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阿丽亚娜·阿斯卡里德 杰勒德·梅朗 让-皮埃尔·达鲁森 阿娜伊斯·德穆斯蒂埃
导演:罗贝尔·盖迪吉昂 又名: 当爱再来的时候(台) / 尘世之光 / Sic Transit Gloria Mundi
类型:剧情片 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年份:2019 时长:107分钟 状态:已完结
豆瓣精彩点评:
1956年,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背景下,电影《上甘岭》在全国范围内大受欢迎。作为该类题材改编上映的第一部电影,《上甘岭》不但让那首金曲《我的祖国》走进了千家万户,更是成就了片中唯一的女演员刘玉茹。
很多人甚至认为,刘玉茹将会在接下来的影片中大放异彩,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经典角色。然而,《上甘岭》却成为了女神“刘玉茹”的银幕绝响,从此之后,她再未出演过一部影片。
为什么当年的银幕小花在名声大噪之时,突然息影?而《上甘岭》的经典又在何处呢?
1950年到1953年之间的抗美援朝战争,成为无数解放军战士的荣光战场,也从此向以美帝国主义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宣告;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斗实力丝毫不亚于资本主义国家。
当年,在收到志愿军胜利的消息之后,蒋介石甚至五味杂陈地说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解放军的对手!美国说我蒋介石不行,他们又怎么样呢,16个国家最精良的军队,最先进的陆海空立体军事集团,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30多个后勤支援国家,竟如此狼狈!”
而发生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的“上甘岭战役”,成为整场战争的转折点,也是在这场战役之后,我人民解放军由守转攻,开始占据有利位置,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因此,“上甘岭战役”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同样的,与其相伴随的,是战役过程中的惨烈和艰难。毛主席在了解到上甘岭的英雄事迹之后,便直接下达指令,将这一光荣伟大的战斗过程改编成电影。
一向擅长拍摄战争电影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应声接下了这一重大任务,并立即以沙蒙、林杉为导演,林杉、曹欣、沙蒙和肖矛作为编剧,撰写剧本。
创作团队甫一接到拍摄任务,立即赶赴朝鲜的上甘岭战役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导演沙蒙当时年纪已经不小,且患有心脏衰弱的毛病,同行者都劝他不要赶赴一线,毕竟战场五圣山足足有一千多公尺高,真的要攀爬上去,正常人都吃不消,更何况沙蒙。
然而沙蒙依然坚持赶赴现场,尤其在他看到被炮弹削平的山头之后,更能体味到刚结束不久后的战场惨状。只见光秃秃的山头上,没有一棵树、一个活物,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层子弹壳、炮弹片。随手一抓,土里都能数出32颗弹片。
除了让人愕然的残酷战场,当年经历过上甘岭战役的士兵们,同样为沙蒙等人提供了翔实可信的一手资料。他们从100多位老志愿军战士的口中,整整收集了数十万字的采访文稿。
正是通过艰辛跋涉的重重采访,以及对战场的细致考察,沙蒙等主创人员才写出了还原度如此之高的故事,让很多经历过战争的志愿军战士在观看时,竟无语凝噎。
而在进入到演员的遴选阶段时,制片厂的一众领导同样犯难。比如对于主角张忠发的选择,在众人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导演沙蒙竟然拍板选择了在《暴风骤雨》中饰演赵玉林的高宝成。
高宝成从阅历和经验上来说,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1938年时,他便加入了八路军,195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演员,其时已是有着十八年军龄的团级干部,对于军人的演绎绝对驾轻就熟。
然而不妥的一点在于,高宝成当时已经三十多岁了,而故事中的张忠发却是一个二十多岁的连长,两人在岁数上差距不小。不过沙蒙却力排众议,坚决选用高宝成。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对于张忠发的演绎没有丝毫问题,所谓的年龄差距,在他略显莽撞和倔强的行为处事中,显得自然贴切。
