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菜单

人气:加载中...

抗倭英雄戚继光 (2015)

豆瓣6.8分

主演:朱晓渔  李立群  于荣光  颜丹晨  

导演:李惠民  又名: 民族英雄戚继光

豆瓣精彩点评:

剧情介绍

英雄就是万千人逆之吾往矣,编剧关于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的一些话"

先说一句,这剧我是去帮忙的,横店影视集团刘总请我改改剧本,当时确定了今年的播出日期,倒计时,留给收拾剧本的时间不多了,两三个月。

因为戚继光是民族英雄,所以这部剧的风格一定是正剧,泛娱乐化的写法肯定不对,武侠的、野史的、历史新说的一概不容许。我和我的团队成员吴天、赵帅典在熟悉了史料后,对剧本进行了重新构架。

如何找到故事主轴,是我亟需解决的第一要务。戚继光的人生,是战斗的一生,前期抗倭,后期北方戍边,军事生涯,政治生涯,值得写的太多,央视提出集中写抗 倭,后期的故事不表,于是抗倭是主线。研究史料后发现,戚继光参与的抗倭战斗并不复杂,倭寇之患确实是被他终结的,这位军事天才,在抗倭斗争后期,面对倭 寇建立了不可思议的压倒性优势,最后的胜利如摧枯拉朽一般,基本上是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与之相比较,戚继光面临的政治斗争,却异常的复杂。在人际关系 上,俞大猷是他前辈,抗倭多年,他如何与之共事?顶头上司胡宗宪,被认为是“严党”,而严嵩与内阁大学士徐阶的争斗,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避开政治漩 涡,保全自己,同时还要做大事,设身处地替戚继光想想,真是不容易。所以,我确定以内部斗争为主要内容,一切以抗倭为中心,写戚继光与军队、与文官集团、 与皇帝的关系,通过写内部关系,写抗倭。而主人公的贯穿行动线,我找到了“军制改革”,当时,找到这个主轴,我是很兴奋的。通过“军制改革”,可以把方方 面面的反应拉进来,而且“军制改革”的目的就是抗倭,跟主线是一致的。

这部剧,因为题材重大,提意见的人、教我写剧本的人空前的多。这部剧,一方面有审查部门(主要出现在后期),大台责编,明史专家,地方土专家(热情的地方 官员或文史人员),都有意见,很多意见基本都是完全相反的!导演还有艺术上的意见。我需要把互相矛盾的各方意见统一成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剧本。举例说明, 电视台需要打仗、打仗、打仗,要求把政治斗争简化再简化,或者都删掉,把感情戏都简化,或删掉。要求去除人物高大全,主人公有毛病、缺点不怕。资方要求塑 造好民族英雄,不要伤害英雄形象。导演要求多些感情戏。地方上要求增加当地的英雄人物,原来的将军楼楠,就改为浙江当地籍贯的杨文将军(这个倒好办)。具 体的戏,有时播出方要的内容,明史专家反对,我在平衡各种要求的同时,坚持“军制改革”为主线,尽管曾经有人要求把这个内容删掉或弱化,在播出时,正逢军 委改革,一方面是凑巧,另一方面也出自我一贯的理念: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研究戚继光,发现他不仅仅是个军事家,更重要的是,他是个改革家。明军在他手 上从不堪一击到所向披靡,源于他对于朱元璋创建的“屯兵制”进行改革,改为“募兵制”,即把半农半兵的士兵改为职业军人,这个改革,对于整个明代的财政制 度、政治体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军队不能打仗,不能打胜仗,人浮于事,腐败贪墨,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创作过程中,看到徐才厚、郭伯雄的军内腐败案,更 坚定了我要写“军制改革”的决心。改革一定会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矛盾可能就很容易激化成你死我活。紧紧抓住矛盾写,这是戏剧的要求。同时,我也希望这部剧 能够有所指,有所表达,对我们当下的改革,有一点点启示。

