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被称为纸上戏剧,电影语言也经常被用来进行绘本创作,作家们在创作的时候也要用上分镜脚本。
有很多优秀的绘本被改编成电影后,依旧受到观众的喜爱;有的电影也被制作成绘本。
前者的代表作有《怪物史莱克》,出自美国知名的胡比恩作家史塔克笔下;
史莱克系列一连拍了三集,都很卖座 原作更丑哈后者的代表作是《神奇飞书》,先是荣获了奥斯卡最佳短片奖,然后又出版为同名畅销绘本。
《神奇飞书》主打金像奖卖点 电影看起来更感动时下正热映的动画长片《公牛历险记》同样改编自一本出版于1936年的绘本《爱花的牛》,而1938年迪士尼就亲子操刀将这本绘本改编为8分钟的动画短片,并一举荣获了次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不过,今年的《公牛历险记》遇到了一个强劲对手---皮克斯的《寻梦环游记》,很难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
美国上映时的海报主打怀旧预告片中选用了费迪南在瓷器店里的囧事,这是与英语谚语“瓷器店里的公牛”相呼应,这个梗是用来形容笨手笨脚闯祸的人的。
这个梗也经常用于各个领域,比如政治漫画——
“嗅花的公牛”或者“费迪南”也已经成了梗---我们在一些美剧和电影中能够看到,用来形容空有一身硬扎的本领却不惹是生非的人。比如美女,哦,美妈桑德拉·布鲁克在《弱点》中为收养的强壮的黑儿子就读了这本书。
黑儿子后来被培养成出色的橄榄球员其实,这本书虽说是童书,却实实在在遭受到了成人世界的“倾轧”——想一想它的出版年代吧,1936年正是西班牙内战前夕,也是欧洲战争阴云密布之时,意大利德国组成纳粹cp,罗斯福再度当选,德国年初年中分别举办冬季和夏季奥运会…在当时的全球战争风云密布的“险恶”环境中,这样的故事剧情却被认为在“宣扬和平主义”,因而颇具争议,甚至在数个国家被查禁。因此尽管作者一再坚称“只是想写给孩子的有趣故事”,其寓意只是鼓励孩子做真正的自己;但读者们普遍相信书中隐含了政治意义,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解读它。西班牙的佛朗哥、德国的希特勒,这两位独裁者都将本书列为禁书,而罗斯福却是本书的忠实粉丝。
初版的封面有人认为费迪南是显而易见的和平主义象征,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和平主义者的卑劣反讽;有人认为是顽固的个人主义,或者无政府主义,而静坐闻花香的行为也被解读为静坐罢工;有人认为费迪南是对当时日益猖獗的法西斯思想的对质,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法西斯主义让人麻痹大意的烟雾弹——曾有外交官写信给作者:“对于任何不愿意斗争的小公牛来说,被悲惨地送往肉店任人宰割才是他们真正的命运”。
怀旧的玫瑰花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正是二战前社会的剧烈动荡和左右翼各种思想的碰撞,原作从一本儿童绘本一跃成为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讨论对象,并于 1938 年打败《乱世佳人》(这本书也出版于1936年)登顶全美最畅销图书。关于费迪南的争论直到 50 年代依然没有停歇,一百个人眼中看到了一百个的费迪南。而对今日的读者来说,费迪南则增加了性别平权的意义,教育男孩女孩们不必活成性别刻板偏见中的模样;而跨性别团体宣称这本书是对这个群体的支持。
是不是有点儿孤独的感觉费迪南到底做了什么,才得到这样的“礼遇”?
主人公费迪南从小就跟其他的牛完全不同。当其它的牛在练习搏斗,互相底角的时候,它却还在为一朵花浇水,与一朵花谈话,深深地吻着花的味道。它很享受这种感觉,可是别的公牛却很歧视它,认为他它胆小、什么都不会。可是它自己却没有像其他的斗牛那样继续练习,它还是很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并还是继续喜欢着花……故事不长,原文800个字左右,译成中文也就一千字,本文后附有全文。
迪士尼动画版的图书版迪士尼的嗅觉也是灵敏,说服了两位作者授权他来拍摄成了动画片。1938年基本上按照故事内容制作成了8分钟的动画短片,重点塑造了公牛费迪南可爱、温柔、平和的形象。迪斯尼公司在出品这部电影时夹带了不少“私活”:不少斗牛士的形象都是照着自家动画师画的。影片里还出现了白雪公主,她“饰演”了一个打酱油的角色。有一幕,是她给一个斗牛士扔鲜花。而那位斗牛士正是迪士尼。在那个时代下,这部被赋予多重含义的动画短片获得1939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迪士尼的短片费迪南是一头个性、行为都和刻板印象恰恰相反的公牛,不似英语俚语中“瓷器店里的公牛”冒冒失失的形象,可爱的费迪南在瓷器店里轻手轻脚,深怕打破任何一组杯盘。温柔的它从小便喜欢四处闻花香,而不像其他的公牛一样活泼爱玩,这也让它孤立于牛群之外。长大后的费迪南一样善良,比起其他的公牛面对红布就横冲直撞,它爱护小动物,连一只小兔子都不忍伤害,因而还得到了兔子送的一根胡萝卜的奖赏。
可是,人们需要的是费迪南在棍棒教训下的横冲直撞!是在斗牛场上施展野性的斗牛,而不是哄小刺猬开心、逗牛场上“勇救”小兔子的佛系小牛。这种对立是新版电影的主要线索。这也是审美中“反差”的妙用,如同《勇敢者游戏:丛林决战》中,肌肉男强森变身为柔弱男生一样的观看效果。
《爱花的牛》(the story of ferdinand)一直畅销,还曾被平外《时代》杂志“史上最好看的100本儿童读物”,大人小孩的读者众多,那么改编成大电影相信会有难度。不仅要考虑怎么把故事讲长,还要考虑里子和面子的统一。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很多中国读者认为,原著中费迪南的妈妈比费迪南更打动人。为什么没在电影中保留妈妈这个角色?
