于一部分父母来说,把正常的分离过程变得无比艰难。
如果父母吓唬孩子、打骂孩子或者经常忽略孩子,那么分离的过程就被蓄意扰乱了,让孩子产生被抛弃的感觉,孩子的自信心和对他人的信任都会受到破坏,更难独立起来。
"
创伤就会更让孩子产生被抛弃的感觉。例如:家庭成员生病、新成员的诞生、父母的缺席、父母不幸撒手人寰都可能给孩子内心造成很大的创伤。
"
不管分离的过程因为什么原因而受挫,我们表面上也许看起来没什么,但是内心深处我们会感觉非常害怕,绝望中试图想回到那个绝对满足、绝对安全,却永远回不去的港湾。
对于执迷恋人来说,重新获取那种最幸福的依恋关系,已经不仅仅是渴望了,那是一种不顾一切的强迫,作者称之为“连接强迫”。
执迷者们孤独、绝望,被抛弃,他们潜意识深信恋人会带他们回到那个绝对满足和绝对安全的港湾,再度找回当初最初幸福的希望。极度期望激起的原始能量让他们觉得自己能不顾一切地追逐幸福的依恋。
他们将恋人当成象征的父母,恋人可以唤醒执迷者内心深处强烈的“连接强迫”。
所以对于执迷者来说,这段恋情不只是爱的问题了,那已经成为了求生!
第一步:治愈日记
你需要连续几个星期记录下自己执着的负面行为。
怎样记日记?
日记的形式很简单。你的负面行为无论是否涉及你与恋人的接触,都是由你对他/她的强烈情感驱动的,所以每当你满心都是他/她的时候,或者与对方接触的时候,就记录下来。
每一条记录将包括日期、时间和以下六个问题的答案:
1.是什么触发这个想法的?
2.我想了些什么?
3.我有什么感受?
4.我想做什么?
5.我做了什么?
6.结果怎样?
?
"?
你的答案长篇大论也好,寥寥数语也行,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为,这样以后你可以清楚地反观自己。
对于很多人来说坚持写日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当你满脑子都是你的恋人时,根本没有精力做其他的事。
还有一种可能,你情绪非常低落,很难提起精神来写日记,宁愿蜷缩在床上都不做。但是,坚持写日记会让你感觉好一点。为了逃出执迷的魔咒,了你自己,必须奋起一搏。
需要重点注意的是想法和感受不能混淆,例如:我觉得这个电影不好看。这是想法不是感受。感受是我感到愤怒、失望、悲伤……
日记举例:
星期一,上午,8:20
是什么触发这个想法的?电话响了。
我想了些什么?可能是他。
我有什么感受?期待、激动、紧张。
我想做什么?跟他说话。
我做了什么?接了电话。
结果怎样?不是他,是我妈妈﹣一我莫名其妙地冲妈妈发了一通火。
切记:客观如实地记录是最重要的,一旦你克服了抵触心理,你会发现这本日记就是你需要做出改变的蓝图。这个蓝图越精确,后期改变起来就越轻松。
第二步:给感情放个假。
你的“情感假期”可以是旅行,可以是放假在家休息,也可以一如既往的工作,但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两周不能见到你的恋人。
这两周需要做的:
1、停止执着的行为。
执着的主动行为:不停打电话、发信息,送礼物……总之在此期间你将暂停所有和恋人有关的行为。
执着的被动行为:有很多是自我惩罚行为,如:用暴食、酗酒来麻痹自己。这些行为也要停止。
有人问我无法管住自己不去做那些行为,下面有几个有效的方法:
(1)和想要做负面行动的自己对话,就像和一个顽皮的孩子对话。看似很奇怪,但是你真的做了就会发现真的很有效。
比如:我知道你很想去做这件事情,我不会再让你得逞了,再也不能让你丢我脸!现在开始,你得听我的!不准再伤害我了!(内容可以自己丰富或者改编。)
(2)找一个你最信任的人做你的“情感之锚”。不仅仅是你的倾听者,还要说服你停止负面行动。
其他小方法还有很多:多和亲朋相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运动……
2、停止执着的想法。
要想停止就要先识别自己执着的想法,这是结合上面提到的治愈日记中的我在想些什么?识别之后给自己的想法贴标签:“这是执念。”这时你就和执着的想法产生了距离,要知道你不是你的想法。不要让你的想法控制你。这时你会觉这个想法控制你的力量在减弱。
第三步:正确评估恋情
你能按照以上方法度过你的“情感假期”,你会发觉内心的力量会不知不觉提升,你的选择会更理智和有利。
第四步:为逝去的感情写一篇悼词
感情悼词要把构成痛苦的所有因素-—伤心、生气以及挫败,全都表达出来。
写完感情悼词大声念出来,也许你会失声痛哭。这时目的已经达到。通过象征性的埋葬那些萦绕着她的想法和感受,更加坚定了要摆脱它们的决心。
这不是一个神奇的魔咒,念出来就能药到病除,这是一个目标的宣读。她的悼词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你也许内心怀疑,但请不要低估这类象征性仪式的作用。悲伤的表达对潜意识有非常大的影响,悼词是你的治愈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第五步:把执迷斩草除根
如果你以上四步做了勇敢尝试,一定会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你的执迷模式。如果你想彻底疗愈,就必须将连接强迫斩草除根。那就是——放弃童年的挣扎!
