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菜单

人气:加载中...

郑板桥粤语 (2005)

豆瓣6.6分

主演:王喜  黎姿  

导演:内详  又名:

豆瓣精彩点评:

剧情介绍

狮从西方来

端午节刚刚过去,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人们通常在这一天向自己逝去的亲朋好友表达缅怀和追思。在电影《江湖儿女》中,矿场出身的斌斌叫舞者为生前特别喜欢伦巴的二勇跳了一段热烈的舞蹈。这看似滑稽又充满张力的场景不禁令人想起徐克导演的电影《黄飞鸿之王者之风》,其中黄飞鸿舞了一段孝狮,祭奠爱国将军阿兰成都。

在广东,每一只醒狮都有名字"

图片来源:《黄飞鸿之王者之风》剧照。

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倾向淡泊,拒绝热烈。你看八大山人喜欢画翻白眼的鱼;郑板桥酷爱干枯的墨竹;葡萄本来是丰润之物,到了徐渭笔下就成了墙头一点旁逸斜出的墨迹,清清冷冷,拒人千里。但中国的民间文化却并不领这个物哀的情,把日常的红白事都操办得热热闹闹。中国人大可不必去凑什么狂欢节的热闹,不必等一年一次才有机会宣泄自己过剩的聪明才智与荷尔蒙,满月来一场欢聚,婚礼上的鞭炮炸得欢,葬礼上女人负责哭,男人耍上一场狮子,喧嚣锣鼓,让仪式的气氛感染所有在场之人。但舞孝狮并不是花几个钱就能得到的待遇,必须是武林泰斗之类的人物才有享受这份哀恸的荣耀。

在广东,每一只醒狮都有名字"

郑板桥《竹石图》。图片来源:雅昌艺术网

就像中国戏曲的脸谱一样,舞狮也有自己的面具和行头,并且各不相同。

中国的舞狮有南北之别,北狮造型比较写实,在色彩和造型上特别接近官宦人家门口有震慑作用的石狮子。狮头古雅浑圆、前额宽而隆起、双目黑亮,脖子上挂有一圈响铃,头上顶一个用绸扎成的彩球,全身披挂毛发,狮子摇头舞动时,铃铛作响,彩球跃动,惹人喜爱。北狮还有雌雄之分。

南狮,最初叫瑞狮,后来又称醒狮,造型简洁很多,布衣竹骨,不求形似,着重写意,而且南方醒狮全部都是雄狮,只是分了文狮和武狮,并以太狮、少狮序长幼。与北狮在造型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南方醒狮头上有一个独角,类似麒麟头上的独角,称为“鳌头”,由头顶长出, 向前弯曲,寓意 “独占鳌头”。

在广东,每一只醒狮都有名字"

醒狮的独角(半成品)。图片来源: 《装饰》杂志2014年第2期。

中国本没有狮子,现在一般认为狮子是随着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与中亚西亚交往日益密切,由西亚作为友好交往的礼物送来的。

在广东,每一只醒狮都有名字"

北京故宫太和门明代大铜狮。图片来源: 《装饰》杂志2014年第2期。

在广东,每一只醒狮都有名字"

佛山祖庙的石刻、灰塑狮子。图片来源: 《装饰》杂志2014年第2期。

之后随着佛教在中华大地的传播,狮子作为文殊菩萨的坐骑,逐渐被信众视为祥瑞的化身,北魏时期杨衒之在《洛阳珈蓝记》中提及“辟邪狮子”,是民间对狮子形象的描述,所以南方醒狮头上的角也和瑞兽麒麟的角几乎一模一样。现在醒狮的表演中,仍然可以看到最开始由一阵南拳开桩, 再出现一个笑脸面具的大头佛, 手执大葵扇引导狮子登场,这一套完整的开场仪式正是佛教文化的遗存。

在广东,每一只醒狮都有名字"

表演中的醒狮和大头佛。图片来源:广州歌舞剧院官方微信。

唐代此后,舞狮作为祈福和庆典的重要表演项目盛行于中华大地。狮子这个并非生于中国而是友好交流的舶来品被彻底中国化了,狮子的形象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醒来,东方睡狮

在庆典中,北狮常常是以多个体出现,一雄一雌,有时还拖着一只幼狮,像是人类驯化后给动物家族贴上了父亲、母亲和孩子其乐融融的标签,一门祥瑞,寓意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在广东,每一只醒狮都有名字"

北狮中的雌雄狮。图片来源: 《装饰》杂志2014年第2期。

而南方醒狮则在写意的外形下将狮子人格化,因为粤语发音习惯,改“瑞狮”为“醒狮”,从单纯的瑞兽开始成长进化,威严神武的狮子化身一个个有着铮铮铁骨的热血男儿。

在广东,每一只醒狮都有名字"