央视责编曹女士,在我们写的故事大纲里,找到一句话,归纳为这部剧的主题:国事无党。我觉得归纳的很好,剧本创作中,就紧紧抓住这个主题,当时朝内,各方 势力暗潮涌动,政治斗争瞬息万变,各阵营、各派系的斗争,如果去一一展现,就是我本人最厌恶的宫廷阴谋剧,展现阴暗和无价值的官场斗争,如果有了“国事无 党”这个主题,抛开政治分歧,抛开利益之争,在外敌入侵的背景下,写超越派系超越利益的政治人格,不写风向写风骨,不写如何做人而写如何成为人,去弘扬一 种更有价值的历史形态,写昂扬和牺牲,完成戚继光——这个我心目中的理想人格的自满自足。

有人说,戚继光高大全了,其实《勇敢的心》里的华莱士也是高大全,就连日本右翼拍的《山本五十六》也是 高大全,中国需要塑造自己的英雄,文学形象不在于有没有缺点,而在于其本身是否动人。如果戚继光这个人物还不够动人,绝不是因为没有写他的缺点(其实也写 了,前期鲁莽、爱冲动),而是作者自己的笔力不够。纵观戚继光的一生,在官场上是起起伏伏的,有些胜仗甚至是戴罪立功的状态下打的。这个人,在抗倭的问题 上,在保家卫国的问题上,极其狂热,百折不回。这一点,真的很动人。现代人经常会问:他图什么?是啊,图什么。商品社会中,人做事总要图点什么。付出总要 得到点什么,不然就亏了。文艺作品,这些年提倡“接地气”,创作出一些“源于生活低于生活”的作品,人物比一般人境界还低,这样显得是在写“人性”,显得 “真实”。我们忘记了我们的祖先曾经高贵,我们被世俗市侩的价值观绑架,我们不相信英雄,我们嘲笑英雄,我们嘲笑崇高。很多人认为人性就是“贪生怕死”, 他们不知道有一种“英雄人格”,英雄是什么——道之所在,虽万千人逆之,吾往矣。岳飞、史可法、袁崇焕就是这样的人啊。戚继光当然也是。

中华民族有幸,大凡危急时刻,总有超级英雄挺身而出。戚继光之前,倭寇横行,偌大的大明束手无策,居然出现五十三名倭寇攻打南京,数万明军惶惶然。戚继光的出现,是“一剑横空星斗寒”,观其战绩,令人昨舌:

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解救老百姓5000多名,戚家军牺牲3人。

白水洋战斗:全歼2000多名倭寇,斩首344颗,生擒5名倭首。解救老百姓1000多人,戚家军牺牲3人。

长沙之战:消灭倭寇3000名,解救百姓1200多人。

福建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斩首348颗,俘虏29名。解救百姓800多人。戚家军牺牲13人。

牛田之战:击溃数千名倭寇,斩首688颗,戚家军无人阵亡,解救老百姓954名。

林墩之战:烧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斩首960颗,俘虏26人,解救百姓2120人.戚家军阵亡69人。

福清葛塘之战:消灭300多名倭寇,斩首150多颗,戚家军牺牲20人。

平海卫战斗:斩首2622颗,解救百姓3000多人,戚家军牺牲16人。

仙游之战:击溃10000余名倭寇,杀死倭寇1000余,斩首498颗,生擒1名,解救百姓3000多人,戚家军牺牲24人。

王仓坪战斗:击溃倭寇近万名,斩首177颗,救出百姓3000人,戚家军无人阵亡。

蔡丕岭战斗:击溃倭寇7000余名,杀死1000多名,斩首160多颗。戚家军牺牲31人。

……

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军事天才!