写一封信给曾经拒绝你的父母。例如:作者的一位来访者写道:
亲爱的爸爸:
你离开的时候,我的心都碎了,我害怕极了。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离开妈妈,很多人都离婚了,可是你为什么还要离开我呢?你为什么不来看看我?你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我一直觉得那是因为你不再爱我了,也可能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惹你生气了。当我看到别的孩子跟爸爸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更加伤心了。我猜你只是从来不在意我有多么爱你,我永远都无法理解你怎么能那样对我,你就那样走了,头也不回。你不该这样对我!
就这封特别的信而言,其目的是打开她内心压抑已久的门,写下能触及她的感受。
写出来,读出来,才能充分阐明她长久以来压抑于心的感受,对她的潜意识有很大的影响。
每个人的内心都活跃着一些来自童年时期的感情和回忆。当执迷者在感情世界里重演儿时的挣扎时,弱小无助的孩子像影子一样跟着他们。“内在小孩”被迫一遍一遍地品尝当年被父母拒绝的痛苦。还会在潜意识一遍遍重复:我是不被爱的!不配得到爱的!
那接下来让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女孩,然后让这个小女孩坐在对面的空椅子上。告诉那个小女孩,自己有多抱歉让她承受那么多的痛苦和折磨。因为爸爸的行为,自己总是误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不配得到爸爸的爱,也不配得到其他人的爱。
通过练习,她开始摒弃爸爸在她潜意识里填满的负面信息,重新给自己灌输充满爱意的、肯定的信息。她一直渴望,而且本应如此。
不能指望随便哪个练习就能一劳永逸解决她多年的伤痛,但当她不断做这些练习的时候,已经感到重新充满力量,重新找到方向。发现自己正缓慢而有力地夺回人生控制权。
这位来访者接受了父亲抛弃她的事实,并且父亲抛弃她并不等于她就是不值得爱,不配得到爱的。
她放弃了导致她的核心信念之一:她内心的小孩一直幻想爸爸能回到她身边,让她意识到她对男友抛弃自己的行为这么执着就像童年想找回爸爸的爱一样。
她惊醒:自己居然有这个执念,只要男友愿意和她在一起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原来是为了弥补当年没有挽留住爸爸的遗憾。这帮助她弄明白了自己不应该在感情中委曲求全。
还有一个消除童年痛苦的最好方法:放弃潜意识中试图改写过去的挣扎。
这是心理学上有效的一个治疗方法就是“去象征化”,就是把恋人和父母的影子剥离开。
一个受过创伤的成人,总是希望恋人能够弥补现实中父母对她曾经的拒绝。想疗愈,就要把恋人与父母的影子剥离开来,把恋人“去象征化”,否则很难疗愈童年创伤对你亲密关系的影响。
不断强化,告诉自己:他是他,父母是父母,我不能把童年的感受和现在的感受混为一谈。
?
"?
没有恋人能够治疗你童年时被拒绝的创伤。必须是你,而且只能是你,有能力、有动力、有责任去完成这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