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1060 阅读需要4分59秒
一个普通青年
在工作之外,主角是一个略有些丧气的小青年,斜跨个包,跟普通宅男没有什么区别。
本剧中男主角的能力,是可以迅速的把强烈的情绪灌注于他要扮演的角色上面:沃多熊。一头被设定为毒舌、暴躁、口无遮拦的卡通熊,栖身在宣传车的大屏led上,然后怼天怼地怼议员。
但主角从一开始就是一副生无可恋脸,显示出他对这个工作,这头他扮演的卡通熊形象的无感和厌烦。
对现实感觉无趣的他,也在努力追求着美好的爱情。所以他会莫名的跟女议员候选人搭话。也为女议员不肯接他电话而无比愤怒。
《黑镜》中的很多集的内容,都可以从当今互联网上,找到对应的现象。
例如第二季第二集的“白熊”,描绘的就是赤裸裸的网络群体暴力和网络裁决。对坏人不仅要让其伏法,而且要变成不可解脱的惩罚,一遍一遍在恐慌中受到煎熬。人们其实已经不完全在乎主持正义了,而仅仅需要打着正义的旗号,达成自己的狂欢----这和当前互联网上诸多热点事件何其相似。
还有例如,本集中的“事后洗白”。
片尾沃多熊依靠慈善事业和助学基金,成功的扭转自己的形象,获得广泛的赞誉,从一个靠爆粗口来引发情绪的卡通设定,成长为正面的形象----这种套路在网上也看到很多次了。
只要有流量和资本,很容易把人们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吸引过来,把好感转成信任,转成资源,继而借助这个资源反手运作,一举绝杀。
人们的群体情绪,就是记忆只有7秒的鱼。
本片在2013年2月13日播出,但谁也没有想到,3年后的某天,剧情似乎又复现了: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9日消息,美国总统选取落下帷幕,最终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以306票击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232票大获全胜,当选美国总统
在群体行为上,表现出了两点颠扑不破的规律:
娱乐至死
对现状不满
有时人们只是单纯为了改变而改变,因为他们觉得无论如何,也不会比现在更差了。
就像片中只为发泄满口脏话的熊一样,人们不用相信它,但人们认同它的发泄很爽,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只熊代表了变化,而人们正需要改变。
他们会觉得,就算是一个只会说脏话的熊,也比虚伪的政客好得多。熊可能做不好什么,但也不会更坏;而政客绝对不会为自己做些什么。
当然片中的沃多熊才获得了排名第3位的选票,看来编剧的脑洞也没有真实世界那么大啊。
男主在跟女议员道歉以后,才下定决心彻底放弃他的工作。但我觉得,可能他也并不是仅仅是因为爱情才最终放弃这只熊的。更多的,还是因为对受摆布人生的强烈厌烦。
但最终他失败了。当他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时候,电视屏幕上却全是沃多熊的正面新闻。男主是创造这个卡通形象的人,但却不能控制人们对这个形象的印象。
这是艾略特说的意图谬误。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对作品的价值判断永远不是一回事。人们永远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声明:本人是影视剧黑洞,平时看得少,孤陋寡闻,所以有时候不免大惊小怪。
但能让自己写一篇文章来回味的,都是我认为很好的片子。
因为好多片子太过久远,估计大家都看过了。如果有没看过的朋友真是真心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