英雄从来孤独,戚继光自己的诗中写道: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他是把自己称为“孤臣”的。在政界,独善其身,不结党营私,不党同伐异,做一个孤臣何其难也。正因为如此,戚继光才犹显可贵。

我们不能写出这样的英雄,不能让观众相信我们有这样的英雄,是时代的悲哀,也是创作者的悲哀。

在戚继光打了胜仗反被戴枷问罪严世蕃对其用刑时,不知道观众会不会被打动,反正我是被感动了,在机房里偷偷落泪。别的也许不行,但我觉得这部剧至少写出了 “赤子之心”。好几仗,不是朝廷要打的,是戚继光要打的,面对僵化的体制,他将自己的前途、生死置之度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确实是他的写照, 这个民族,不应该忘记这样的人。

有观众提到冯保的出场,明史专家也提过,电视剧有其规律,拘泥于史实的话,每一场嘉靖出场的戏,都要换一个太监演员,没有必要,所以让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就 在皇帝身边,小事不拘吧,如果这点创作自由都没有,剧本你来写!其实,涉及史实比较麻烦的是俺答来犯,胡宗宪的那段戏,明史专家认为胡宗宪不该出现在北京 保卫战中,我遍查史料,没有资料记载胡宗宪当时在哪儿,即理论上他可以在任何地方,那么,我觉得可以把他放在北京,当然,我不能给他虚构成北京保卫战的决 策者、领导者,剧中把他写成协助守城事宜。为什么要在这里写胡宗宪?这是电视剧的规律,主要人物的关系需要尽早建立,如果到浙江,再建立戚继光和胡宗宪的 关系,就太晚了。符合历史史实,却违背戏剧要求了。严世蕃,历史记载里是个胖子,瘸腿,一只眼瞎了,这样一个反派角色,如果真的照着这个造型做出来,是非 常丑化的,我建议剧组找个帅一点的演员,瞎眼去掉,胖子去掉,保留瘸腿,让演员柱一根拐杖,这也是从电视剧的特性出发,从作者的审美出发做的改变。希望看 过史料的那部分观众理解。

剧本的开场是有个简单的序幕的,不知道最后播出时留下多少,我是希望用

五分钟介绍出倭寇产生的背景。故事从兵部刘大夏讲起——

兵部屋内,炉鼎里火光熊熊。

刘大夏背着身子坐在地上,身上披着有些破旧的红氅,全程不露脸。

刘大夏一只枯树枝一样苍老的手,颤颤巍巍地将一大摞海图扔进炉中。

大明陆海全图在火中一点点燃起,卷边,直至化为灰烬。

字幕旁白:成化元年。刘大夏为了不让朝廷攻打安南,涂炭生灵,违抗圣意,将郑和下西洋的一切资料付之一炬。海洋资料的空白,使得大明闭关锁国之状愈发凸显。海商、海盗、倭寇,为了共同的海上利益,开始互相勾结,彼此衔系。

然后写倭寇的产生,最早源于日本向大明进贡而不得……

港口。日本货船受检。

市舶司。大明官员接待两位日本使臣。

字幕旁白:嘉靖二年(1523年)六月,日本左京兆大夫遣使抵宁波市舶司;右京兆大夫使者亦至。两位使者为了争抢朝贡贸易机会,产生了冲突,战火牵连浙江沿海百姓。史称"争贡之役"。