广州歌舞剧院《醒狮》剧照。图片来源:广州歌舞剧院官方微信。

黄飞鸿为阿兰成都舞的孝狮就是三国人物——忠孝之士马超的化身。孝狮一般全身素白,但也有细微的狮身花色变化,有白底黑纹、白底蓝纹、黑底白纹之分,视逝者身份不同而有所区别。按《三国演义》的故事描述,当年曹操捉了马超家人,包括老父和兄弟,全部斩杀,马超悲愤之际率军伐曹,全军将士一律着白盔白衣白甲,气势悲壮。

在造型上,广东不同地区的醒狮也有不同,比如广州、佛山的大头狮,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醒狮色彩丰富,都以三国人物为参照。以三种常见的醒狮为例,刘备狮,多为白脸黄身,当代也有做粉脸的,性格为忠厚稳重,兼有帝王之气,脑后有三条金线分别代表智、仁、勇;关公狮,形象就是一只红脸红身的狮子, 突眼,额头上有“如意纹”和三条额纹, 白色胡须, 性格仁义而忠厚, 脑后有两条金线, 代表着智勇双全;我们常常见到的黑色狮子是张飞狮,黑身配以灰白花纹, 青鼻, 留短须, 性格表现为豪气耿直,脑后有一条金线, 代表勇。

在广东,每一只醒狮都有名字"

粤剧刘备造型,关羽、张飞开面。图片来源: 《装饰》杂志2014年第2期。

醒狮对三国刘关张结义三人代表的狮子有这样的诗句描绘。说刘备狮:“黄面白须成君相,面额饱满浩气扬。彩球争艳添姿雄, 金黄袍服龙身享。”说关羽狮:“红面黑须显臣相, 如意祥云顶头亮。关刀龙眉单凤眼, 绿红黑袍金脊长。”张飞狮是:“黑面黑须呈将相, 月思牙耳烂好斗样。青鼻铁角牙擦须, 黑袍披身争霸强。”刘关张结义三人,代表了中国古代民间对仁义礼信勇的推崇,也与儒家提倡的忠诚信仰相合。

在广东,每一只醒狮都有名字"

刘备狮。图片来源: 搜狐文化。

在广东,每一只醒狮都有名字"

关公狮。图片来源: 搜狐文化。

在广东,每一只醒狮都有名字"

张飞狮。图片来源: 搜狐文化。

儒家有一套秩序,从修身到修德,贯彻到伦理乃至仪态的各个方面,影响到醒狮,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值得关注,那就是工艺繁复的狮头颜色。在全部是雄性的南方醒狮中,鬓角和眉毛的颜色区别体现出长幼序列。鬓和眉如果都是黑色, 就表示狮子年轻力壮, 舞狮者也往往是年轻人。鬓和眉都是白色的话, 舞狮者就年龄较长了, 或者地位较高。狮头的颜色序列,和古代仕子朝服的不同颜色标明身份等级是一样的。在传统礼仪中,进入寺庙或者祠堂的时候,有着先拜神灵、再拜祖先、后拜主人的次序,而常常在庙堂出现的舞狮仪式也遵从了这种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的伦理格局。将伦理秩序细致到颜色和仪态,形成一种仪式感,是醒狮的特色。

在广东,每一只醒狮都有名字"

佛山醒狮狮头。片来源: 《装饰》杂志2014年第2期。

醒狮的仪式感还体现在点睛环节上,比如点睛者往往是圈子里或者当地德高望重者, 要么就是寿星。点睛者先向天地敬酒,再向东南方向鞠躬, 最后向观众致意,在新狮头上点上眼睛:“一点金, 二点银, 三点扬名四海, 四点天下太平”,就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民间话语表达,点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在广东,每一只醒狮都有名字"

醒狮点睛。图片来源:佛山电台官方微信

在广东,每一只醒狮都有名字"

广东省民间文化技艺大师的佛山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彩扎(佛山狮头)传承人黎伟(前右),正在演示佛山黎家狮的扎作技艺。图片来源:佛山日报视觉中心。

醒狮表演中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的八态是狮的拟人化, 而睡狮、出洞、探青、惊青、弄青、食青、醉青、吐青、归洞等一系列的固定动作又模拟真实狮子的性状,由此,醒狮不仅是人格化的狮子,也成为狮子化的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思想。

在清末内忧外患、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梁启超写了《动物论》,最早将中国当时积贫积弱的状态形容为酣睡未醒。其后,邹容写了《革命军》,直接将觉醒中的中国比作一头醒来的狮子:“嗟夫!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

醒狮,以“醒”为名,经由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继而出发采青、往高台饮水、踩梅花桩,在一系列体系化的表演中,完成了从苏醒到步步登高的过程。作为一种融合了舞蹈、武术和音乐、兼有体育竞技色彩的民间艺术,醒狮经由黄飞鸿等武术家发扬光大,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逐渐和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奋斗目标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礼用和贵、雄健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广东,每一只醒狮都有名字"

广州歌舞剧院舞剧《醒狮》剧照。图片来源:广州歌舞剧院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赵小满

头图来源:广州大剧院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赵小满

香港剧郑板桥粤语高清在线观看由没事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郑板桥粤语剧照,郑板桥粤语hdbd高清版,郑板桥粤语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郑板桥粤语》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没事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