我认为导演回答的非常精彩,这位执导过爆款动画片“冰河时代”系列的大导演卡洛斯说:“说来有趣,在修改剧本期间,妈妈这个角色不断的被删掉,又重新被写进剧本。我本想全方位的把重心放在费迪多的故事上,但是妈妈这个角色对于费迪南以及整个故事走向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原著里的费迪南寡言少语,很大一部分决定都是被它的妈妈影响,是妈妈替它做出的。所以在这部电影里,我希望能让一个有主见的费迪南自己来主动做出选择,所以最终没有保留妈妈这个角色“。
这就让故事原有的“和平”主义,增加了成长因素。而涉及到了儿童的身心成长,就能深深你地打动大小观众的心。
因为最近关注和撰写了《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奇迹男孩》---都是根据童书改编的---这个趋势最近几年在好莱坞有增无减,看来合家欢,乃至为少年儿童拍摄电影在全球都是个挣钱的好买卖。
配音演员是个摔角冠军我要说的是“反差”是这三部电影的一个共性。不仅是内容和情感上,连演员的外形,乃至声音,都在做这样的尝试。《奇迹男孩》的小影星的妆容、《勇敢者游戏》的身体穿越,公牛费迪南的声音是由强壮职业摔角选手约翰?希南(john cena)担当的,他认为自己能理解小公牛的感受。
是真的吗?
娱乐的摔角与面对真刀真枪的勇气是不是有点儿不太一样?
费迪南从心底喜爱花香,热爱和平,他不愿意参与到斗牛这项残酷的运动中来,即便他在长大之后力大无穷,庞大的身躯可以击败对他抱有敌意的对手与虎视眈眈的斗牛士,他仍然做出了平和的选择,在万人注视之下,他放过了高傲的斗牛士,坐在了地上用额头对着斗牛士的剑,隔在他们之间的恰巧也是一朵花。
电影的结局与绘本的结局都是美好的大团圆,现实却远远残酷很多。我们需要爱花的牛,我们需要持枪卫国的将士。
从前,在西班牙有一头小公牛,名字叫费迪南。
他身边的那些小公牛总是喜欢跑啊,跳啊,相互抵犄角玩,费迪南可不干那些事。他总爱静静 |
地坐着,嗅着花香。 i
他最喜欢去牧场边上的一棵栓皮栎树下,那是他最心爱的树。他常常整天坐在树荫下,嗅着野 丨
花发出的清香。
他的母亲是一头老奶牛,很为儿子忧虑。她感到儿子太孤单了,就劝他说:“你干吗不去和伙伴们一道玩,跑跑跳跳,顶顶犄角呢?”费迪南摇摇头说:“我更愿意静静地坐在这儿,闻闻花香。”
他的母亲是很通情达理的,既然儿子并不感到孤单,就随他去好了。
一年一年过去了,费迪南长啊长啊,长得又高又壮。 i
同他一起长大的公牛们整天厮打,用角又顶又戳。他们的最大愿望是能被挑选出来,参加马德里的斗牛赛。
费迪南可不那么想一他仍然常常坐在栓皮栎树下,嗅着野花香。
有一天,五个戴着奇形怪状帽子的人来到牧场。他们来挑选个头最高、跑得最快、性情最暴烈的公牛去参加斗牛赛。
公牛们东奔西窜,喷响鼻,抵犄角,蹦啊跳啊,好让那几个人看看他们有多强壮,多暴烈,然后选中他们。
费迪南知道自己不会中选,而且也根本不在乎。他又独自坐在心爱的栓皮栎树下。
谁知,他没有仔细看清要坐的地方,竟坐在了一只马蜂上。马蜂被压痛了,拼命整了他一下。
“哎哟!好疼啊!”费迪南喷着响鼻,一跃而起,像发了疯似的狂奔、喷鼻子、抵犄角、刨地皮……
那五个人一见,高兴地喊起来:“这才是头最高大、最暴烈的牛呢!带他去参加马德里的斗牛赛很合适。
他们用车将费迪南运走了。
这一天真热闹,斗牛场上彩旗飘飘,乐曲悠扬,漂亮的女士们头发上都插着鲜花。
斗牛士们列队人场。
走在前头的斗牛士,手持系着缎带的小扎枪。他将用小扎枪刺中公牛,让牛发狂。
第二个是骑马斗牛士。他骑着瘦马,手持长矛,他将用长矛戳中公牛,使公牛更狂,更暴烈。
后面一个是王牌斗牛士。他是最骄傲的一个——他将最终刺死公牛。他显得很英俊,身披红斗篷,手持长剑,频频向女士们挥手致意,脸上仿佛还带着胜利者的微笑。
一头公牛人场了,他就是费迪南。
大家都管他叫暴君费迪南,因为所有的扎枪斗牛士、骑马斗牛士、王牌斗牛士都怕他。
费迪南站在场中央,观众又是欢呼又是鼓掌,大家都相信他会凶猛地大战一场。
费迪南可不想大战。他在场中央,一眼看到场边漂亮的女士们头发上插的鲜花,便立刻走过去,嗅起花香来。
不管斗牛士们想什么办法,他都无动于衷,只坐在那儿嗅着,持小扎枪的斗牛士气得发狂,骑马斗牛士气得发疯,王牌斗牛士放声哭了起来,因为他没有机会炫耀自己的红斗篷和长剑了。
最后,他们只好把费迪南送回了家。
就我所知,费迪南现在还坐在那儿——那棵他最喜爱的栓皮栎树下,静静地嗅着野花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