港口。燃烧的日本货船。

旁白字幕:从此,大明与日本的官方贸易彻底终止。延续多年的倭寇之祸,在嘉靖年间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后期时,我看到完整的剧集,应播出方要求,又删除了三集内容。可惜的是贾乃亮演的唐献之的部分,有头无尾,当然他的出场因为条件限制,也没能按照剧本去呈 现。剧本中的唐献之是江浙富商,有忠君爱国情怀,与沈黛云成亲后,知道其与戚继光有一段前情,但心胸大度的他,依然倾尽家财资助戚家军,后因生意做太大, 朝廷查严党,扩大化了,唐献之被莫须有罪名牵连进去(包括戚夫人家人),一落千丈,妻子沈黛云给人洗衣服谋生,唐献之患病在床,不愿拖累深爱的妻子,一 日,脱下唯一值钱的长衫,一袭白衣投海自杀。播出前有意见一是要减少感情戏,二是觉得爱国的人下场怎么这么惨,可能最后删了。其实,爱国者本人是不求一个 好的结局的,过多考虑自己的归宿、得失的人,好像也很难成为一个真的爱国者。同样,徐海被徐渭设计归顺了大明,这个过程中他的情妇王翠翘起了关键作用,但 是,很快徐海在与倭寇的战斗中杀身成仁,王翠翘穿上凤冠霞帔上吊自尽殉情,这一段戏我认为是很动人的。不过,如果用庸俗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徐海做倭寇多 年,吃香的喝辣的,徐渭忽悠他不要做汉奸,他弃暗投明很快就死了,爱人也死了,确实得不偿失。但这部戏,写的就是人活着要有点节操,有点尊严,徐海的死, 是悲壮的,但那一刻他成全了自己。这是存在主义的选择。我无法说服审查者,去如何理解、评判得失。我不知道这些重要的部分在最后的删改中能留下多少,也许 我们无法让精神枯萎者接受一丁点儿高尚。

王直被很多人报以同情,他本是一走私贩,因为海禁而与倭寇勾结,被诱降,期间被杀。我采用了史学界一些专家对其做出的“咎由自 取”的定性,无论怎么说,勾结外敌,用戚继光的话说:必诛之。有观众认为王直之死与戚继光无关,我仔细研究史料,发现戚继光在这期间被朝廷降级,原因是 “因王直之死”,具体是什么,没有查到。这个说法,让我们的创作有了个空间,首先,戚继光是主张杀王直的,其次,他参与了这个过程,那么,他如何参与,编 剧很自然会给他一个设计,这个设计,当时争论很大,有些演员也不同意,但是,导演跟我站在一边,电视剧,最终戏要落到主人公身上,这是电视剧的要求,我们 毕竟不是拍文献片。

再说说胡宗宪。在明嘉靖朝,严嵩权倾天下的那些年,他与戚继光一样是不世出的奇才。戚的奇相对表现在军事上,而胡宗宪则是在官场上。野战军司令员和两省最 高领导人的职责,是不同的。明面上,胡宗宪并非王阳明心学传人。但纵观他的所作所为,与徐阶等人有异曲同工之处,即“知行合一”。他心中装的是大明朝的天 下。为了抗倭他可以做严党,也真的假的参与了贪墨。被查办时,他不惜自污,哭喊着:我就是大贪官!他主动承担一切罪责,以保护戚家军,临终前,他说: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胡宗宪苦啊。一生浸淫官场的胡宗宪深知,要做事首先要有权力,为此不得不做了太多违心的事。至于个人生死荣辱,他并不在乎。他既是严党,又是国事无党的践行者,其复杂性也在于此,这方面,李立群表现的淋漓尽致,其表演摄人心魄。这个人物足以支撑起这部剧的筋骨和灵魂。

打戏风格不统一,有时会偏武侠。最重要的戚家军的阵法,无法呈现。一个是时间、成本,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内无人能复原当时的阵法,剧本写得热闹,但是没法拍,这是一个遗憾。

审查方一再提醒不要写成“明朝那些事”,多写练兵、打仗,事实上看了几场拍出来的戏,我实在没有信心写练兵打仗了。

演员选择上,有些演员非常出色,谭纶的扮演者王朔,徐文长的扮演者邵峰,都给人极大的惊喜,可惜的是,剧本是希望塑造一个青年军官的群像,少壮派军官改变 现状改变历史的青春热血的故事,造型一出来,徐文长留着中老年的大长胡子,我都惊呆了。李立群、倪大红、于荣光、何冰、于震、丁凯这些老戏骨一如既往地出 色,给全剧加分很多。朱晓渔、颜丹晨、吕一和金珈这些年青演员也相当给力(注:我推荐金珈演的杨文)。日本人的戏,被播出方要求压缩了不少,可惜了演员的 付出。