在《上甘岭》之后,高宝成继续参演过《狼牙山五壮士》、《闪闪的红星》、《四渡赤水》等经典电影。不过让人颇为唏嘘的是,高宝成在2004年的时候因病去世了,享年78岁。而张忠发的原型人物张计发仍然在世,如今95岁的他,看起来依然精神矍铄。
而另一个更富有争议的选角,则是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卫生员王兰。其实在沙蒙最初的故事中,并没有王兰这个角色。但他在写完剧本之后总感觉怪怪的,说不来少了些什么。直到他看到一篇关于志愿军女战士王清珍在上甘岭战役中的事迹报道后,才理清了问题所在:男性气息太重,缺乏一个柔和的女性角色进行调和。这便是王兰这个角色诞生的原因。
不过,在选择演员的时候,沙蒙还是有着自己的一套甄别标准。原本已经被众人推崇的一位歌剧女演员,身材修长、气质成熟,也比较符合人物设定,然而沙蒙并不满意。突然有一天,他在长春电影制片厂里,遇到了刚从鲁迅艺术学院毕业的刘玉茹后,将其立马敲定。这不禁让人想起张艺谋后来选择周冬雨出演《山楂树之恋》的过程,导演们要的就是那份清澈和纯净。
确实,刘玉茹饰演的王兰,在片中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她为大家演唱《我的祖国》那首经典歌曲的时候,女性的温婉亲和让久已疲惫的战士们感受到了久违的家乡气息,从而为战士们打气,重新鼓舞了斗志。
不过,就像本文开头所说的,刘玉茹在本片大火之后,却没有继续从事电影艺术,而是由于当时的一些事件,让她和丈夫一起遭到了不幸的待遇。所以等到刘玉茹能够再次从事电影事业时,已经过了女演员的最佳黄金时期。
说到这里,便不得不提那首神来之笔《我的祖国》了。其实,当年电影拍完之后,沙蒙就一直在为电影插曲着急,甚至和林彬、曹辛合几个同事写过第一版的歌词。然而这距离他想要达到的目的——即使过了多少年后,这部电影不再演出了,但是只要唱起这支歌,依然会让大家想起这部电影和可歌可泣的志愿军战士。——差的还是太远了。
直到任务落到了乔羽的手中,事情才发生了转机。其实,乔羽才开始想到的也是宏大的诗篇、波澜壮阔的战争用词,但是,写出来的效果总感觉和电影的氛围重复,没有反差感。
就在乔羽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想到了当年到江南的时候,看到了长江清澈的江水,以及水稻田绵延不断的绿色波浪,这便是《我的祖国》开头的两句歌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沁人心脾,还能给人以家乡的思念感。
而当我们回到电影本身,其实更能看到《上甘岭》中不同于一般战争片的特色之处,那便是在小空间的调度中,反衬出这场战役的“以小制大”。
早在张忠发从孟指导员手中接过上甘岭高地时,后者便以具体的数据强调,这是一片看似不大,但是战略地位异常重要的军事要地。
而张忠发在师部的帐篷内,收到了同样的命令,即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防守住这片高地。
所以,等到张忠发率部退回到狭窄的坑道之后,大篇幅的战斗场景都是发生于此时,我们便不会觉得突兀。因为“小”恰恰是这部电影的特色所在。
和影片开头展现的几组大远景战争镜头相比,影片中间的大量篇幅都聚焦于八连士兵,如何用二十四天的时间拖住敌军大部,从而给予我军主力集结炮火部署的战机。
在这一段中,我们看到了战争外的另一侧面。那便是几十名士兵,如何在逼仄的空间中舒缓压抑的心情,如何通过洞外和洞内的物资互动补给后勤,以及如何通过精神层面的刺激,撑过最难熬的困境。
这就让大家一起唱《我的祖国》,一伙人捉小松鼠,一排长口渴了说曹孟德望梅止渴的故事等桥段,显得富有人性光环。要知道,人性的暖光并不是体现在士兵一味地冲锋牺牲,而是绽放于他们在生命的艰难匍匐中,还能不忘心中的信念以及求胜的心理,这才让人看到了战争的意义,而不只是战争的结果。
所以,这些坑道里的细微故事,成就了这部经典的战争片。它没有在保持宏大叙事的时刻,忘记个人坚守的不易,最让人难忘的一点,在于通讯员小杨的牺牲。他本来都撑过了坑道里艰难的二十四天,却在最后的高地争夺战中壮烈牺牲。这一改编自黄继光原型的小战士,将牺牲变得猝不及防,却在猝不及防中给予我们以感动。
65年过去了,《上甘岭》曾在前两年得到中国电影资料馆的4k修复,这其实就是在向这部经典的战争片致敬。它承载的不仅仅有高宝成、刘玉茹的动人演技,以及《我的祖国》的经典歌声,更重要的是,它还让那些虽然逝去,但却活着的英灵永放光辉。
-end-
【文 | 南野文 】
【编辑 | 语非年 】
关注@柴叔带你看电影,更多精彩不迷路:
因《牧马人》成名的丛珊,20岁火遍全国,后来“消失”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