我个人认为,此剧后面越来越好看,胡宗宪之死,严嵩倒台,岑港战役,横屿之战,平海卫战役,都很好看。

整个戏,完成得很不容易,李惠民导演非常有经验,一般人很难完成这样的任务。如果说遗憾,一是剧本时间紧了点,二是整体风格不统一,服化道和武戏都有提升空间,三是被非艺术的因素干预过多,这个就不好说了。

要感谢横店影视集团,感谢老总刘志江,在这个追求大ip的浮躁时期,追逐霸道总裁、玛丽苏的时代,贩卖小鲜肉、颜值的时代,非常坚定地投资拍摄这样一部有温度有情怀的作品,尽管作品还有诸多不理想,但这份勇气这份担当是弥足珍贵的。最后我要黏贴一下这部剧的结尾,我不知道是不是被删掉了。戚继光与谭纶在长城的ending戏,临海市热情邀请剧组去古城墙拍,于是把剧本里长城的戏改到临海城墙。

戚继光与谭纶矗立在山海关长城之上。

戚继光:子理要回京了。

谭纶:又到告别时。

戚继光:何时能再与兄共事,一起在这长城上,看这落日余晖。

谭纶:我存有一坛好酒,从浙江带回的女儿红。待我们下次相逢时,可一醉方休。

戚继光:那时北方的边境应该平定了吧?

谭纶:应该吧,有戚兄你。

戚继光:啊。是啊。想来我们认识有二十多年了吧。

谭纶:二十三年。那是深秋,叶子黄了的时候。

戚继光:(打量眼前的谭纶,轻快地)哇,那时你还是个英俊少年。

谭纶:(迅速地)你还是个毛头小伙。

戚继光:你说,咱俩交浅言深。

谭纶:那是客气的。你那时叫年少轻狂!

戚继光:那时还有杨文在一起。

谭纶:是。还有俞帅,胡大人......

戚继光:经常想起我们一起战斗的日子。想起欧阳深......至今我还记得他临终时的话。往日种种,似落叶一去不返,又如秋霜,见光即溶……当你驾船过平海卫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两人沉默了,逝者如斯。

戚继光:大丈夫有毕生之忧,无一朝之患。子理兄,你平生有什么抱负呢?

谭纶:少年时,喜音律戏曲。当年回江西老家探亲,我将海盐腔带回江西,想把宜黄腔与之结合。这是我平生之志。只是国家有难,阴差阳错把我推到这个位置,征战南北,戎马一生。其实,我想做个剧作家。你呢,戚兄。

戚继光:小时候读庄子,看到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我很焦虑,以致彻夜难眠。我常常想,人生苦短,我将如何度过。我不应荒废每一天。我想,尽此一生要去做男人该做的事情。

谭纶:你找到了男人该做的事了吗?

两人相视一笑。

戚继光:我们不正在做这样的事情吗?建功立业,做个保家卫国的伟男子,其实是每一个孩子的梦想吧。

谭纶:也许吧。戚兄。我敬佩你,你有常人没有的胸怀和抱负。谭子理不及你。若真有远离庙堂的一天,我还是去做我的剧作家吧。

戚继光:功名荣辱,不过过眼烟云。我们还会再见的吧?

谭纶: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微笑)就此别过了。

戚继光:不要急着道别。陪我再看看这落日余晖。看它慢慢地降下去。

戚继光:你看这长城,它是永恒的,矗立在这儿。每当我站在这长城之上瞭望这山峦叠嶂,如滚滚波涛,禁不住会想起大海。

谭纶:是啊,大海。那也是永恒的呀。

两人远眺——美景如画。

戚继光:真美啊,是吧?

谭纶:寸草春晖,冰心玉壶。

戚继光:绵薄之力,赤子之心。与兄共勉。

风吹起两人的衣襟,随风飘动,远处是落日余晖下的万里长城。

作者:汪海林

国产剧抗倭英雄戚继光高清在线观看由没事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抗倭英雄戚继光剧照,抗倭英雄戚继光hdbd高清版,抗倭英雄戚继光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抗倭英雄戚继光》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没事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